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7 > 2017年第12期

日本制造正在沉没?

作者:
时间:
2018-12-21 13:35:19

和前些年追捧日本制造一样,现在舆论对日本制造名声扫地颇为热衷。近两年,日本大企业隔三差五爆发的丑闻,为这种言论提供了佐证。当然,如果想持论日本制造仍然是高品质的代名词,一样可以找到无数证据。不可否认的是,丑闻更能吸引眼球,对公众的固有印象来说,是更醒目的刷新。因此,当前看衰日本制造的言论正在占据上风。

日本是GDP近5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给如此内部复杂的庞然大物下一个简单结论,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就算能分析一下哪个因素占上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还要不要提倡“匠人”精神

这些因素似乎都掺杂一点,又都似是而非。

日本制造业倡导“匠人精神”已历数十年,而中国刚开始倡导。两者有何异同?前者侧重于“匠”(日语中的“匠”基本用作形容词),后者侧重“精神”。

日企无论大小,都相当依赖匠人的熟练和技艺,强调产品细节,提高产品质量,追求尽善尽美……听上去不错,但过于苛求性能与指标的极致,而忽视了市场实际需求水平,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致使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不能及时调整产品。

他们长期精细打磨自己的制作手艺,课长、系长们也鼓励他们这样做。高管们难道不知道,自家企业产品的性价比优势逐渐丧失?还要不惜成本加剧性价比的流失,同时强调以“匠人”情怀弥补,企图把手头的东西做到“极致”战胜对手,其结果是以更快的速度败下阵来。

两个极端

马自达号称“日本宝马”。它对于转子发动机的追求无人能敌。它是惟一将大规模应用转子发动机的企业。

如果战略上误判,越是精益求精,就错得越离谱。

日企对技术通常有偏执的追求。为了让产品提高1%的性能,不惜投入30%的成本,导致日本制造在价格上失去了国际竞争力。技术过盛导致产品性价比降低,以至于输给技术实力较弱的对手。

也有企业走向另一个极端。高田曾是标杆式的一级供应商。整机厂压价导致巨大的成本压力。对产品质量缺乏监督,甚至有意放纵。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即便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也可以凭借过去积累的声誉把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铃木、三菱的燃效和排放造假丑闻,日产和斯巴鲁的质检丑闻,更有恶劣的神户制钢长期系统性造假,都是有组织参与、集体隐瞒,甚至社长亲自主持造假活动。社长大多从内部提拔,每一任只做三四年,他们追求的是不出错,而非什么转型。在激烈的外部竞争压迫下,不惜用造假粉饰太平,遮掩自身竞争力下滑的窘境。即便这样做的风险已经大到足以葬送整个企业的地步。在管理者看来,走未知道路的风险大于作弊。

经过“失去的20年”后,日本经济始终没能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企业进入较为艰难的生存期。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守住市场份额,部分企业采取欺骗手段,这也反映出日本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长期衰退和经济迟滞,不断强化劳动力成本高企的结构性矛盾。日本经济界人士还在争论“产业转型”的关口是否已经来到,但日本可能已经整体丧失了机遇窗口期。

老龄化的恶果

技术创新过度,战略创新不足,是日本制造业的症结。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日本人口的老龄化。日本18-24岁人口(入职的前端年龄)自1991年就一直下跌,而这一年恰恰是泡沫经济垮掉的一年。1995年开始,20-64岁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随着制造业向海外转移,日本制造业从业人员已经从2005年的1500万人降至2016年的1000万人。

毫无疑问,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最大原因是人口骤减,不愿采取接纳移民政策的日本未来极为悲观。安倍经济学不被海外看好,就是因为它无力扭转老龄化趋势。

类似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这样的领军创业人物多年来都没有再出现。

更糟糕的是,曾经领先世界的日本制造业生产方式也早已落伍于时代。

丰田引以为豪的“精益生产方式”(TPS),在本世纪初遭遇了模块化生产的剧烈冲击。丰田TNGA平台战略比大众晚了近20年。虽然丰田仍然是最赚钱的车企,但代价是被迫不断整合和调整原有的垂直一体化生产体制。虽然欧美的汽车产业链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但日本的上游供应商因为缺乏对封闭体系解体的应对措施,导致供应商哀鸿遍野。

老龄化伴随着“少子化”,大学毕业生和新进入科研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在持续减少。大学和企业经费紧张,导致他们不愿意也很难向基础科学投入大量经费。现在日本还在频频获得诺贝尔奖,但这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确认,不能代表今天的科研现状。

年轻人代表旺盛的创造力,如果年轻人的创业梦想被抑制,就没有无数蓬勃发展的小微企业,制造业的龙头大企业也将独木难支。当今日本年轻人大多只打算进大企业,然后绑牢彼此干一辈子。

同时,如今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日本产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公司的土壤,和中美比起来相对贫瘠。在中美一轮一轮科技创新的竞争中,日本已经落伍。基础科研+应用科学的进入,构成了制造业的前景。对于日本而言,制造业的前景是极其暗淡的。日本在制造业的整体质量优势仍然凭惯性保持,直到他们被完全不同思路的低成本对手冲垮。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