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3期

谁是真正的斗士

作者:
时间:
2010-03-02 16:52:49
危机时代,万马齐喑。
被外资品牌压抑太久的中国自主车业,太需要振奋人心的故事和人物出现了,企业和企业的领导人,都铆足了劲,因为舞台正在从那些曾经强势的巨头们脚下向中国的土地转移。
但这又注定不会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就在中国车业几十年来最接近光荣梦想的时刻,自主品牌却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在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中,中国政府一直都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够得到政策扶持和资金援助的国有汽车集团,且不论采取何种发展模式,多少都有些“被保护”的色彩,也被推崇为中国汽车自主大潮的引领者。同样的市场大环境中,地方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无法得到这样的政治庇护,除了依靠自身的滚动发展,别无他法。
于是,诸多的轰动新闻,就产生在了这一相对“平民”的群体中,尤其是在梦想与现实产生差异之时,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更容易产生斗志,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魄力。
吉利李书福继先前准备以18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沃尔沃之后,又全面收购中誉汽车,进军国内专用车市场;奇瑞尹同跃在筑梦中高端市场的同时,又猛砸200亿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厂,成为国内最大的整车异地投资项目;海马景柱尽管戴着“09年为数不多的亏损企业”这顶沉重帽子,但在资本市场与基地扩产方面依然是动作频繁;比亚迪王传福则更是一个善于炒作概念的“大家”,疯狂扩网带来隐患丛生的庞大销量,而新能源的噱头与巴菲特对其的青睐,都让这个电池大王的身价一路飙升……
然而,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商业力量刚刚崛起,当一个制造产业的组织流程刚刚起步,像中国车企这样,在第一代领导们的手中就被冠以各种名目而迅速扩张,甚至被带出海外,实在不多。
壮士断腕般的豪气,似乎成为了中国自主车企领导们的共性,获得业界的认可和愿景中的成功,他们实在是太渴求了,不按常理出牌或者剑走偏锋的做法,已经不足为奇。
然而,在这个时代,包括汽车在内的企业都存在着一个通病:忽视生命力而迷恋生命的光环。
生命力本代表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程度,而生命的光环则代表着权力、财富、名位等外在的东西。人们常常在生命力与生命的光环之间发生混淆,以为生命的光环多了,可以买回一些生命力,但事实恰好相反。
做企业亦是如此。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有良性的组织机制,企业的光环,则是规模、品牌、技术、营销……这一系列因素,相比于概念化的组织机制,它们有着更为直接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直接影响着外界对于企业的第一判断。
当全球车业“救命稻草”的重任,被经济危机推向中国市场之时,中国自主车企对于“光环”的追求,显然大过于国内的其他行业,资金断裂的现象和不断失血的伤口,总能找到例证。
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汽车能不能成功,关键考验的还是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汽车而言,这一代的领导者必须要将“改制”列为最终的使命,否则在退隐之后,接班的第二代也很难在历史包袱中引领企业再上一个格局。
民族证券首席分析师曹鹤这样感叹过:“吉利收购沃尔沃,如果一两年之内不能操作成功,很可能对整个吉利都是拖累,关键的一点,就看李书福的观念,他是否能做一个超然的老板而不做太多的干涉,这个企业的家族色彩太重了。”
所幸,已经有这样的领导在向这样的方向探路了。
华晨汽车祁玉民,江淮汽车左延安。二者所在的企业,虽然并非中国汽车主流,也少能得到政府扶持,但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自然催生了他们对企业机制的发问——如果不改革,就不能得到新生。
“高层领导的控制力+中基层的执行力+公司的理念(目标)=成功”,这是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法则,若将其套用在中国自主车企的领导人身上,你会发现,更能接近的,就是祁玉民与左延安。因为国企无法用强硬的控制手段去掌控,而民企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摒弃家族观念,惟有认识到机制重要性的地方企业,才有较大的尺度去平衡三大要素。而相比于华晨在中基层执行面所存在的断裂,江淮无疑在机制改革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
只是前者身处沈阳这一迟暮的老工业基地,后者必须要正视全面产业链条交织的庞大组织架构,机制转型所要面对的传统挑战与复杂关系,远非外人所能够理解,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他们都在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现行所出现的新疾之中,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
生存痛苦,才能反思自我。摒弃浮躁,才能华丽转身。
正如 “斗士”,是被学者李褒曼所大力推崇的一种领导风格,这种领导者拥有强大的信仰和价值观,为之奋斗不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光有雄心和豪情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战术和手段来实现它。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