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4期

吉沃的新势力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8:30

按照中国市场惯例,进口车在华销量达到5万辆/年的时候,本地化生产就变得有利可图。如此,沃尔沃中国去年的销量47150辆,意味着即将越过门槛。顺势推进本地化生产,此其时也。

事实上,去年年初吉利与沃尔沃达成收购协议之后,就已经公开了沃尔沃发展的5年计划。如今,第一步已经实现,那就是沃尔沃的扭亏。连续6个季度盈利的如虹气势,使得沃尔沃战略重心明确东移,明确中国为“第二本土市场”。

目前看来,沃尔沃也做好了准备,不仅从产品设计入手,取悦“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者”,在心理上,沃尔沃也不把自己看成纯外资企业了。毕竟,吉沃双方都把沃尔沃的未来寄托在中国市场。好的消息不断在传来。

3月9日,双方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备忘录。这并不出乎业界的意料,因为在吉利与福特签署的收购协议中,这属于早已明确的“广泛授权技术”。其实,母公司与子公司共享技术,这在汽车行业仍不多见,吉利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虽然“备忘录”的形式,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合作双方同属一个老板,合作如果能增进双方利益,采取何种文本形式,似乎不是问题。

吉利能获取的好处显而易见:汲取沃尔沃的先进技术,包括处于领先地位的发动机、变速箱以及主被动安全设计。而此前,双方特意强调,要共同开发新能源车型和环保小型车平台,沃尔沃的新能源技术具备全球竞争力,所以,联合开发肯定也是以瑞典人为主。

难道沃尔沃仅仅扮演一个技术输送者的角色?如果这样,失去互惠意义的协议,注定没有生命力。既是协议性质,必然追求双方利益契合点。

沃尔沃CEO雅各布在技术转让协议仪式上早已明言:“这一战略举措定能为两家公司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期待着在中国开疆拓土。”显然,沃尔沃的着眼点仍在于,依靠中国伙伴和投资方,尽快推进本地化生产,实现沃尔沃的复兴。

李书福一再强调“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双方是兄弟关系。这样的表态,也让沃尔沃方面吃了“定心丸”,毕竟,沃尔沃的高端形象是其核心资产,与吉利的大众化形象混淆,将损害前者的利益。

这也意味着,吉利将谨慎地使用沃尔沃技术。平民品牌若不加选择地运用高档车的技术,不仅将抬高吉利的成本,同时伤害沃尔沃的形象。如此不明智的做法,吉利当然明白这样的道理。

沃尔沃在中国站稳脚跟后,势必进军顶级豪华车市场;吉利仍主要致力于大众化市场。双方产品定位的重叠部分,要留给未来的新能源产品,这将成为圈定新势力范围的利器。因此,近日签署协议所承诺的转让技术,将由已获批准的合资公司使用。双方共同开发的自主品牌,也将不会带有明显的沃尔沃“印记”。

沃尔沃用来行走江湖的独门成熟技术,不出意外,将用于国产后的沃尔沃,使其仍具有良好的品牌识别度。即使沃尔沃下决心要博取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也不能放弃这一点。两者的市场定位不同,不会产生内耗,双方的产品加在一起,刚好构成完整、丰富、全面覆盖的产品线。这就是李书福所称的“协同效应”。

技术转让协议,只是吉利、沃尔沃合作战略的一步,好戏还在后面。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