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2期

美国的公路文化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24

美国修建公路的历史甚至比其国家的历史还要悠久,其首条公路是一条18世纪末修建于的宾夕法尼亚的砂石路。后来随着西进运动,美国公路逐渐向西延伸,著名的堪萨斯小路便是其中之一,凡是有定居点的地方就有公路,美国人热衷于修路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汽车的普及。

  由于美国地广人稀,运量大、运力集中的轨道交通在美国难以推广,铁路只起到辅助作用,如今,其票价与航空票价相差无几,但运行速度甚至比不上汽车。因此,公路运输成为仅次于航空运输的第二大体系。按照所有权不同,美国公路可以分为5个等级,即联邦(Federal)、州(State)、县(County)、城市、(City)以及地区或私人(Local or Private),尤其经过二战和战后由联邦政府出资的“州际公路修建计划”,美国业已建立了复杂完备的公路体系,在其963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分布着超过100万公里的公路,无论学校、商业中心、企业还是住宅小区都有不同等级的公路进行连接;即使在郊区或农村,公路也都通到门口。

  随着美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公路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工作地点和居住场所的日渐疏离,使人们行驶在路上、待在车里的时间,甚至高于在家,公路就在人们生活中开始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从而也就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公路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分为狭义的公路文化和广义的公路文化。狭义的公路文化指公路的修建、管理和驾驶者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该国的科技、管理、规划水平和人性化程度;广义的公路文化,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公路基本设施之外所发展出来的各种商业行为以及长期发展形成的人文环境及其所体现出的该国历史传统和社会风俗等。我们可以从公路管理、公路驾乘规范和公路背后的美国精神3个层面理解美国的公路文化。

  从管理层面来看,美国公路管理有着一整套十分人性化的管理体制。第一,各司其职的路政管理体制。美国公路文化的形成与政府的管理模式关系密切。美国主要公路为州际公路,其修建由联邦政府负责,与地方政府的出资比例为9:1,均为高速公路,绝大部分路段不少于四车道,州际高速公路将各州首府及5万人以上城市连接起来。各州政府负责州内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县政府负责的公路主要是大都市区及城市郊区公路;城市政府负责的则是市区内公路;地区或私人道路则属于小区全体业主或私人,不属于公共道路。第二,谁花钱谁享受的“免费之路”。美国政府不鼓励借贷修路,主要依靠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税收,因此,美国的公路很少有收费路段。以高速公路为例,其修建投资来源主要有汽油税、轮胎税、地方政府收缴的牌照税等——多用公路,多上税,公平合理。因此,美国有超过2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但其中收费路段不足十分之一(主要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老式高速公路),因此美国的高速公路又叫做“免费之路”(Freeway),大大提高了公路的利用率,这成为公路文化的前提。第三,法治前提下,公众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美国的公路修建主要依靠税收,因此,其公路修建和管理有着严格的公共监督和参与程序,联邦政府的各个地方公路管理局都设有公共关系办公室,由局长亲自负责。一般各地区及城市的公路规划文件与图纸都在互联网上对公众公开。争取在公路修建的过程中做到最大程度地听取民众意见。一般公路交通部门的规划一旦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很少会随人事变动而更改。能够形成稳定的公路修建规划,保证质量,有严格的时间表,很少出现“献礼工程”。第四,人与自然结合的公路规划理念。在公路修建过程中鼓励工程师结合地形和周围环境合理施工,不会过于追求直线和曲线的某一比值,避免大挖大填,路基横断面布置灵活,力求路线与环境协调,不过分追求最短线路,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天人合一”的规划,使美国公路大多能够融入当地自然景观,往往在驾乘过程中还可以享受到优美的风景,减少驾驶疲劳,甚至是一种享受。

  美国的公路文化也表现在其公路使用者的一套行为规范上。

  行驶在美国的公路上,最大的感受就是忙而有序。由于美国超高的汽车普及率,其主要公路上一般都整日车水马龙。以高速公路为例,最低限速为每小时70英里,约合112公里,远高于国内的80公里,但很少发生重大的交通拥堵和事故,也很少看到长时间占道和频繁换道的车辆。而且,美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车道的畅通和汽车上的人数成正比,一般公路上都设有长途巴士的专用车道,严禁其他车辆进入;其次,是在大多数州都设有“同乘车道”,也就是载有两个人以上车辆的专用道。充分体现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美国的交通法规的执行依靠个人自觉,甚至很多城市的偏僻公路上一般不设交通信号灯,只设有警示牌,完全依靠行人和司机的自觉。

