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21 > 2021年第10期

雷军造车

作者:
孟华
时间:
2021-10-18 14:33:57

 

小米汽车目前在和时间赛跑,产业链搭建实在是千头万绪,整车产能只是其中最大一块,远不是唯一。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钱不是问题。

 

文/《汽车人》孟华

 

9月1日,小米汽车完成了工商注册,落户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如154天前雷军宣布的那样,他亲自担任小米汽车执董和经理。

 

亦庄和小米渊源颇深,最早的小米智能工厂就落户于此,产能100万部手机。舆论紧盯小米造车的进度,雷军这几个月一举一动都是新闻。小米不但是花自己的投资,而且能带动一大批投资。这是继特斯拉上海落地后,“新造车运动”的另一个投资高峰。

 

项目争夺战

 

自从3月3日晚雷军宣布造车之后的几个小时,他的手机“炸”了。众多投资人、各个地方政府招商办公室和相熟的朋友,都一窝蜂似的向雷军要求投资、邀请落地、高管推介,甚至只是表达关心。

 

 

项目考察只用了78天,下决心上项目之后,小米紧锣密鼓地同时几条线并行推进,无非是招兵买马、寻求产能落地、收购子系统创业公司、打造供应链。简单说,就是组织所有生产要素。

 

和前面这些事项相比,注册只不过是履行一个法律手续而已,却也是一个工作节点。和苹果汽车6年多原地打转(钱花了不少、专利申请了一堆)相比,小米汽车项目推进已经是很迅速的了。

 

从起意到初步实施,拢共半年多,但舆论界、地方政府、供应商、潜在竞争对手仍不满意,他们都希望尽快看到花落谁家。

 

这符合雷军的工作节奏和习惯。作为前“中关村劳模”,小米集团创建前两年,雷军日程密集的时候,“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一顿饭3分钟。”

 

这小半年,雷军密集拜会走访了众多车企和大供应商,有比亚迪、中国一汽、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东风集团、恒大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北京现代、博世、宁德时代等,相谈甚欢,合同几乎一个没签。

 

北京、吉林、上海、天津、武汉、合肥各省市政府都在积极与小米和雷军本人接洽,无疑希望生产基地放在自己的辖区。甚至出现了某直辖市市委书记跑到“竞争对手”的地盘上堵住雷军面谈。

 

 

总部放在哪里,争夺并不激烈。生产厂就不一样了,只要厂子到手,未来每年几亿、几十亿元税收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人才纷纷积聚,供应链将在周边迅速建立起来。

 

一个大厂,会带动一大堆就业和消费。如此美好的项目,各地向来明争暗斗。这比美国各州争取特斯拉落地的争夺,有过之无不及。

 

说来也怪,大家似乎都没想到,雷军这个“人生最后一次创业”失败了会怎样,好像舆论默认他会成功一样。

 

“蔚小理”三个品牌,都是从无到有,品牌是从零建立起来的,品牌树立的过程当然艰辛。

 

但小米汽车坐拥巨大的流量和认知度,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和一大票忠诚的粉丝。有“米粉”声称,只要小米出第一款车,就会第一时间下单。至少从牌子上来说,小米汽车不是从零开始,这是一个明摆着的优势。

 

 

投资圈和汽车产业圈没那么感情用事。不过他们大多也持同样看法,认为小米汽车有很大的成功希望,这和当初乐视、“蔚小理”等品牌面对广泛的质疑不一样。

 

应该说,雷军过往的创业、投资经历,以及这个人给大家的印象,都有影响。投资创业没有常胜将军,雷军也不是。但他就是给人踏实靠谱的感觉,他的“内向理工男”的人设,行走江湖数十年不倒。有足够的理由判定,他就是本色出演。

 

理工男成长记

 

很多人都知道雷军曾是武大计算机的学霸。两年就修完本科学分,在计算机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天赋,他编写的《深入Dos编程》在很多年里都是学弟学妹的教材,他设计的程序获得过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

 

其实,这位天才极为勤奋,其成就远不止这些。他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并和王全国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亲手焊接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时间的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

 

 

他在金山当副总裁的时候,还亲力亲为,兼任开发部经理,亲自上手编程,而且其作品达到令人拜服的程度。但是,新来了一个愣头青开发部员工,把集成了雷总工作成果的硬盘给格式化了,顺便把备份也给格掉了。自此雷军只好撇开了具体编程的活。

 

