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7 > 2017年第10期

自主海外研发的“三贴一跟”

作者:
时间:
2018-11-29 14:40:16

跨国企业设立海外机构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国在5-10年前已经吸引了众多一线车企,原因可以用“三贴一跟”来表达:贴近市场、贴近人才、贴近成熟产业链、跟踪先进技术。

通常,人们把诞生在中国,没有与跨国企业合资的车企称为“自主车企”。时至今日,这个界限越来越模糊了。自主车企也纷纷与外方合资,同样拥有国际团队、同样把车卖到国外(虽然规模较小)。不同的是,自主车企尚未设立海外生产线(这一点正在被打破),至少,海外研发中心这个短板,自主车企们都已经设立并打算设立更多。

奇瑞最近打算在欧洲设立首个海外设计中心,以施展它的电动车海外发展雄心。自主车企发展到今天,奇瑞不是惟一一个这么做的企业。吉利、长城、江淮、以及合资车企的自主子公司,诸如长安、上汽、北汽,都已经设立了若干个海外研发中心,总数超过20个。前20名车企中,惟一不这么做的企业是比亚迪。

相当于跨国车企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反趋势,两者的目的和运作方式,有相似之处,也有截然相反、相映成趣的特征。

市场和供应链不是主因

海外机构显然导致成本提升,新业务带来的新收益必须大于前者,才有现实意义。跨国企业设立海外机构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国在5-10年前已经吸引了众多一线车企,原因可以用“三贴一跟”来表达:贴近市场、贴近人才、贴近成熟产业链、跟踪先进技术。

对于跨国车企来说,贴近市场的动机远远压过后两者。即便当初对于一线车企来说,中国无异“设计沙漠”。即使如此,强调本土化设计也便于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偏好。

如今,对于自主企业的海外发展战略来说,贴近市场的需求并不迫切,目前所有的自主企业,海外销量的规模,还不足以支持他们针对本地化设计下大本钱。如何应对国内白热化的竞争是关键。

贴近成熟产业链,对于自主企业来说,用处也不大。自主企业的历史远远短于跨国企业,他们在成立之初,实际上采取“搭便车”的策略,利用的是跨国企业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的供应链。当然,他们在成长起来以后,拥有了改造这条供应链的影响力。

而且,和整车厂商一样,一线供应商也是全球布局,以确保在主要市场上维持存在。自主企业在家门口,照样能“贴近”他们想要的任何供应商。

近两年,美国车企与硅谷企业合作,从设计、制造到产品本身,都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只有融入其中,才有可能感受和分享目前世界顶级汽车技术发展的成果。

为什么要建海外设计/研发中心?

回答这个问题,最偷懒的解释是:海外有人才。自主企业很多已经建立了国际化的研发团队,但这些花了很大代价挖来的“海外智力”稳定性远逊于跨国企业。有人比较了奔驰和某大型国企的技术中心人员组成。奔驰(乘用车)1万人的研发团队中,35-45岁、工作经验10-20年的研发人员是中坚,约占50%,全体人员离职率3%;中国某大型汽车企业约有6000人的研发团队,25-35岁,工作经验 0-3年,约75%,占据主流;研发部门全员离职率10%。

中国企业招募的海外人才,离职率高于本地员工。而他们的薪酬大大高于中国同事,也高于他们自己在本国所能获得的收入。企业文化、个人抱负能否施展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而背井离乡、家人在异国生活遇到的诸多不适应也是海外人员离职的主要因素。其实在招募这些人之初,公司管理层就已明白,这些“外脑”不会长期服务,他们不会像呆在母国公司那样,一干就是10年20年,通常两三年就离职了。

长城汽车副总裁兼设计总监、前宝马造型设计师皮埃尔·勒克莱克(Pierre Leclercq)离职,据说长城为可能的继任者开出天价薪资待遇。勒克莱克在长城服务4年,被认为是颇为难得了。

因此,将研发中心开到海外,设立在汽车文化深厚、汽车人才集中的地方,比如慕尼黑、亚琛、底特律、诺丁汉、横滨、都灵等地,有利于留住人才,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有助于设计师们彼此交流,始终保持站在全球设计/技术潮流的前沿。

近两年,美国车企与硅谷企业合作,从设计、制造到产品本身,都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只有融入其中,才有可能感受和分享目前世界顶级汽车技术发展的成果。自主车企在海外研发中心的选择上,也追逐汽车发展潮流的变迁。这就是“跟踪先进技术”的理由所在。

而新组建的新能源车企,在基因上就是国际化的,他们大多奉行多中心、全球资源组合的设计团队组建思路。蔚来汽车、FMC和遇到困难的乐视汽车,都是如此。自主车企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各方不谋而合,都察觉并遵循了同一个客观规律,争相设立多个海外中心毫不奇怪。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