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8期

刘裕的昏招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5-10-15 15:23:29
‍

有这么一个人:他一生戎马,被赞为“气吞万里如虎”,但在民间的知名度和他的功业远不匹配;他成功主导了北伐,夺回关中等大片土地,但随即又丢失了刚到手的胜利果实;他建立了新的王朝,但提到“宋”这个国号并没有几个人能想到他;他开了杀害前朝废帝的先河,而自己家族的统治也被迅速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他就是史称“南朝第一帝”刘裕。这位宋武帝,一手灭亡东晋,一手开拓南朝宋,被称作“铁血皇帝”。或许是南北朝纷杂混乱的原因,民间对他不甚感冒,但学界关于此人的立传评论还是不少的。篇幅所限,我们不去评述他富于戏剧性的一生,把目光聚焦在北伐后期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走出了一生中最昏聩的一招棋。

要命的安排

中国历史上,南人北伐一直是一个隐痛的话题。一旦北方地区被少数民族占领,南方的朝廷往往就偏安了。能够成功北伐者,用一只手都数得完,其中还有不少是靠着对方内乱严重而得利的,比如朱元璋。朱甚至为此给元朝末代皇帝起出顺帝这样的名号,而不是哀帝之类的。

刘裕在这个问题无论态度还是能力,都表现得相当不错。至于有人怀疑他的北伐属于沽名钓誉,未免有点道德洁癖之嫌了。当时东晋朝廷是痴傻的傀儡皇帝坐朝,周边称帝的此起彼伏,刘裕无需艰难的北伐来给自己增加政治筹码。他考虑的不只是皇位,还包括后世声名和在史书上的地位,简单地说,就是追求流芳千古。

在这场北伐中,诞生了很多经典战役,包括大名鼎鼎的却月阵等,但前期越灿烂,越反衬出后期的莫名其妙。

形势从刘穆之的死开始逆转。此人在刘裕刚得势时便得到重用,也是《宋书》里第一个被收入诸臣列传的。刘裕手下大将如云,而以文臣身份能为刘裕掌控朝局的,非刘穆之莫属。而且刘穆之和士族集团的关系非常好,刘裕虽自居皇室后裔,实则却是卖草鞋的寒人出身(姓刘的皇族都爱草鞋生意?),他很怕士族会趁刘穆之过世、自己不在而作乱,甚至端了自己的老巢,于是他放下刚刚到手的关中,星夜回程。

这算是一个天灾,接下来就是人祸了。

刘裕担心周边的少数民族抢夺他的胜利果实,留下关中人的后裔——大将王镇恶,但他更担心手下人私自把关中据为己有,于是为了制衡,又留下了和王不睦的沈田子,还有可以居中调解的傅弘之和王修,算是加了双保险。由于找不到一个足以服众的领头者,加上还有信任自己人的私心,就留下了自己的儿子——12岁的刘义真——作为众人的首领。

看上去刘裕的打算面面俱到,但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偏偏朝着最坏的可能走下去。

先是沈田子设计伏杀了王镇恶,吓得傅弘之跑到长安通告,长史王修于是同样设伏杀了沈田子。两员大将在自相残杀中先行折损了。

以残忍著称的赫连勃勃此时已经在蚕食刘裕的地盘。在这个紧要关头,看上去年幼无害的刘义真接连犯错,成为一溃千里的关键人。他先是被左右小人所惑,杀掉了城中实际主事者王修。关中形势不可收拾,刘裕派来替代刘义真的大将朱龄石回天乏术。刘义真却偏偏又在兵败逃跑之时贪恋财宝,拖拖拉拉一路龟行,傅弘之等人为保他而惨死在赫连勃勃手中。他自己倒最终侥幸逃得一命。

之后,赫连勃勃一路砍瓜切菜,把东晋将士浴血奋战辛苦得来的地盘全部拿下。刘裕闻讯气得大哭,此时已年近六旬的刘裕,再也无力组织下一次北伐了。

历史上最有血性、也是最坚决的一次南人北伐,就这样得到了一个黯淡的收梢。

血的教训

刘裕的地盘是尸山血海里打下来的,他的管理才能不是吃素的,所以他的关中防御人事安排,才让后人迷惑不解。

应该说,他出的昏招多少有点无奈的成分。北伐时期,刘裕最大的隐患就是他手下缺人,不是缺打仗的将才,而是既缺能统帅诸将的统帅型人才,又缺能控制士族集团的文臣。他自己倒是两样都行,但顾此失彼,不得不在失去关中和失去京城之间痛苦选择。

如果他的弟弟刘道规不是年仅43岁就抱病而亡,或许还能够坐镇关中,不至于出现诸将自相残杀的惨剧,也不至于像刘义真一样接连走出自毁长城的臭棋,何况刘道规本人也是一员能上阵杀敌的大将。

如果刘穆之晚死几年,又或者有其他人能代替他的位置,待刘裕将关中局面稳定,或能进一步扩大北伐战果,也不至于功亏一篑。

在关中掌握一定权力的王修虽然斩掉沈田子,但却死于刘义真小儿之手。此人冒起突然,很可能根基不深,史书上也没有单独为此人列传。

既然没有能摆平这些将领的人才,那么该怎么办?

