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7 > 2017年第4期

PSA:度过危机胃口大开

作者:
时间:
2018-10-29 16:06:06

复兴战略已初见成效,PSA也已经从“濒临死亡”的状态中重新返回赛道,下一步就是规划“加速超越”的时候了。

从濒临破产到净收入达到17.3亿欧元,PSA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扭亏为盈,迈向复兴”。然而,刚刚实现复兴的PSA就迫不及待地花大价钱收购了欧宝,虽然规模化和技术的考量不无道理,但PSA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反观中国,在集团整体业绩向好的情况下销量持续下滑,情况实在不容乐观。可见,“迈向复兴”的背后仍存在问题,想要实现“加速超越”,中国市场的问题不容忽视。

净收入几乎翻倍

从财报来看,2016年的PSA可以说是实现了复兴。2016年汽车业务营业毛利较2015年相比上涨至6%,创下历史新纪录。与此同时,其净收入几乎翻一倍,从2015年的8.99亿欧元飙升92%至17.3亿欧元。

要知道,早在2012年,PSA就深陷亏损泥潭,虽然得到了中国东风汽车公司的资金支持,但直至2014年PSA都依旧徘徊在破产的边缘,而后被迫接受政府的支持来缓解的危机。当时可能大家都没有料到,PSA可以如此快速地实现复兴。并且在2016年,PSA集团给予股东每股0.48欧元的红利,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

能够实现利润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得益于年初的新产品攻势和有力的价格战略。一方面是采购、生产以及间接费用等领域的成本降低,这一部分为集团贡献了8.63亿欧元的收入。还有就是唐唯实对浪费的零容忍,在他的指导下,PSA迅速在两年内车辆生产盈亏平衡点从260万降低到每年160万。

目前来看,唐唯实的复兴战略已初见成效,PSA也已经从“濒临死亡”的状态中重新返回赛道,下一步就是规划“加速超越”的时候了。

整合欧宝的下一步

欧宝收购案可以说是今年以来跨国车企间最大的一次交易。交易双方一方是希望甩掉烫手山芋的通用,另一方是刚刚实现复兴的PSA。双方都是基于自身战略需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目前看来还称得上是一场双赢的交易。

规模效益是PSA考虑收购欧宝的首要原因之一。欧宝加入后,PSA在全球核心市场的体量将达到300万辆,企业规模和市场布局得以扩大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开发成本。除了规模化的考量之外,PSA还希望欧宝强大的研发实力能够带动集团整体产品实力的提升。近两年,PSA的加速复兴无疑也为唐唯实增添了很大的信心。据PSA预测,一旦成功收购欧宝品牌,2020年至2022年期间,PSA的年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并可节省15亿欧元至20亿欧元的生产成本。

但是要知道,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这次收购虽然帮助PSA站上了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的位置,但一个连全球数一数二的汽车制造商都无法扭亏的品牌,能否在PSA旗下摆脱困局?寄望于通过对外收购业务来实现规模化的PSA能否如愿?这些还是未知数。

PSA收购欧宝也引发了大家对于欧宝重返中国市场的猜测,然而近期,欧宝CEO Karl-Thomas Neumann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表示,欧宝目前的重中之重是通过与PSA集团的合作让欧宝在欧洲市场实现盈利,而不是耗费资源去重返亚洲市场。看来对于欧宝重回中国市场的猜测可以暂时放下了。

中国市场“入春”失败

从全球范围来看,PSA集团已然度过了最艰难的扭亏之路,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但是作为PSA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却没有跟上集团的脚步。2016年PSA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618123辆,同比下跌16%。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和去年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两位数的涨幅相比,这样的业绩实在不容乐观。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产品线缺失、新品更新速度慢是PSA发展的一大掣肘。为改变这一情况,PSA多方寻求技术合作,与三菱、宝马、通用等车企都曾达成协议,通过吸收外部技术资源来实现自我提升。此次收购欧宝,也是看好欧宝自身强大的研发及技术实力。未来,产品线缺失的情况将有所改善。除了新品不断上市,PSA在华高层的变动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这一次,PSA率先打通了内部隔阂,大胆尝试做出了新的人事布局,将原本中法“混搭”的人事布局变得更加“国产化”。原长安汽车合资合作部部长沈明均正式出任长安PSA营销副总裁一职,原捷豹中国执行副总裁车艳华将加入东风雪铁龙就任副总经理一职,吴少革也将正式就任东风标致副总经理。相较于国外的职业经理人,本土精英在市场和消费者的熟悉程度、国情的把握、舆论的控制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一方面是新品的蓄势待发,另一方面是管理层的重组。显然,PSA已经做好了发力中国市场的准备。但要注意在加快布局SUV细分市场、迎合主流消费群体的同时,也应该抓住新能源市场的潜在机遇,延伸产品线和价值链。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