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11期

桑车“普世经”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7:32

老桑今年年底将正式停产。作为此品牌的延续,全新桑塔纳也将在年底同时亮相。目前,有关“告别仪式”(广告和纪念文章)已经开始铺垫。值得关注的是,在网络和电视中热播的老桑“真情再现”,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历史和时代的变迁,触动了不少人的怀旧情感,没有经历过的人则当做了历史。这就像不久前《知青》电视剧播后引发关注一样,热议总免不了,产生争论也不奇怪。这毕竟不是少数人的回忆,而是时代的记忆。

所谓的老桑,就是指普桑,即对最老桑塔纳的俗称。如果从1982年小批量散件引进试装算起,今年正好是30年。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试水”,才有上海大众谈判得以顺利进行,迎来转机。它的意义就在于,上海大众的合资项目后来是以对一款具体车型引进而出名,民间俗称“桑塔纳谈判”。后来的事实证明,桑塔纳既是合资企业的载体,也是衡量合资成果的终极目标。由此引发思想观念上的交锋和战略层面的探索也就集中反映在一款车上。

“桑塔纳的成功是国产化的成功。”专家们的结论,意味着发展中国轿车工业的思路从试验田的不确定性终于形成了战略决策的范式得到了至上而下的一致认同。而对上海而言,“引进一个车型改造了一个行业。”它意味着一种成功的探索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即按“高起点、专业化、大批量”的要求,通过引进技术,国产化,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已被确立。因此,在理论上,桑车的引进被看作“破冰之举”具有历史性的贡献;其成功的案例又被当做“滚动发展的模式”,具有示范性的效应;而市场一家独大,占居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被视作“领先一步”,具有开创性的幸运 。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桑塔纳最大的功绩是开辟了一个“中国轿车业的新纪元”,虽是一个地方项目,但享有国家级规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集中高效,政府主导造车所创造的辉煌,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所获得的造车“机遇期”,抓住了先发优势,产生了不少首发效应。无论是产业还是市场,老桑是迄今为止惟一能代表中国轿车30年发展历史的车型。从产业变化到社会变迁,老桑又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的存在和退役都已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它成为了时代的记忆,走进历史的符号。

面对这样一部非同寻常的车型,如果简单地当做怀旧还是远远不够,应该总结和回顾这款车的得失,提供经验和反思尤为关键。

当前的中国汽车现状是,“产业没灵魂,市场没文化,车企没方向。”缺乏对发展汽车产业的思想基础,清晰的战略目标。由此产生的新的傍徨与迷茫与30年前桑车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市场环境截然不同。可以这样说,老桑的停产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又一个时代的开启。站在这样的历史当口,我们面对老桑又将开辟怎样的疆场,寻找怎样的出路,如何思考中国汽车的未来?

这是谁也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事实,即桑车引进之后,中国的车企就没有停止过引进,而且是重复引进,时间跨度是30年,业已成为被人垢病“长不大”的依据,背离了当初搞合资、技术引进的初衷。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那样,合资(引进技术)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掌握技术形成自己的研发能力,走独立自主发展的路子。现在倒过来了,合资成了目的,技术引进(车型)成了赚钱的手段,忘记了担当与责任,拱手相让(市场),换来蝇头小利, 以至于今天自主品牌的危机和艰难加剧(受合资品牌的打压和挤兑)。可以说,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尴尬,也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严峻之所在。

“自主品牌搞不好,合资企业搞得再好也支撑不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现实是,中国汽车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方手里,主流市场合资品牌在唱主角。这样的格局,足以值得产业界反思。“成也合资,败也合资。”当初的破冰之举,今日的埋怨之声,不能仅停留在肤浅的叹息中,而需要深刻地总结,用行动去改变。从这样的角度去看老桑的停产也许会有助于对中国汽车产业前途的思考,而不是被表象所遮蔽。

西方汽车产业的萧条和车企的紧缩(部分厂关闭),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虚高、跨国车企在华忙于跑马圈地(扩能建厂),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结果不难分析,外国车企加大在中国的投入以弥补远期销量不足的目标,将会加大中国汽车产能的过剩,自主品牌的生存危机也同样随之加大。如此这般,中国汽车的主场究竟谁来支撑就不能不是个问题。

所以,老桑的停产新桑的诞生本身是企业行为的常态,如果结合产业的历史背景和市场演变的态势,提供给业界的思考空间就不会那么简单,也就是说,中国汽车产业的前途不是选择题,市场也不是单一的选择,而是需要探索怎样的“模式”才能有利于本土汽车产业成长并可持续发展。

显然,要做强中国车企,必须自主品牌强才行,拿别人的鞋子量自己的脚过于教条和僵化,东施效颦等于自杀。老桑30年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机遇,善于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的经验,与开放和融合分不开。有鉴于此,积极探索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由低端向高端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坚持以积极的开放心态迎接全球化之外,创新自立将是不可或缺的根本所在。

未来本土汽车的发展要在“普世经验”和“普世价值观”中寻找出路。正如专家们所认为的那样,“模式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但不是零的游戏。”譬如大众的平台战略业已形成德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延伸到商用车领域,以低成本、高效率、机动性满足不同需求,在全球市场纵横捭阖,如鱼得水。今年日内瓦车展(乘用车)和汉诺威车展(商用车)已经证明这种“模式”具有“普世性”。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