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1 > 2021年第10期

特斯拉被查 中国可借鉴

作者:
齐策
时间:
2021-10-18 14:19:53

 

这是一次“敲山震虎”的行动。它表明监管将无时不刻地盯着这些车企,不要以为软件是无法监督的黑盒子,也不要以为前几次没被抓到“把柄”,就可以一直高枕无忧。

 

文/《汽车人》齐策

 

9月14日,NHTSA(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分别向12家主机厂商发询问函,要求他们协助调查特斯拉。

 

这种做法即便不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也非常罕见。特斯拉管理层应该很快明白,这一次来者不善。

 

对特斯拉而言,NHTSA的调查最早一宗启动时间在2016年,每年都有多次请愿(NHTSA视情况决定是否启动调查)。

 

最近一次调查请愿,发生在今年初。NHTSA经过评估后,提出一份《拒绝缺陷调查请愿的报告》,结论就是标题本身。但理由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值得采取“进一步行动”,而非特斯拉产品没有缺陷。

 

 

但是8月份NHTSA启动了针对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的调查,而且画风有点不一样。

 

罕见的协查要求

 

被点名的车企,包括通用汽车、福特、丰田、大众等所有在美有生产厂的车企。它们被要求提供自家量产车型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细节,重点是自动驾驶系统和人类互动的情况。譬如,如何提醒司机注意路面、如何监测司机状态、接管触发条件等。

 

这些车企被要求在11月13日或17日前回答。

 

在美国运营的车企,有义务配合NHTSA的调查行动,无论是针对自己的,还是针对其他厂家,都要将自己的技术细节部分和盘托出。

 

而NHTSA没有任何承诺,他们不承诺就细节保密,也不承诺是否会将这些细节透露出去。很难界定这些细节是否属于厂家的技术秘密,但厂家肯定不希望有些参数被公之于众,特别是被竞争对手知晓。

 

 

特斯拉已被告知,本次调查涉及全美2014年至2021年期间生产的76.5万辆特斯拉汽车。这表明监管机构认为,无论上百万的Model S 100D,还是只有基本配置的Model 3,其自动驾驶技术机理和表现没有什么不同。这种跨平台、跨车型的技术趋同性,只有在电动车上,才表现得毫无隔阂。

 

不用说,系统通用性是一把双刃剑。这么做固然降低了成本,一旦某项技术被证实有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全体召回,技术方案差异的防火墙不见了。

 

调查为什么重启

 

在今年初,NHTS审查了217起事故,其中118起有碰撞数据(根据特斯拉提供的日志或视频),数据记录中超过90%都是司机踩错了踏板。这是当时放弃调查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一次NHTSA换了调查方向。自2018年以来,有11起特斯拉产品造成的车祸中,即车辆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路面使用了闪光灯、发光箭头板和反光锥筒警告的场景中,撞到了静止的车辆或人员。

 

当自动驾驶系统工作时,必然启动了“交通感知巡航控制”功能。这些警告标示都应该能被识别,系统需要随之将车辆减速或者移交给司机人工驾驶。

 

 

在今年8月的一起事故中,上述情况重演了,自动驾驶中的特斯拉汽车撞倒了路面急救人员。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NHTSA没有等待“请愿”,直接启动调查。

 

8月31日,NHTSA向特斯拉发了一封长信,提出了11个质询要求,并限期10月22日前回答,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

 

在要求中,NHTSA要求提供所有行驶数据、车辆信息、视频文件,以及自动驾驶软件的辨识策略、对驾驶员传递的所有信息,特别是触发人工接管的条件。

 

监管是一门艺术

 

尽管监管机构态度严厉,而且似乎已经掌握了一些证据,但是索要空前详细的数据,说明NHTSA本身尚缺乏判断责任的依据,证据需要特斯拉自己呈上。

 

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拥有多种技术手段记录车辆状态、司机动作(其实是踏板和方向盘的改变),形成庞大的数据。这对于还原事故现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最终,这些技术手段可能会证实自己的过错。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监管机构要求其他车企协查的回应时间,比特斯拉的最后时限晚了半个月左右。这段时间里,监管机构将运用技术手段,调集人手,可能委托大学和研究机构(譬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些试验室)来分析特斯拉数据。

 

其他企业的数据,不过是确定特斯拉“有罪”之后的旁证而已。无论从法律上还是技术上,其他车企的协查助力,没有那么重要。

 

那么,NHTSA为什么还要求几乎所有北美运营的车企都参与到这件事里面来?

 

车企们很可能将之看做监管机构的警告。要求提供数据和软件详细策略本身,就是一次要求企业自查自纠的暗示。无论这些软件由一级供应商提供,还是车企自己编写的,都要走一遍合理性审查。

 

说白了,这是一次“敲山震虎”的行动。它表明监管将无时不刻地盯着这些车企,不要以为软件是无法监督的黑盒子,也不要以为前几次没被抓到“把柄”,就可以一直高枕无忧。

 

像特斯拉这种,只要抓到一次,证明特斯拉预见到事故可能而采取放任态度,甚至只是存在技术缺陷,但鲁莽地采取激进的自动驾驶策略,那么特斯拉将面临天价罚单和汹涌而来的民事诉讼。

 

“强监管”从何处发力

 

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和“异常加速”事故不止出现在美国,中国也有多例。其中最著名的一起,莫过于发生在河南的特斯拉事故,由于车主在上海车展的“车顶维权”而广受关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成郑州市监局,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前半小时数据,但时至今日,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并无下文,此事不了了之的可能性很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之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并没有利用好这次机会,从技术和法律角度,作个评判。尽管多个监管部门此前对特斯拉做了约谈,要求特斯拉自查自纠,但并无惩罚机制,显得很软。特斯拉是否配合,结果如何,公众并不知情。

 

“维权靠闹”、“越是搞大越是能引发舆论关注”,消费者之所以采取这种不体面的方式,是不是因为体面的维权方式走不通?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生了多少起类似需要分析的事故,都没有权威数字统计。

 

我们能理解,监管机构对于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专业知识不足。其实NHTSA可能也没有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力,但它用一系列监管行动弥补了这一点,至少维护了监管的权威,并让车企敬畏。

 

 

监管只关注了一起事故数据,为什么不要求特斯拉提供所有争议事故的相关数据?引入第三方机构帮助分析,甚至可以像NHTSA那样,要求其他企业协查。这些权力,我国监管机构同样拥有。如果只从市场稳定角度出发,或者只将其看做消费纠纷,格局未免小了。

 

我们并不要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亦步亦趋学NHTSA的做法,但至少要有所作为,不要浪费一个事件契机,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公众安全的机会。

 

就算是消费者自己的锅,以数据和完整证据链支持的裁决,是有广泛公信力的。“拖黄了事”只会削弱监管权威。如果特斯拉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也会欢迎这样的澄清机会。公众也会更服膺监管介入,谁不愿意在官网登记一下,就能体面维权呢。

(文/《汽车人》齐策)【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