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1期

李骏:“主席” 的新意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5-10-17 16:10:38

“李主席来了 !”

不知道是谁喊了 一声 ,立刻 , 小小的会议室里,闪光灯的咔咔声响成一片。大家关注的主角 ,脸上挂着微笑 ,认真地和在场的每一个记者握手、交换名片 ,谦和有礼。李主席是何许 人也?这是又 一个有关 “第一次”的故事。

北京四环路上,有座名叫鸟巢的建筑。 2008年,中国在这里第一次承办 了奥运会;鸟巢再往北走不远,还有一座八层楼、近400米的长形建筑,唤作国家会议中心 , 2012年11月 27日 ,由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FISITA)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有“汽车工程技术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汽车工程年会在这里召开。在这届年会上,中国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正式成为FISITA历史上的首位华人轮值主席。

27日下午 , 李骏媒体见面会上,《 汽车人》见到了这位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工程 技 术 界的灵魂人物,和想像中差不多 ,外表斯文, 戴着经典的无框眼镜, 颇有学者风范。

李骏这样调侃自己:“作为第一个华人轮值主席 ,如果在任期内没作为的话 ,以后的事情可就难办 了 。” 看来这个第一 人,可并不是那么好当 , 但至少 , 李主席能够给中国亟待崛起的自主车业 ,带来更多新意。

技术的分量

2012年,中国的汽车销量 达 到两千万辆左 右,占到世界总数的20 %以上,但不到40的千人拥车量,甚至还不及泰国的三分之一。据分析机构做出预测, 未来世界新的汽车销量增长点,有40%左右都在中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等待着被开启。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该以什么样的形象面对世界? 只是一块令 人垂涎的消费市场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让人家把你看扁了。”李骏的话说得很尖锐。

在他看来,中国应该把自 己打造成有创新技 术的专业市场形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外汽车企业真正把中国当做竞争对手。在这种不断与高手过 招中 ,中国汽车才有可能做到从大国走向强国。这不但有助于促进中国的汽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还可以使中国用户享受到世界最新科技所带来的成果。

“所以,我觉得把技术作为一个公司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现在大家都说品牌,品牌的重要内涵就是技术。 ”

谈到技术,先进性必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敏感话题。鉴于李骏在中国汽车技术领域的身份,他经常被人 追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车的技术是不是先进?是不是世界领先? ”

“实际上,这 把尺子 并不在我手里。汽车是不是先进,是不是世界领先,要看它能不能符合国际 标准,毕竟技术是以标准作为衡量依据的。如果中国的汽车一日不到美国去卖,不到欧洲去卖 , 就很难说自 己世界领先。 ”

实际上, 也正是因为一汽在自主研发技术上面的先进性,才助推李骏获得了FISITA主席的位置。

详细的情况是 这样的,自1948年FISITA成立之后,多次轮流到亚洲国家担任主席,但 这些主席的位置无一例外的都被日本占据了 ,韩国觊觎了很多年都没有成功。 2009年,中国市场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为中国人当选下一届轮值 主席加上了重 重的砝码。但是FISITA并不仅仅是考虑谁所处国家的市场发展最好 , 就选谁当主席 ,而是还要观察这个国家所掌握的汽车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

李骏为此特意邀请了美国SAE(机动车工程师学会)主席访问一汽,这位主席对自 己所看到的一切非常震撼,连声称赞一汽的在研技术非常前沿 ,并且“有自己独立的技术思想,并不是靠买一大堆国外的设备 , 进行拼凑”。

这次出访,成为FISITA了解中国汽车技 术发 展现 状的重要窗口,很多FISITA常务理事会的成员最终将票投给李骏。 

扬眉吐气的经历,一汽并不是偶然成就的,他们向来在研发方面非常舍得下本, 2013年 ,一汽还将投入1.6亿元用于基础科研,“没有什么‘863’,也没有什么科技部,完全是由一汽自己出钱。”李骏对比很明确。

据他透露 ,现在一汽已经开始考虑要组建中央研究院,把基础研究彻底分离出来, 做成一个纯研发的平台 。“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只是在前端要这个产品,要那个产品,那就是杀鸡取卵 , 总有一天会枯竭的。 ”

创新是一种文化

汽车圈里一直有一种论调 :国外的先进 技 术是现 成的,中国根 本 不用研发,直接用钱买就可以了 。 李骏对此嗤之以鼻,有着东北人 直爽性格的他坦言,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得到的东西是没有根的 ,因为思想不是你的 , 这完全没有用 。”

那么该如何将别人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呢? 李骏的答案是:多问why 。

1998年,李骏作为总工程师领导着一汽最大的国外合作项目——300匹马力实验器材生产发动机。在合作的过程中,他始终都在问why。国外的专家被李骏问得没办法,只好明确地告诉李骏:“你不能问why,你就问what就行了 。”

李骏给出 的答复是 : “这是不行的 ,what只能搞清楚现在,但未来怎么办?我必须知道why and how。我现在就是小学生,我总得小学毕业,我得高考 ,我必须得上大学,你总让我当小学生,那我什么时候上大学?小学生是什么?那就是what,就是你把这个东西做了就行。大学是什么?大学是why,搞明白这个,才能做好研发。所以,这个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在他看来,一个公司有没有技术,重点不在于这个公司的产品,而在于产品背后的原创性。这个原创性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不这样追问, 就永远不知道why,也就更没有办法how。

然而 ,创新是中国汽车业绕不过去的一环,也是隐痛最多的部分。 就这个问题 ,《 汽车人》 与李骏继续深入探讨 。

不少人认为,中国企业在体制方面的一些弊病 ,阻碍了中国工程师们创新火花的产生。李骏 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并不是体制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我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汽车技术在创新方面做得如此优秀?我的理解是由于一种文化,他们在骨子里就是想创新,创新的精神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中,他们的基因就是这样,就是非要想,我做的这个事情,怎么能够与别人有所不同、有所创新?”