大学时代,他就和汉正街电脑城众多小老板们经常有业务合作,彼此熟稔。因此有人传说,雷军在本科时代就已经赚了100万元。不过雷军本人辟谣称,他靠破解WPS,搭配汉卡,赚过2000元,也包含了各种稿费,毕业时积累到4000元之多,他觉得自己像半个“百万富翁”。可见江湖传闻靠不住。

 

不过他很快就陷入财务窘境。汉卡+破解WPS让跟进的某公司大赚特赚,雷军本人并无更多收入,他在上学时成立的“三色公司”很快就入不敷出。

 

公司里有个他的同学,是麻将高手。“三色”揭不开锅的时候,就派这位老兄去找食堂大师傅打麻将赢饭票,回头哥几个混口饭。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三色”一没钱,这哥们就被派出去当“赌神”。

 

也正因为这段经历,雷军不主张大学生创业。他觉得,团队里既没资源又没人脉,每天顶着生存压力,很容易垮掉。

 

 

当时市面上众多WPS破解版,雷军做得最出色,还顺手加了些功能,仇伯君听说了雷军,就开始强烈游说他去金山。那时雷军在北京某航天研究所工作,已经拒绝了若干中关村公司的挖角。因为他觉得这些公司和自己开倒闭了的“三色”没啥区别。

 

雷军被仇伯君说动,以为自己去金山就当二把手,没想到是第六人。雷军在金山干了16年,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几乎从未间断。雷军和仇伯君一样,都有点“金山情结”。他俩好像挑战风车的唐吉可德,每天都为生存斗争。

 

这个“风车”就是微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00年代前期的微软如日中天,统治了全球的桌面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而WPS顽强地在微软和盗版office的夹缝中生存,当时企业级用户还未提高正版认识。按照雷军的话说,一照面就被微软打爆了,金山的现金流开始出大问题。

 

雷军开始带队开发游戏“剑侠情缘”,同时主持开发金山系列软件金山词霸、金山办公、金山毒霸等,当然能养活金山的首推游戏。

 

这充分证明雷军不单是编程高手、合格的高管,更是出色的战略家。他一眼就能看到出路,而且亲自执行、带队做出产品。当时,马化腾也头痛QQ越来越大的用户群不断吃服务器资源,守着天字一号的用户群坐困愁城,原因就是找不到变现途径。

 

在电商平台崛起之前,互联网公司活下来大多靠两样:杀毒和游戏。而彩铃、邮箱和增值服务,不过是小打小闹。

 

金山上市后,雷军离开公司,过起财务自由的生活。他很快就腻歪了这种生活,尽管那时他已经是天使投资人,但他很快决定自己创业,小米就这样诞生了。相隔一年,他成立顺为资本,进一步蜕变成风投VC。

 

小米手机和汽车切入点相似

 

小米诞生的时候,苹果已经呼风唤雨,三星手机在中国迅速扩张;而“中华酷联”则濒临分化,二三线手机厂商死伤枕藉。

 

按照当时的观点,手机市场已经是红海,非常不适合新公司的生存。但雷军看到,苹果以一己之力,规范和重整了供应链,后者的标准化生产程序已经变得成熟,大供应商依赖苹果订单开始崛起,代工业务也迅速标准化。

 

小米就在这当口进入,以性价比路线开始自己的产品系列,只花了14个月就站稳脚跟,同时开始向高端手机和低端(1000元以下)手机进发。

 

 

事实证明,这种从中间价格段(名为“性价比”)进入的打法,非常适合小米,也适合雷军的人设,理工直男嘛,先讲性能,让众多电子产品认知程度较高的消费者取得共鸣。工业设计跟上,是后来的事。

 

因此,产业竞争激烈,并不意味着不能进入,主要在于定位和姿势。而雷军宣布造车,和手机进入点颇有相似之处。

 

雷军为什么造车?他说白天想出100个理由应该造车,晚上又想出100个理由觉得不应该造。显然,前者是“不得不为”,后者则是“势不可为”。

 

尽管有5G加成,但国内手机赛道正在越跑越窄,用户手机更新周期越来越长(目前平均28个月)。小米海外冲量的印度,也因为疫情和印度国内的政治气氛而受到影响,增速减缓。

 

在高端手机上,小米护城河不如华为。原因在于华为研发力量更强大,Soc(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更强;而小米寄予厚望的AIoT(AI+物联网)战略基本无效。

 

反观汽车则赛道变宽。英伟达造出来标准芯片,智能汽车的门槛,特别是车机系统、科技感内饰的门槛都大为降低。电池、电机硬件大企业开始对外提供标准品,造车有点走向“手机化”的趋势。

