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10期

麦尔斯:奔驰百年谋略

作者:
卢山
时间:
2015-10-15 17:49:28

麦尔斯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冷静。安静地聆听,精确的表述,这是德国人的特质,即使说英语,也难以掩盖。

这是一个普通的下午,几辆黑色的奔驰S轿车鱼贯而入,悄无声息地停在威斯汀酒店的门前。麦尔斯与郝博正在等待与中国记者的一次深度对话。这次对话令人充满期待,因为这将是距离真相最近的一次交谈。

交流从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开端——奔驰中国今年是不是病了?对于这一点,麦尔斯或许心里早有准备。毕竟,伴随奔驰中国过去数个月来的流言蜚语,已经太多。

自有的增长逻辑

从产品到技术,从销量到策略,从经营到股权⋯⋯企业被外界所关注的,往往被以年以月为单位的计算着。从月到周到日,甚至现在的网络以小时的竞争。媒体时时刻刻需要新热点,外界每一分钟都在意比较和排名。

这让奔驰感到困惑。因为,对于一个已经拥有126年历史的企业来说,它们的成长逻辑并非如此——当一个企业所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下一个百年继续成为这一行业的领军者,又怎么会斤斤计较于每一个1%中,都去和对手计算和比较呢?

BBA(奔驰、宝马、奥迪)作为中国市场上最强势的三大高端品牌,其增长的速度、竞争的态势、发展的趋势,更成为整个行业乃至媒体所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因此,关于这三者的花边新闻也最多。

进入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告别了狂奔时代。即使是曾经风光一时的高档车市场,也不例外。客观地说,对于奔驰,这个2012所面临的问题,要比BBA中的其他两个竞争对手更严峻一些。

而从销售增速放缓、与北奔整合进度不明,到利星行股比变更,今年尤其多的不利传闻,无不将奔驰中国推向舆论漩涡的中心。

“第一,今年年初为了国产化GLK,北京奔驰在今年年初停工达6至7个星期。第二,新上市的全新M级供货一度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短缺。第三,上一代B级淡出市场,而新车还没上市,上半年恰好处于真空期。”

没有回避销量增速不及竞争对手的敏感话题,反而是麦尔斯一下说出了3点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这说明,奔驰内部显然已经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反思。同时,如此的开诚布公,也让人对麦尔斯的诚恳略感惊讶。

与其他因素相比,销量似乎是最直观说明问题的指标。而且,必须承认中国人很爱好比较,更在乎输赢。有时,为此不介意这输赢仅仅是一时一刻。

当奔驰中国今年增速放缓至10%的时候,“奔驰不成了”,这样的观点不胫而走。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此处形成了严重的碰撞。

“和竞争对手相比,今年我们的增速是慢了一些。但从较长的时间看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比如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奔驰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比6年前翻了一番。从整体的表现来讲,我们的情况实际上是超过了我们的竞争对手。”

显然,这种有失偏颇的传闻对麦尔斯本人来说也甚感触动。他用一种不太痛快的语气表达着自己对于这一评价的感受,强调外界只看眼前的观点,对奔驰的判断有所不公。所幸,他依然保持住了自己的绅士风度。

这种姿态暗合了奔驰品牌的精神。面对疑问,选择开诚布公。但是,外界的流言,丝毫不会改变自己的步调。个人的成功需要相信自我,而一个品牌的成功,更需要忠于自我。

对于奔驰这个已经走过百年风雨的企业来说,2012既不是开始,更不是终结。这是它的自我前进逻辑,无须打扰,只安静地观赏便可。

中场加速度

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年宝马和奥迪的高速增长,已经为奔驰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对于正处于这一波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奔驰来说,其产品力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麦尔斯坦陈:“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比如宝马3系,我们的产品相对来说旧了一些。”

这是每一个汽车企业都会面临的周期性问题,如果仅以这一阶段的暂时表现评估奔驰总体的在华成绩,未免有些武断。但为了缓冲由此带来的销售压力,自然也对产品与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幸,以奔驰的实力,还有足够多的产品可以拿到市场上与竞争对手周旋。事实上,奔驰也确实在加快新车型的投放。“成都车展我们投放新B CLASS、新ML300和新R350。之后,还会有另外5款新车向中国市场引进和推出。”