李 骏回忆 起 2 011年去宝马参 观时的一段 往事。当时他去 拍宝马研发中心 的门牌,本 以 为门牌 名 字 就 是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研发),结果一看不是,而是叫Innovation Center(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居然叫Innovation Center。这就是它的文化!它的员工每天进这个门, 看到这个牌子,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次去宝马的参观经历 ,给李骏带来了极大震撼, 他迫切地感觉,中国在现阶段急需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工程师去创新。“我们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创了很多新,但是这种创新文化没有很好传承下来,近百年来,锐意进取创新的文化,已经不是一个主流的文化了,相反,跟随甚至模仿,好像是占了上风。”李骏有点激动。

科学家乐园

并非高谈阔论,至少在李骏身上,以及他所带领的一汽技术团队,都能感受到创新文化的气息。 

他制定了每周6天的工作制,每天下班后召开技术评审会的习惯 ,也从未间断过。一汽的同事给李骏起了 一个形象的外号,叫做“永不疲倦的发动机”。工作中的惰性是最难以克服的。

“最主要的就是兴趣驱使。事实上没有什么外界的约束,没有人命令我必须这样做。 徐建一董事长每次一见了我,就问这个技术、那个技术,可见一汽的发展太需要技术了 ,所以这样工作让我感到非常有价值。作为一个搞技术的人,你有兴趣,你做的事情是老板需要的,是企业发展需要的, 有价值,你心情就好,心情好就愿意工作。”谈到自己最高兴的工作,李骏有很多的感情流露。

对于自己每天下班后都要召集手下开技术评审会的习惯,他坦言 , 这样做其实大有深意。

白天大家都在实验室里搞研发,要是动不动就开会 , 会打扰思路。 李骏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了一条体会——不要在白天开会 ,而要放在下班之后。 这有两个非常重大的好处,一是大家工作一天下来有很多问题,正好“秋收”一下一天的问题,“春播”明天该怎么样工作;二是大家一天下来很劳累,也愿意坐在一起交流,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种放松方式。很多白天搞不懂的技术难题,就在这样相互之间轻松的交流中,被一一化解了。

让李骏感觉幸福的是,同事 们能够接受这种工作方式。“大家现在对此都非常理解。中国过去发展这么迅速,主要靠资源,靠廉 价 劳 动力。我 觉得中国未来要发展,必须靠管理,靠高科技。做高科技要有一种献身精神。 我很庆幸在一汽整个研发事业部里,大家都在非常积极努力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这种正能量是有感染力的 , 连董事长徐建一来到研发事业部,都经常忍不住感慨一句 :“哎呀 , 你这儿氛围不错 。 ”聊到兴头上,李骏顺势说出了 自 己的构想,那就是,在一汽未来的中央研究院里,创造一种科学家乐园的氛围 ,他认为 ,这是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做强的根本。“怎么才能使我们一代代的工程师觉得 他的工作是带有创造性的?他是本着一种创造性的思想去做每一件事情的? 只有激励出他的内因才行!”

这 种 创新的氛围在很 多知 名I T企 业中 很常见,比 如 G O O GL E、FACEBOOK等。而在中国汽车企业,创新氛围还在培育之中。

当然,光有氛围当然也是不够的,创新不能一蹴而就,它也需要底蕴。这就像练中国功夫一样 , 没有基础可不行 。那么,作为一家汽车企业, 好的基础该怎样被打造出来呢?在李骏看来,必须要具备5点因素。 第一 ,这个公司必须把创新作为它的企业战略。因为一家公司做哪些事情是由老板说了算的,这是很必然的。 第二,这个公司要有创新型人才 ,尤其是要有领军型的人物, 如果没有,老板再着急也没有用。第三,公司要有创新的文化,如果没有一个创新的文化或者没有一个创新的管理,是不能创新的。 第四,有一个真正的技术平台 , 如果没有技术的基础 ,光是空喊 “创新”,那是不行的。第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看创新是不是真的在公司的品牌上、产品上、生产上体现了,而且形成正反馈, 正循环,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引领品牌往上走 ,再继续不断地创新 。李骏说:“这是5个很重要的因素 ,也是我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体验。如果有一天,一大批中国汽车企业都同时拥有了这5个因素,那么就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已经真正能够做到 由大变强了 。 ”

这位FISITA历史上的首位华人轮值主席 , 有太多的理想要去实现。可以肯定的是, 在任期内,他将努力提升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中国汽车企业研发人员参与国际汽车工程技术交流搭建平台,提升中国车企的自主研发能力。

李骏履历

● 李 骏

我国汽车界著名专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声誉,是我国现代汽车发动机技术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在中重型高端柴油机开发、发动机性能设计、热力学模拟分析、发动机结构设计、智能化参数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在发动机排放、发动机节能技术方面具有前瞻性的著述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

● 1978年-1989年在吉林工业大学攻读内燃 机专业,获博士学位。1989年进入一汽长春汽研所。2009年至今,担任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

● 2 0 0 9 年10 月2 9日,国 际汽 车 工 程 学 会 联 合 会(简 称FISITA )常务理事会在越南河内进行新一届(2012-2014年)主席的选举。经 过激烈竞争,李骏获胜当选为FISITA2012-2014年主席,这是中国工程师首次当选国际汽车组织主席。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