 

当然,新能源汽车的BOM虽然比燃油车简化了2/3,但仍然比手机复杂得多。不可否认,新能源化让汽车标准化趋势真正开始发力。

 

 

举个例子,蔚来开始造车的时候,高扭的永磁电机采购不到,只能自己研发,现在满大街都是;而电池PACK,当时也是各家自己摸索,现在不管什么电池选择,都有对应成熟的PACK方案。

 

小米就是看到产业化和供应链开始双双成熟,雷军仍然保持了他的战略敏感。这个决定,其实不难做,他只是更多地考虑风险。一旦下决心,我们看到推进还是很迅速的。很多事,雷军已经想好怎么做了。他没必要重新发明轮子,但要把轮子供应商搞定。

 

芯片,芯片!

 

宣布造车的时候,雷军采取亮底牌的策略:10年投100亿美元,前两年先投100亿人民币。这给人以踏实的感觉,上来就布好了上下限,和贾跃亭那种大忽悠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小米不接受融资,完全自己出钱自己做,毫无忽悠资本进入的必要。

 

 

对造车来说,前几年100亿不够,现在倒能做不少事。因为经过创业公司的不断摸索,技术路径已经差不多成熟了。

 

雷军这是在告诉潜在供应商,赶紧来合作,有肉吃。“蔚小理”当时都经历过供应商不信任的情况,在供应规划上格局太小,以至于整车订单一堆,就是缺件。

 

供应商对小米,不存在这个担心。他们不会保守,而是一拥而上,唯恐吃不到。

 

这几年,雷军控制的顺为资本和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一直对芯片大举投资。

 

9月22日,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公司黑芝麻智能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战略轮及C轮两轮融资,两轮都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但具体金额未透露。

 

8月25日,小米集团收购深动科技。后者专注于为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应用(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在内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

 

 

于2017年10月设立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由小米与湖北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募资120亿元,是当时民营产业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一支。

 

该基金4年来投资半导体40家以上,其中2021年就投了芯片产业链公司15家,实际上呈加速状态。车载芯片、芯片设计、自动驾驶芯片、半导体设备等环节都有涉及,不亚于华为的哈勃科技。

 

小米某高管称,2020年是中国半导体历史上最好的一年,2019年因为欧美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限制,令头部客户开始真正帮助中国芯片公司去测试,过去一年是国内芯片公司成长最快的一年。

 

国产替代,正从规划走向现实。小鹏、理想都搭载了国产芯片公司的AI和自动驾驶芯片。自主汽车品牌也意识到对掌控芯片的重要性,高喊要自研。

 

从今年小米投资的黑芝麻(自动驾驶算力芯片)、云途(MCU芯片)、裕太微电子(车载通讯芯片)来看,已经在侧重于汽车生态的布局。但对造车来说,产业链布局还远远不够。

 

 

其实,小米投资的方针与其说异类,倒不如说在阿里和腾讯中间采取了折衷方式。一方面,其投资以稳固小米生态、打通上下游全产业链为目的,对相关企业完成拉拢甚至控制;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向外延伸的投资边界,小米也在摸索新的增长点、新的盈利模式。

 

造车的人才和技术,都挺难

 

于造车而言,首要是人才和技术。技术从芯片开端,人才如何在短期内大量招募?

 

小米汽车业务线疯狂挖人,在今年夏天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有人统计过小米官方招聘网站以及几大互联网招聘网站上的信息,小米汽车招聘的研发和工程岗人员,平均月薪在30-60K之间,14薪是标配。

 

小米急聘的自动驾驶规控负责人一职,直接开出了2000万年薪;特斯拉、百度Apollo、华为、蔚来、小鹏等企业的人才,大都受到了小米猎头的关注。各家都在严防死守,一靠竞业协议,二靠限制性股票等策略。

 

在互联网(包含手机和智能家电)行业,小米一直处于薪酬鄙视链底端,这次雷军发狠,小米汽车成了主角。

 

虽然小米飞速组建了汽车业务部,但距离搭建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还有很大差距。从9月1日注册小米汽车后高管合影的照片中,人们发现,除了雷军,其他16名高管中间,来自汽车行业的只有一位,还是搞外饰设计出身。

 

 

经过一个夏天的忙碌,已经证明,挖中端人才和制造人才相对容易,“猎捕”“对路”的高端人才相当难。对这些财务自由的高管来说,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舞台大小、公司前景、个人话语权有多大等等。