全新一代的B CLASS无疑是奔驰下半年的重头戏。虽然上一代的曝光率并不及奔驰的C CLASS、S CLASS和SUV车型高,但却每月都为奔驰贡献着1500-3000辆的销量。

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的大趋势下,客户的消费行为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对于大排量的汽车产品,更多地客户会购买小排量的车型。而今年上半年,奔驰在市场上没有A、B级车,这对奔驰的业务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同时,麦尔斯更强调:“B CLASS不仅是引入一款新车,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全新的细分市场,让中国的客户,特别是年轻的客户有机会能够更早的接近我们的品牌。”

这句话侧面引出了奔驰未来发展的一种态度——强化小型车、小排量车。而这一战略,将为奔驰未来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全新B级车让消费者能够对奔驰品牌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奔驰不仅仅是一个高档的、拥有S级车的品牌,同时它也包含了更广泛的小型高档车型。”

目前,对于高端品牌来说,小型车市场依然是片蓝海。尽管宝马和奥迪先后推出了1系和A1、A3等车型,但除了个性化的宝马Mini之外,其他小型车的表现都远未达到成功的标准线。

这将是一个回归同一起跑线的竞争。显然,奔驰不希望输。

全新B CLASS仅仅是个开头。除此之外,奔驰新一代C级车已经在媒体上屡屡曝光,并计划在2014-2015年上市。而针对宝马1系和奥迪A3的全新奔驰A级车,更已整装待发并计划将在9月欧洲上市,同时有望在今年的广州车展登陆中国。

而以宝马X1为代表的小型SUV目前走势正盛,奔驰也并不打算让竞争对手独享这块蛋糕。“很快将会推出一款针对宝马X1定位的入门级SUV车型。”麦尔斯故作神秘,进行着“官透”。其实,关于这款售价低于3万美元、基于全新B级MFA平台的小型SUV的消息,早已满天飞。

“在小型车市场,相对于我们的竞争对手,目前我们还没有具备特别竞争力的产品。但是很快,我们将会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管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市场,都会缩小我们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想要验证麦尔斯的话,至少还需要一年半的时间,届时奔驰覆盖各个市场的产品序列才能完整。但这不妨碍我们已经可以从中管窥到奔驰未来的战略。对于下一个百年来说,目前仅仅只是上半场,当外界在讨论奔驰是否老迈的时候,它却正在悄然加速前进。

差异化渐现

在过去几个月中,为奔驰贡献最大的不是主力的C CALSS,也不是加长的E CLASS,而是最高端最昂贵但也最能代表奔驰气质的S CLASS。

麦尔斯显然也很满意S CLASS如此出众的表现。这个沉稳的德国人,在谈到自己的强项时,也难免会喜上眉梢。

截至7月份,奔驰S级在大陆市场共销售了约2.3万辆,增长达到21%。而奔驰S级同期在全球销量为4.5万辆,中国一个地区的销量就占全球销量的55%。这一数字,不仅远超竞争对手的同级车型,也使奔驰S在整个产品线中所占的比重超过1/6。中国市场对奔驰S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一位富有的消费者面对众多选择持币待购时,没有选择宝马7系也没有选择奥迪A8,最终走进奔驰的经销店,开走了属于他的那辆奔驰S的时候,奔驰的魅力不言而喻。在中国这片豪车遍布的市场上,S的成功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因为只要S热销,就证明了奔驰品牌的含金量仍然满溢,而品牌的价值,将普惠奔驰的全系产品线。

今年上半年,奔驰将S系列的Grand Edition产品也引入中国市场,再度强化了其奢华的地位。这款拥有着镀金标识,连天鹅绒脚垫的镶边都以德国南部特选牛皮制造而成的designo皮革包裹的顶级S CLASS,足以跟超豪华品牌媲美。

而在未来,拥有最多用户的中国,将会对S的发展具备更强的话语权。“奔驰会把自己设计的原型车在第一时间展示给我们的中国客户,以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很明显,取悦中国客户的喜好,已经成为奔驰S的重要使命。

就像部分小众圈子营销的超豪华品牌一样,这种与重要客户探讨设计方案的做法,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潜在需求,更让客户感受到尊崇与参与感。

另外,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奔驰的设计也开始向中国市场倾斜。类似于长轴距的E CLASS的设计,未来将会在更多产品线上得到体现。目前,奔驰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设计中心,无论能够在设计流程中参与多少,但至少可以肯定,这个设计中心可以更有效地将中国消费者的声音反馈回去。

