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10期

中国一汽 自主加速跑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6:25:25

  如果注意观察各个品牌的新车发布,便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设计方面的介绍,而往往能够让厂家不遗余力传递给消费者的,更是知名设计师设计,即便是自主品牌,也以由某国际知名设计师参与或者其工作室设计而骄傲。

  原因很简单,中国自己的声音在汽车设计领域微乎其微,不过,中国一汽却在挑战这样的“潜规则”。

  2010年9月10日,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徐建一出现在中央美术学院,极为低调的他出席的是第三届中国汽车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首届汽车设计新秀班开班仪式,中国一汽是这一活动的主办方。不仅徐建一,中国一汽集团的主要领导全部亮相,在这样一个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活动,中国一汽却如此重视,或许让很多在场的人感到费解。

  中国一汽展示出来的正是一种长远的眼光:中国需要自己的汽车设计语言,而最稀缺的就是人才。  

  “中国风”吹起  

  中国一汽主办的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已经是第三届,可以说在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一汽就已经开始了探索。经过6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行业和企业所关注的自主都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其实汽车设计也是汽车研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汽车蕴含的文化的体现。如果仔细留意,不同国家和派系的汽车都有自己不同的设计风格,中国也需要自己的风格。人才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

  徐建一在颁奖典礼上如此发言:“人才紧缺是目前国内汽车自主品牌持续成长所面临的紧迫课题。设计大赛与新秀班的设立对于巨大的人才缺口而言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是一个火种。”

  这个“火种”,给中国自己的造型流派和设计人才都带来了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谈到大赛意义时表示:“我感觉有两个意义。一个就是开创了中国自己搞自己造型的先河。美国车是不同的造型,中国现在比较风靡欧洲车,好像对欧洲车是比较接受的造型,日系的车也是不一样的造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该有自己的造型,中国人应该创出自己的造型一派;第二,中国人用车刚刚开始,真正的中国的汽车文化刚刚开始,路还很长,我们有非常美好的前景。所以我觉得如果我现在再重新上大学的话,我就选择学造型,非常有前景。”

  不过,汽车设计师的培养之路却异常艰难。众所周知,汽车设计是一个知识密集且高度复合的领域,它需要设计师全面掌握汽车制造相关的多学科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优秀的汽车设计师,除了在科学和艺术两大领域拥有扎实、广泛的知识储备,也不能忽略汽车作为一种商品的各种属性——比如在设计时考虑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和研习。

  中国的现状让人忧心:一方面企业觉得国内汽车设计产业缺乏成熟而有经验的人才,由此很多本土汽车企业模仿国外汽车公司产品,或者将汽车设计环节外包给国外设计公司;另一方面大量的设计系毕业生就业困难,更谈不上能有磨练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当然,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在逐步培养自己的能力,在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助理兼车身部部长郭茂林指出:“我们的工程能力并不差,差的是战略制定和方案的设计者,这也是现在各个公司比较稀缺的。或者,换一种说法,我们目前最缺的是大师级的设计师。”

  中国一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造型中心,这也将是中国一汽在自主研发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郭茂林表示:“因为企业造型的水平也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创造力。我们造型中心的功能是覆盖造型全流程的基地,是我们集团非常有竞争力的科研单位。”同时,中国一汽也开始了中国设计语言的探索,郭茂林透露:“我们造型中心要把中国一汽品牌下面各个系列产品基因要进行梳理,在我们的C级车和E级车这方面,要融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可能等大家2012年看到我们红旗两款车上市之后,就会从中感受到我们中国文化理念。”  

  纯粹的自主   

 郭茂林提到的C级车和E级车正是将要复产的“大红旗”,也是目前一个关注的焦点。

   “红旗完全是自主开发的,两款红旗产品都是在2011年年底或者2012年年初推向市场。”李俊说。

  他表示,红旗的开发深度可以说是我国汽车开发上面深度最深的,从红旗的发动机到变速器,比如说双离合的自动变速器都是自主研发的。未来红旗的发动机序列也非常丰富:有V6的3L,有2.5L,同时也具备增压技术。当然,红旗的造型、底盘、车身,包括整个电子匹配标定,全部都是中国一汽自主来做。

  要打造红旗、打造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面临着更大的困境:越来越多的跨国巨头开始下探,日前,东风日产也发布了自己的自主品牌启辰,使得合资企业下探的趋势更加明显。

