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12期

唤醒“企业睡人

作者:
张雪松
时间:
2014-12-22 16:16:18

如果你是企业HR或者管理者,是否发现——公司小李上班时候精神萎靡不振,下班时候神采奕奕;小王最近在工作时情绪烦躁、易怒、专挑企业和上级的毛病,吹毛求疵,嘟嘟囔囔,总是一副公司欠了他、企业对不起他的表情;小马最近老找出各种理由迟到早退,对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尽心了,总是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不但延误了工作,还把负面情绪感染给了其他员工;小陈不经意间开始流露出跳槽转行的意思,而且午休时候的电脑屏幕上老停留在各大人才网的首页上?

如果你的“小李”、“小王”、“小马”、“小陈”真的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你不得不警惕,因为很可能被喻为“企业流感”的“职业倦怠综合征”开始在组织内部蔓延。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

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里斯汀马斯勒,把“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为“企业睡人”——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调动,情绪低落,产出不高,类似人处于睡眠状态一般。

“职业倦怠症”之所以被称为“企业流感”,一则因为它的“病毒性”,患上“职业倦怠症”的员工效率低下,而在讲究团队合作的现代化企业中,尤其会影响到团队运作,最终影响企业效率;二则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当这种带有负面影响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在整个组织蔓延,那对企业而言将是很深重的灾难。

易感人群

“助人类”的工作最容易使从业人员感受到倦怠,所谓的“助人类”工作,主要是指服务型工作,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岗位,如客户服务、销售等;以及企业内部提供保障支持的部门,例如行政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办公室、综合管理部门等。这类职业倦怠根源来自于人际交流障碍或者巨大的工作压力。

此外,新入职的员工也容易感染“职业倦怠症”,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在毕业前找到“下家”,于是漫无目的,四处撒网,最后糊里糊涂进入职场工作。很少有毕业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择业就业的。此类学生,往往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入错行,造成职业错位,在现有职位上找不到乐趣,更谈不上职业成就,长此以往,职业倦怠就是必然的。这类职业倦怠的根源来自于自我认知的偏差,属于典型的人岗不匹配。

除此而外,有些人天生要强,对于一切都追求完美,不懂得平衡和协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具有“工作狂人”这种性格类型的人,也比较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的侵袭。这类人群在外界看来好像冲劲十足,就像永不断电的长效电池,实际上身心状况超值付出,而易导致身心的倦怠。这类职业倦怠的根源来自于体力的透支,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完全失衡。

除了上述3种来源于自身的职业倦怠类型外,还有最后一种,就是工作环境的失衡。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职场人际关系疏离、强烈认为组织不公或个人价值观与公司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

早期征兆

职业倦怠对工作激情和职业愿望起到最直接的杀伤作用,人的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种动力,而这被称为动机。动机具有激起、调节、维持行为的功能,也是我们持久追求的动力源泉。它的产生和人的需要、兴趣有密切的联系。当动机消失时,被它所推动的行为就会终止。因此,当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动机,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身心陷入疲惫状态,工作绩效将会明显降低。

到底情绪给我们什么样的信号才表明我们身陷职业倦怠的囹圄?作为管理者,如何识别下属是否已经患上“职业倦怠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

一、情感衰竭: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这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并且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二、去人格化: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癖,在组织和团队中具有一种抽离感。

三、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开始对自己不认同,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如果出现上述征兆,那么可以很确定已经陷入了职业倦怠。那么,应对职业倦怠,有什么比较好的拆解之术呢?

对策详解

虽然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目前没有明确的有效方法,但该领域的专家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正处于职业倦怠困境中的个体和组织。

认知改变:帮助个体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目前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

积极面对问题:通过《阳光心态》、《积极人生》等的学习,从心态上进行调整,积极面对各种困难而非逃避。正视出现的职业问题,自己无法解决的,寻求多方帮助,化解难境。

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当千头万绪、不知所措时绝不要抱怨、退缩、自怨自艾,因为坏情绪会使人的状态越来越坏。而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己变得乐观,积极地应对问题。

加强学习:在多数情况下,职业倦怠其实是一种“能力恐慌”,如果属于这类职业倦怠,可以通过不断为自己充电,坚定自信,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

归因训练:职业倦怠患者,很容易把那一段时间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工作和职业,并且使原本就很负面的情绪更加负面。归因训练旨在提高个体对事情原因分析的能力,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归因训练可以帮助成为更加内控的人。

此外,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地去改变环境,以及合理的饮食和锻炼,都将有助于逃离职业倦怠的困扰。

除此而外,组织还可以通过明确任务分配、阐明员工角色和责任、加强培训、加强领导和员工沟通、向员工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反馈、接纳员工对企业流程和再造的意见、信任员工充分授权等方式,多在工作中注入情感,在职场环境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员工的成就需要。

如今,职业倦怠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企业中,并且据调查,员工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8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所以,正视职业倦怠,帮助员工认真对待职业倦怠、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是每个企业不可忽视的工作。各位企业管理者,请尽快帮助员工揭开“职业倦怠”的面具,唤醒“企业睡人”,共同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愿景。

(作者/张雪松)【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