与此同时,奢华的奔驰却还有另一张更鲜活生动的面孔。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另一个极端,Smart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也足以让竞争对手感到惊讶。

尽管曾经被视为非主流,但Smart在市场上持续性的创意经营,已经为其开辟出一片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细分市场。

“从Smart业务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可以看出,在小型车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引进正确的产品,就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市场反馈。”麦尔斯说。

很明显,奔驰正在把持住高档车上下两极的优势地位。但想要实现全球第一的梦想,奔驰还必须在主力市场上做到更好,也在中国彰显“更年轻”的活力。8月份,奔驰C CLASS单月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39%,前8个月累积增长35%,体现出强劲的后劲。同时,奔驰V的表现则一向不需要担心。

“如果您说奔驰不如奥迪和宝马,这就要看我们怎么看待设计这个话题。事实上,从全球市场表现来说,比如在两个非常重要的汽车市场美国和德国,竞争品牌的表现都不如奔驰。”

麦尔斯直接回应了一个尖锐的提问。这句话,也阐明了一个概念。在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市场上,技术层面的胜负与比较是困难和多变的。这是一个差异化竞争的时代,最终的胜利也必然是差异化战略的胜利。

中国信心

“好吧,终于还是要回到这个问题上。”

当记者接二连三地抛出关于利星行和北奔的话题时,麦尔斯的表情好像在这么说。

作为在中国的汽车公司中,股权关系最为另类的奔驰中国来说,和利星行之间的故事一直是最引人关注的部分。当利星行的股比从49%降至25%的时候,业界也都在关心这其中有多少奥妙所在。

不过,想要一窥这之中的玄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涉及两家公司的态度,麦尔斯也绝不肯多泄露一点点内幕。但无论如何,这件事的结果已经一目了然的。或许正像麦尔斯所言,未来的奔驰中国与利星行,可以在各自擅长的批发与零售领域里各司其责。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的整合,也终于可以放下包袱了。

“我们整个区域销售组织的设立是一个团队,培训、市场和销售团队也都合一了。可以说虽然目前双方还没有完全实现整合,但是整合度已经非常高。下一步会继续和北京奔驰、北汽集团继续探讨怎样能够进一步深化整合。”

北汽需要一个强劲的合作伙伴来提升自己的汽车业务,而奔驰想在中国真正大步发展也必须得到北汽的鼎力襄助。这是一个双赢的格局,也是奔驰在华发展的根基。

如今,干扰根基的因素已经逐渐淡化。奔驰中国轻装前进的时刻到来了。

“整体来讲,我对未来一年车市整体的情况持非常乐观的态度,我的这种乐观来自于我们的经销商,来自于我们对客户的了解。”

麦尔斯的观点,正得到市场反馈的印证。在内部小环境明朗的同时,中国整体车市的表现也正在逐渐趋暖。奔驰显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即将上演全面反攻的大戏。

“从成熟的汽车市场来看,比如在欧洲、美国,谈到市场不好,通常指的是市场的销量会出现10%到15%的下挫。但奔驰前7个月的市场表现是增幅达到了10%,远不是什么挫折。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特别是到了明年的第一季度,我们在华的业务表现情况会有更好的表现。”

他的自信,一方面是源于奔驰下半年强劲的产品战略。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中国三四线市场的看好。目前奔驰的经销商数量为217家,网络覆盖了全国97个城市。按照麦尔斯的计划,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250-260家,并且会特别着重针对三四线经销商的发展。

与此同时,奔驰或许在今年的逆境中也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今年市场的大环境下,我们经销商会更多地关注我们在售后领域的工作。通常在一个成熟的市场,有关业务下游的话题也都是经销商特别关注的话题。”

和美国、欧洲这些市场相比,中国的消费者和经营者,在汽车消费和汽车文化的理念上还远未臻成熟。但中国市场走得太快了,快到让人无暇顾及于此。今年的增速放缓,恰好给了奔驰一个补足短板的时机。

“我们在市场增速减缓期间学到了很多东西。”麦尔斯诚恳地如是说。这个谦逊的态度,符合他一贯给人的印象。但在这个表象之下,让人依然能够感觉到奔驰蠢蠢欲动的进攻欲望。

他的态度正是百年奔驰的缩影,事实上,奔驰的信心,从未改变。

(作者/卢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