  李骏对这种状况也感到忧虑:“从乘用车上看,几乎还没有一个真正能够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品牌的车。假如一个客户兜里有10万块钱,他可能第一步就不看国产车。这个不能怪客户,商场、商品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在里面讲感情是没用的,就是看商品力;另外,是不是10万块钱以下的或者是5万块钱以下的都是国产的天下呢?也不见得。最近不管是通用还是丰田,甚至大众,都大有夺回A0级车、A00级车市场之势,因为这两个市场还是比较大的;第三,我还没有看到中国哪一个汽车企业具备批量干新型车的能力,这个还真的需要3至5年。”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自主品牌面临着一个十分艰苦的时期,最关键的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品质和品牌,不做任何损害品牌的事情。而中国一汽提出的“品质、技术、创新”正是应对这种局面的一种概括。李骏说:“只有把质量保住了,不去乱降价,不去做烂车,才能站住脚,中国的自主品牌必须要挺过这一关。”

  近年来,自主品牌的质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浮躁的情绪仍然时有显现,现在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自主车企认为可以凭借电动车实现弯道超车,李骏表示,中国一汽也很快有新能源轿车登上产品目录,“告诉你一个秘密,什么叫电动汽车?就是汽车的电动化,汽车的电动化是来自于汽车的电子化。现在的电动汽车是汽车动力系统的一次革命,并不影响车身和造型,所以已经在内燃机时代掌握了动力系统的特性,特别是动力系统的电子配置技术的话会非常顺利地进入电子驱动时代。”李俊笑着说。

  这意味着,电动车也并不是凭空而来,让自主品牌车企可以绕过自己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的落后距离,起码还是要在汽车电子方面有足够的积累。

  这一点中国一汽做到了:“我们从2000年开始着手建立汽车电子库,而且我们的电子库的特点是从动力开始,不是从雨刷器这些东西开始的。现在我们有150多个软件工程师,专门写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控制软件。我们现在也有一条生产ECU、TCU的生产线。现在是要自己写软件的问题,自己制定控制设备,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谈到这些,李骏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让李骏更为自豪的事情还在后面。  

  爆发“十二五”  

  据了解,中国一汽刚刚开完“十二五”战略研讨会,一系列的重要战略已经确定下来,在这个5年中,中国一汽将迎来一个爆发的阶段。

  李骏告诉记者:“中国一汽第四次创业就是干自主,集团‘十二五’战略有两个重要的目标:到2015年,一个是集团年产销达到500万辆,另外一个是市场占有率达到20%。第四次创业的规划就是在这两个目标下,中国一汽所有的商用车、轻型车、微型车、轿车、客车全面启动,每一个子公司具体到每一个车型都有非常明确的年产量目标。每一个车型都有非常明确的产品系列,同时配套这些车型的自主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底盘和汽车电子,都有非常明确的产品开发计划。”

  至于具体的计划以及乘用车自主的计划,李骏表示,这是企业的秘密不能透露,但是他还是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李骏介绍:“可以肯定的是,经过两年多的谋划,中国一汽到‘十二五’末实现刚才两个目标所有的产品规划和技术规划以及投资规划都已经做完了。具体的投资数量用徐总的话说是1500亿人民币,也都规划完了。”

  这样一个投资自主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这也表明,在未来的“十二五”,将是中国一汽自主大爆发的5年。

  在徐建一上任之后,肩负重任的他就提出了“不顾一切干自主”,这样的一句话已经透露出中国一汽干自主的决心,但是当时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真正领会这句话背后意味着什么,当中国一汽将如此庞大的一个自主投资计划摆出来时,相信他们的感受会是相同的,那就是“震惊”。

  这个庞大投资计划的细节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来自媒体报道,8月16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乘用车所在长春开工建设。作为中国一汽集团的自主乘用车研发基地,技术中心乘用车所的建立将开启中国一汽自主研发新局面。

  据了解,该项目建筑面积为44万平方米,总投资55.7亿元。其中,前期策划行政楼、研发设计试验综合楼、数据管理中心、样车对标分析室等将于2013年建成使用;车身、底盘、电子、电气、整车、噪声试验室等将于2015年建成使用,全面满足中国一汽自主乘用车设计、开发、造型、匹配、试制和验证的需求。该项目建成后,中国一汽集团将拥有每年开发40款新车型的能力。

  李骏表示:“这个项目是吉林省省委书记主抓的项目。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是我们国家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建设。”同时,李骏告诉《汽车人》,这一研发基地将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时间点恰巧是“十二五”期间。这样一个庞大的乘用车研发中心,将给中国一汽带来极大的助力。中国一汽自主乘用车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大放异彩。

  或许总是做得多说得少,中国一汽在外界看来有一种神秘感,但是这距离中国一汽高调爆发已经为时不远了。

(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