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1 > 2021年第8期

欧盟为何“大义灭亲”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21-08-15 10:07:36

 

罚款不是目的,欧盟希望,汽车制造商从自己利益出发,也要跟上欧盟的碳排节奏。

 

文/《汽车人》黄耀鹏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维斯塔格,被称为硅谷克星。她在担任欧盟“竞争专员”的4年间,对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硅谷四巨头罚款超过200亿欧元。今后,这位女士似乎也可以荣膺“德国车企惩罚者”称号。她在7月8日宣布,对大众、宝马、奥迪、保时捷罚款8.75亿欧元。

 

四个倒霉蛋和一个变节者

 

欧盟委员会表示,2009年6月25日到2014年10月1日期间,这几家德国车企串谋,避免柴油清洁技术的竞争。他们本来拥有优于欧盟排放标准的技术,但通过避免竞争来实施比法律规定更好的清洁效果。

 

这话说的很绕。总结一下,就是大家有好技术,但是商量好都不“上车”,以节约成本,违规行为的重点是“合谋”这么做。

 

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一个是戴姆勒参与串谋但未被处罚,原因是做了污点证人,揭发了密谋;另一个是大众(包含奥迪、保时捷)承担了罚款的大部分,大约5.02亿欧元。这表明,在一系列隐秘的协调中,大众很可能是牵头人和组织者。

 

 

和美国对大众柴油车“排放门”的2015-2016年系列诉讼不同,直到2017年,欧盟才开始调查几大汽车制造商的排放舞弊行为。

 

不过,欧盟和美国监管机构着眼点不同。美国盯住了大众使用作弊软件,而欧盟关注的是几家德国制造商的“卡特尔行为”。前者更容易人赃俱获,无可抵赖;后者办案难度更大,必须采取分化瓦解手段,拆散德国人的攻守同盟,拿到证据文件。

 

维斯塔格最终做到了这一点,相当于策反了戴姆勒。后者经过评估,认为援引《宽大处理通知》(欧盟在2006年制订的政策),让自己免于7亿多欧元的罚款,更为明智,代价则是出卖伙伴兼竞争对手们。可以想见,自此以后戴姆勒再也不要想和德国同行们达成任何一项秘密协议了,无论合法的还是擦边球式的。

 

宝马坚持认为,这些技术讨论,完全不涉及价格操纵。宝马多次强调,自己没有过错,也“未被指控非法操纵排放控制系统”。显然,宝马指的是大众在美国栽了的那种过错。

 

 

但在维斯塔格看来,任何市场同业对手之间达成的任何秘密协议,均有损害市场公平竞争、排除竞争对手的嫌疑。

 

她的名言是:“要么乖乖认罚,要么滚出欧盟市场”。这些话是对美国硅谷说的,看上去不大适用德国人,因为德国汽车制造商不可能离开欧盟市场。欧委会强调,所有参与密谋的企业,都已承认,但他们理论上都有上诉的机会。

 

整治汽车制造商

 

维斯塔格对美国IT企业课以补税和罚款,数量级都在百亿欧元以上。她对德国企业的调查,远比对美国人用时要长,惩罚来得轻得多,“只有”数亿欧元。和美国监管机构对大众的惩罚相比,维斯塔格显得相当仁慈。

 

她作为欧委会副主席,有义务避免欧盟内部出现巨大的政治分歧,特别是面对离开欧盟的英国拼命拉拢德国的局面下。

 

 

其实在去年,欧盟早就想收拾冥顽不灵的汽车制造商了,不限于德国人。

 

去年年底,戴姆勒、大众、捷豹路虎(还是英国人运营)、FCA,碳排符合标准的希望都很渺茫,但是各家都被迫买了特斯拉的碳排指标来过关。

 

汽车制造商因此怨声载道,他们认为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时间,用来转向电动化。现在相当于花大笔利润,为新能源企业(尤其是特斯拉)提供补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因为法律要归对手,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PSA在与FCA合并前就已经预测,为了排放达标,2021年其每股收益将减少25%。实际上与FCA合并后,收益估计将变得更为惨淡,因为FCA要填的“碳排坑”更大。福特欧洲预计,碳排合规致使每车成本增加2400美元。大众此前表示,至2025年要投资140亿欧元用于脱碳领域。现在,这笔钱肯定要加码。投资再多,也总好过被罚走。

 

欧盟下大棋,车企必须无条件配合

 

这一次,欧盟再次敲打德国车企,显示了欧盟与域内汽车产业界越来越大的分歧。后者被迫转向低碳方式,其速度和执行力让欧盟非常不满。这不仅让欧盟在与大国谈判中无法占据道德高地,更重要的是,妨碍了欧盟以碳排为手段,牵制和打压中国汽车制造商竞争力的大计。说到底,还是为了欧盟汽车产业的长远利益着想。

 

为此,欧盟一再加码,抬高门槛。今年4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公告称,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及各成员国议会就《欧洲气候法》达成临时协议,欧盟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将被写入法律,而不是软弱的“愿景”。

 

 

6月底,在意大利举行的G20外长会议召开,中俄外长通过视频方式与会。这一略显冷淡的安排,令人浮想联翩。

 

而峰会则定于10月底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据传闻,欧盟打算放弃2050计划,将在2035年要求汽车实现零排放,而且要把这一条写在G20公报草案里。

 

如果这是欧盟自我约束也就罢了,问题在于欧盟如此着急提升标准,恐怕意在与中美“叫价”,打乱对方节奏。去年,中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实施“碳中和”;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之后,提出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2050年实现“碳中和”。

 

按照哥本哈根会议和巴黎会议的一贯做法,欧盟很可能要求中国和美国,提前实现各自碳排战略目标。

 

如果欧盟图谋属实,中美都比欧盟节奏慢。中国一直称,不会承担超出发展中国家的义务;而整个西方的共识是,中国不应该再属于发展中国家,起码要单列一档。

 

 

这不是普通的外交折冲,而是着眼于未来数十年国家利益的严肃战略冲突。罚款不是目的,欧盟希望,汽车制造商从自己利益出发,也要跟上欧盟的碳排节奏。

 

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欧盟火急火燎催促欧洲汽车企业快速实现碳排,不要慢吞吞赖在既有路径上,就可以理解了。如果这些汽车厂商不识时务,不配合欧盟整体战略,新一轮“鞭挞”很快又会抽回来。

(文/《汽车人》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