 

从产业链来看,传统汽车前端设计和后端服务环节附加值较高,竞争激烈,中间制造环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稳定;而智能+新能源汽车则在前端设计和中间制造环节,还在交学费。

 

这就是为什么一堆“PPT造车”的品牌走不到落地就死掉了,就连特斯拉也经历了“产能地狱”才爬到今天的位置。而“蔚小理”,只处于拼产能的初期。可以说,“缺芯片”其实掩盖了创业公司很多问题,短板远不止芯片。

 

小米临时搭建的产业链,芯片走得挺快,别的就差强人意,暂时还没看到明显进展。雷军声称2024年完成交付,现在看难度很大。

 

产能落地悬而未决

 

产能落地问题,其实占据雷军本人近3个月来的主要精力,从他这短时间拜会的企业就可以看出来。既然小米汽车总部放在北京,人们猜测的收购对象主要有两个:北现第二工厂和宝沃密云基地。

 

北现方面已经否认,而且收购北现第二工厂不能解决资质问题,北现不会转让资质。宝沃可能性就变得比较大。

 

宝沃工厂设计产能高达36万辆,但是停产了一年多。目前控制人陆正耀已经与雷军团队进行了接触,但此事蹊跷地并无下文,也没有任何进展的迹象。

 

 

据传,陆正耀非常不满意雷军的报价,不但远低于他的心理价位,还远低于他取得宝沃的代价。2018年年底,陆正耀控制的神州优车,收购了北汽福田手中宝沃汽车67%的股权。而福田方面打造宝沃工厂(号称4.0智能工厂),花了47.24亿元。

 

但是,陆正耀应该看到,宝沃重回正轨的希望已经变得黯淡,原因是品牌不被认可。第一批产品交付后销量迅速走低,这反映了用户口碑不佳。

 

更为关键的,是陆正耀的筹码有问题。福田脱手宝沃后曾发公告称,宝沃工厂所占用的土地被纳入怀柔规划当中,而北京市的解决方案,是要求福田不能变卖宝沃工厂土地使用权,以便北京市在恰当时机收回。

 

所以,这一块土地使用权其实不在陆正耀手中。这个问题貌似吊诡,实则简单。如果宝沃生产正常,那么北京市不会急于收回;但像今天这样“撂荒”,北京市不会客气,只不过考虑到转卖复苏的可能性,才没有动手催逼。

 

过了雷军这个店,下一个村在哪?陆正耀心里没底。能吃下36万产能的接盘侠,很难遇见。传统车企大多产能过剩想甩盘子,新势力都有自己产能建设规划。只有新来的大户,有资金、抢时间,才会买现成的改造。

 

如果北京市踢上一脚,把土地收回再转交给小米,陆正耀就会竹篮打水。假如没有土地,光剩厂房设备等附着物,岂不成了无根之萍,那时陆正耀必须得求着雷军交易。雷军可能也看到这一点,才杀陆正耀的价。北京市倾向于谁,不用想就知道。

 

估计不必到年底,此事必有结果。

 

 

其实不止北京一个候选。武汉市正大打“武大培养了雷军”、“雷总事业起步在汉”等情感牌拉拢小米汽车投资。

 

而且,武汉汽车产业链硬件条件过硬,武汉汉南区拥有8家整车企业和13家整车生产工厂,包括小鹏汽车、东风本田、神龙、东风乘用车、吉利路特斯、吉利商用车等,重点发展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同时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具备良好的产业优势。

 

湖北作为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汽车零部件产能占据全国15%,而半数都在武汉及周边。

 

即使武汉没有拿到小米汽车总装厂落地,分一杯羹也是大概率事件。

 

雷军看上去对供应商的支持,颇有信心,访问虽多,但提及不多。小米汽车目前在和时间赛跑,产业链搭建实在是千头万绪,整车产能只是其中最大一块,远不是唯一。好消息是到目前为止,钱不是问题。

 

 

在3月30日春寒料峭的那个夜晚,在发布会结尾,雷军略带哽咽地说“我们有钱”。这话比什么豪言壮语都感人,有点“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味道。

 

尽管困难成堆,留给小米的时间又很紧迫,但雷军始终证明自己是乐观且达观的人。他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汽车仍是首屈一指的、蓬勃发展的产业,值得调动大量科技和工业资源去投资。《汽车人》认为,这是比个人和企业梦想成功更重要的时代趋势。

(文/《汽车人》孟华,本文原载于《中国汽车界》杂志2021-10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