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2期

SUV市场层级渐明

作者:
时间:
2020-03-19 15:06:10

2010年,中国SUV市场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延续上升趋势,且首次超过了10%。
 
2010年1~11月,国内SUV市场销量接近120万辆,同比增长率达到88.6%,实现了自2002年以来SUV市场的第三次增长高峰。从SUV市场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来看,2007年以来,该份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1~11月,SUV的份额首次超过了10%,达到11.7%的水平。
 
如果将SUV市场划分为30万元以上、15~30万元、8~15万元8万元以下4个细分市场,不难发现,各细分市场凭借着不同的增长路径演绎了相同的增长趋势。
 
30万元以上SUV市场,是增长最快的SUV市场,虽然该细分市场形成时间较晚,但增长速度快、渗透率高。
 
虽然从2003年开始,普拉多、帕杰罗等SUV产品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直到2010年宝马X1和奥迪Q5上市,该细分市场才开始真正形成,竞争也才刚刚开始。奥迪Q5凭借领先的技术和豪华的配置获得该细分市场销量冠军,2010年月均销量3000~4000辆。销量排在Q5之后的分别为汉兰达3.5L和宝马X1。从当前奥迪Q5上市后加价销售的火爆形势来看,该市场的需求才被点燃。
 
在该细分市场良好发展态势的背后,也应该看到,高端SUV市场虽然从产品数量上不及较低级别的SUV市场,但是从各个高端SUV产品的产品特点来看,几个品牌之间并没有非常正面的直接竞争,对这个市场而言,价位、车身大小、品牌定位上细小的差距,就使得产品面临着不同的消费人群。
 
15~30万元SUV市场,是发展最成熟的SUV市场,该细分市场竞争最充分,市场渗透率较高。
 
2004年CR-V的上市,正式开启了国内城市型SUV的市场。其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该细分市场领先的市场地位,直到09年RAV4的上市,才对CR-V的领军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威胁。2004年以来,特别是07年以后,随着更多合资品牌SUV产品的进入,该细分市场的集中度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也使得该细分市场成为SUV四个细分市场中竞争最为充分和激烈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15~30万元SUV市场的需求,不仅来自对国产SUV的需求,也来自进口SUV的需求。森林人、新胜达等车型在进口车市场良好的表现,也增加了该细分市场的竞争激烈性。
 
8~15万元SUV市场,属于发展仍不成熟的SUV市场,该细分市场竞争不充分,渗透率低
 
与15~30万SUV市场相比,该市场虽然形成的时间更早,但由于该市场的产品主要由早年生产皮卡或者吉普的国内厂商发展而来,技术不成熟,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因此,很多生产8~15万SUV的厂商只能依靠很低的销量维持盈亏平衡。
 
哈弗H系列、陆风X8定位于都市全能型SUV,主要消费群体为有公务或者商务用途的需求的用户,因此,这两款车将空间为主要宣传点;瑞虎定位于NCV(New Concept Vehicle),将竞争对手锁定为同级的轿车,主要是家庭休闲使用;瑞鹰原型为现代圣达菲,从产品定位本身来看,它更接近15~30万元主流SUV的定位,保留了典型SUV高通过性、大空间、高视野、多功能等特征。
 
2010年,海马骑士上市,未来,随着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SUV新产品的上市,将在该细分市场看到更多回归“主流”定位的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
 
8万元以下SUV市场,应该是最个性化的SUV市场,该细分市场的发展产品少,但增长很快。
 
该细分市场的鼻祖当属2003年上市的一汽丰田特锐,但是当时的市场对小型的SUV并不关注。2007年,市场峰回路转,在特锐平台上开发的众泰一上市就受到追捧,到2010年,众泰2008、众泰5008的合计月销量保持在8000辆左右,与同价位的A00级小车相比,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众泰的成功让自主SUV的领先厂商哈弗也看到了机会,2009年起依次推出哈弗M1、M2,2011年还将推出哈弗M3;奇瑞也顺势在2010年推出了首款瑞麒X1跨界小吉普。
 
与其他级别的车型相比,小型车的特点就在于时尚和个性化,当消费者审美上厌倦了两厢小型车、三厢小型车以后,开始寻求新的感官上的不同,这就给小型SUV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因此,小型SUV发展的特点更多在于个性化,而不是功能化。
 
总之,促进未来SUV市场发展的力量仍将继续,各细分市场也将在竞争中持续地发展。过去几年推动SUV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收入、供给等方面的有利因素,将在未来为SUV的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SUV市场的发展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销量和份额的双增长。同时,我们也将看到SUV份额内部不同细分市场之间力量的博弈,并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