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9 > 2019年第11期

制造业为何无法回归美国?制造业为何无法回归美国?

作者:
时间:
2020-07-17 16:41:21

 

都说现在中国制造业是寒冬,但是相比欧元区和美国,却是矬子里的将军。尤其是美国,美国制造业已创出10年来的新低。制造业回归美国策略为何失败?全球制造业又面临了哪些问题?

 

文/《汽车人》张恒

 

我国9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为49.8,环比稍有提升,却还在荣枯线之下。如果纵览全球各大经济体,就会发现大家正在上演一出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竞赛。

 

 

欧元区9月的制造业PMI指数原本预期就差,实际数字的公布证实了这一点,从8月的47下跌到了45.6,创6年来的新低。于是出现了这么一个情景:即便已经有了很差的预期,但股市仍然大跌(还真就这么不争气),也是比较有趣的状况。

 

更惊人的是美国9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为47.8,大幅低于预期,是美国近10年来最低水平,这立刻成为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财经要闻。它意味着从奥巴马执政时代开始,由特朗普执政时期得到延续的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政策彻底失败。

 

都说寒冬已至,中国却成为了矬子里拔出来的将军。制造业萎缩成了全球性的问题,比较后才知道,中国制造业仍是全球主力。

 

 

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美国就高喊制造业回归,历经了两任总统却仍然全线溃败。就在这10年间,世界一同见证了中国制造业跃升为全球第一,甚至可以说是制造业的黄金十年。

 

想要搞清楚美国的问题,不用大谈过于抽象的宏观分析。前一阵网上火了一部纪录片——由奥巴马担任制片人的《美国工厂》就能说明很多问题。该片讲述的是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收购了一家原通用汽车的废弃工厂,改为汽车玻璃生产工厂,并聘用了上千名美国蓝领工人的真实故事。应该有不少人看过这个影片了,没有看过的也推荐去看看,《汽车人》就不再讲述里面的情节,而是直指问题核心:为什么制造业无法再回归美国了?

 

很多人把这归纳成为文化冲突:中国人勤奋,集体主义更强;美国人懒惰,个人主义强。确实如此,那我们不如谈一些其他的事情。

 

 

福耀玻璃出海建厂当然是在美国当地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再由他们招聘蓝领工人,组建工厂。曹德旺说这些职业经理人的薪资很高,但采访蓝领工人得知,他们只拿不到15美元/小时的法定最低工资。工人都在抱怨当年通用汽车可以给到29美元/小时,几乎高了一倍。

 

曹德旺向这些美国职业经理人强调绝对不能有工会出现。但是这些蓝领工人觉得自己被剥削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于是组建工会的呼声就越来越高。

 

美国工会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在很多方面,如工人的福利以及对高层的监督甚至高于董事会。曹德旺在采访中强硬表示,因为美国法律的原因,虽然他没有权力叫停工会,但是工会一旦成立他就直接关闭工厂。因为这个成本太大了,没办法负担得起,原来当地通用汽车的工厂就是这么倒闭的。

 

 

美国的汽车企业当中,特斯拉是没有工会的。特斯拉的财务状况显示,即便今年可以交付40万辆车,单车售价令同行望尘莫及,毛利率在业内也是处于很高水平,现金流仍然不佳,财务状况仍令人担忧。假设特斯拉现在有了工会,这家公司很快就会倒闭。

 

睿智的曹德旺先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矛盾的核心,他果断裁掉了所有美国高级管理人员,中方管理人员全面进驻。中方的一把手上任后,第一次演讲就告诉所有工人每人的时薪加两美元,得到工人的一片欢呼。据悉,现在该工厂的工人已经不是当地的最低时薪,而是比平均时薪还要高一些。福耀玻璃成为令当地人羡慕的用人单位。

 

问题源于那些美方的管理层,他们给工人最低的薪水,令工人觉得是资本家在剥削他们,就想成立工会以保障自己的权益。美方高管并不会阻碍这一切的发生,甚至是默许的。

 

 

除了高管从中作梗,一些社会问题也值得注意。这些工人很多都是年龄偏大的中年人,年轻人的比例非常低。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是不愿意做蓝领工人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单在美国。雪上加霜的是,在发达国家,先别说年轻人愿不愿意当工人了,年轻人本身就越来越少。这个问题在日本尤为突出。简言之,就是没有年轻人了。

 

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现在还不明显,但是趋势已然发生。十几年后或者几十年后,问题一定会越来越突出,几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能够避免这样的窘境。

 

进一步发展,也就是《美国工厂》这部片子最后描述的问题,机器人取代蓝领工人成了大势所趋。工人越来越少、薪水和福利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工人的生产率在很多方面确实不如机器人,这促进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成长。

 

 

制造业回归美国策略的失败,工会固然是最重要的原因,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年轻人越来越少,愿意做蓝领工人的人更少,也是一个不可逆的问题。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使得制造业对工人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工人人数的需求量越来越少。上述种种问题,今天的中国似乎还不太明显,所以我们的制造业状况还是相对较好的,但这样的趋势似乎无法避免,到时又该如何应对呢?

(文/《汽车人》张恒,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