现在看来,刘裕更应该冒险信任其中一个,即使不想用在关中有渊源的王镇恶,也可以留下沈田子或者傅弘之。

刘裕却选择了大玩权术,同时留下王镇恶和沈田子两个人,还在沈田子表达对王不满时,拿钟会和卫瓘的故事向沈暗示。后世认为这对沈杀掉王一事是直接刺激。

《资治通鉴》里用“疑则勿任,任则勿疑”的老话来叹息刘裕的失策。不过,多疑、喜欢玩弄权术是华夏权贵的通病,不能用圣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他们,只是刘裕这一次玩过火了,权术没玩好,直接损了两员大将。

刘裕更大的错误是滥用自己人。或许在一个父亲看来,自己的儿子秉性聪明、身份贵重,当个摆设还不行吗?

但他这个儿子还真不是一个单纯的摆设。小聪明还是有的,在大将为了保护他,或战死,或被俘,他孤身躲在草丛之时,碰到参军段宏。刘义真没有央求对方带着自己逃,而是演出一出苦情戏:“反正我也逃不掉了,你一个人跑吧,把我的头割下来带给我的父亲,算是好歹有个交代了。”对方当即被他感动得泪如雨下,带着这位公子逃出生天。

但刘义真在大是大非上一塌糊涂,杀掉王修,拖累傅弘之,一万兵马付之流水,刘裕留下的老本就这么赔光。

对比来看,父子两个多少都有点小聪明尽有、大智慧不足的特点。

至于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刘裕为了铲除这批新锐将领的威胁,故意让他们自相残杀,这个推断不大合情理,虽说皇帝都忌讳功高震主这回事,但毕竟也得等到大局已定再鸟尽弓藏。刘裕的野心绝对不只是做一个偏安南方的统治者而已,当时远未平定,就算刘裕想干掉手下的将领也未免为时过早。

事实上,北伐中大将折损,到了宋文帝时期,只剩下一个檀道济,他再一死,刘裕的赫赫武功再也后继无人了。

用人之惑

西谚有云:太阳底下无新事。

正因为同样的事发生了又发生,史书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猎奇和叹息,更是思考和启迪。

得人才、用人才是历代统治者最关键,也往往是最头痛的问题。而现代企业集团的高管们也有同样的困惑。

但由于多年以来人口红利的作用,“人”的作用似乎在淡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或是资金,或是背后的权势等资源,人才似乎是不劳挂心的,“有钱还愁招不来人吗?”这个想法刻在很多老板的潜意识里。

别说现在人口红利的问题正在逐渐逆转,即使在人口爆炸时期,也仍然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漫长而详尽的中国历史早为每个管理困境准备好了精准的形容词,只是人们想不起来而已。

汽车业的人才流动,包括高管层面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其中却隐伏着躁动之感。在现在的市场形势下,如果企业在竞争中本身处于不利局面,投资方却又对高管严格要求短期业绩,同时出于对空降兵的不信任,处处掣肘,那么多数人才恐怕很难像林志豪在尼克斯一样创造奇迹。这个问题在自主品牌尤甚,恐怕既是跳槽高管的悲剧,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悲哀。

掌握一定人才之后,往往又会陷入各种权力斗争之中,这在汽车大型国企集团里毫不罕见。和平时期,当然没有谁杀掉谁的问题。但在权力争斗场上,仍有胜利者坐堂,失败者出局的场景。这就需要高层领导者有高超的领导艺术,能驾驭住斗得其乐无穷的两方人马。

当然,必要时还是把他们分开,置于不同的子公司,满足他们独掌一面的权力欲,否则权斗的失败者不一定会在集团内部找辙,或许转身进入竞争对手的怀抱。

至于任用自己人,其实是管理者的通病,起码自己人可以信任,不会卖了自己。但问题是,如果让其独当一面,若不能选择一个忠心而又能干的,起码找一个忠心又听话,不会自作主张的,最糟糕的就是忠心又自作聪明、胡乱作为的,结果往往是搞砸一切。

当然,如果用这个自己人,就是为了要搞砸某个项目,那是另外一回事,就得用忠心而胡搅蛮缠的。如何巧用小人也是管理者的智慧之一,古代史上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后我们可以继续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