  美国的驾照考试严格程度远低于中国,一般花上几十个小时的学习,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缴纳十几美元就能拿到驾照,在初到美国的中国人看来,这几乎不可思议,但美国却没有所谓“马路杀手”、“新手上路”的说法,这和美国良好的公路文化不无关系。这里的潜台词实际是“只要大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发生意外”。当然,美国人驾乘规范也和美国的法律制度有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败诉的一方动辄将会承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损失,轻则破财免灾,重则倾家荡产,有牢狱之灾。另外,一旦发生理赔,相应的保险费用也会成几何级数增长。因此,美国文明的公路驾驶,不能简单归结为驾乘人员的高素质,更多地应看到其高水平的公路文化。

  庞大的公路体系,高速运转的交通体系,也带来了种种商机,产生了许多包括路边加油站、便利商店、快餐店等具有美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其中最能体现美国公路文化特色的就是汽车旅馆和得来速销售方式。

  得来速,由Drive-through音译而来的一种商业服务,最初常见于餐厅,顾客不用下车即可通过一扇窗户和麦克风获得相关商品和服务。

  这种服务形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公路旁,并逐步完善,拓展至银行、药店、超市等服务领域,50年代后开始随着汽车的普及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我们熟知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其实就是靠在公路边上提供得来速服务而崛起。第一家汽车旅店也是诞生于美国的公路旁,其英文Motel 是motor和hotel的合成词。

  汽车旅馆与我们现在中国设在高速公路路口的所谓“汽车旅店”(其实是商务连锁宾馆),最大不同点在于其设施简单,客房一般与停车位相连,一楼当做车库,二楼为客房。而如今在日本和台湾,汽车旅馆更多的时候被暧昧地等同于“情人旅馆”,这已经不能与传统的美式汽车旅馆等量齐观了。

  当然,在美国先进的公路管理体制、发达的公路体系和快人一步的商业模式背后还蕴含了深厚的精神内核。当汽车成为美利坚民族的象征之一后,公路上的人和事也成为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被赋予了鲜明的美国精神,成为美国独特的社会历史人文景观。

  这种对公路文化的表述与总结可以追溯到斯坦培克的《愤怒的葡萄》,小说中乔德一家沿着66号公路迁徙的过程实际上就成为当时美国的一幅社会风情画,体现了美国的人世态炎凉也乏温情脉脉。接下来,被誉为“垮掉派之王”的杰克·凯鲁亚克40年代出版的《在路上》,里面的主人公沿着公路,漫无目的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总是呈现出一种“在路上”的状态,而这又被文化学者认为是一种对精神领域中特定目标的追求方式,公路实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整整影响了一代美国人,“在路上”也同时成为美国公路文化的重要内核。

  之后,随着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在美国,重金属、乡村、嘻哈等众多的音乐流派中,各个时代涌现出大量表现公路情怀的佳作,其中爵士乐歌手Bobby Troup 的Get Your Kick on Route 66最为知名。60年代,公路甚至成为反主流文化运动的象征之一,由此衍生出一种美国独特的类型电影——公路片。尽管80年代开始,由于商业化的运作,产量极大造成良莠不齐,充斥大量暴力、色情的低俗之作,但其中无论是《邦尼和布莱德》的无奈、《逍遥骑士》的嬉皮悲歌、《我心狂野》的浪漫,还是《天生杀人狂》的后现代、《末路狂花》的愤怒,尽管主题不一,时代不同,都已经成为写入电影教科书的经典。

  因《大白鲨》、《雷霆救兵》而为国人熟知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处女作《飞车杀机》就是一部角度新颖的纯粹公路题材的惊悚电影。  

如果说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那么公路就是车轮的中轴,我们了解了美国的公路文化,可以发现,高汽车保有量和一定里程的公路是其产生的基础,而一个国家先进的公路管理体制、规划观念和驾乘规范是其重要表现和内容。而伴随一个国家狭义上的公路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公路产业。最后,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深加工”的公路文化还能反映出其所代表的那个民族和国家特有的追寻和精神内涵。可以说,一个国家公路文化发展程度的高低,不仅能够反映出其政府管理水平、规划理念的先进与否,更能反映出该国国民文化素质的养成情况,最后还会成为承载文化主题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健康的公路文化是一个国家是否拥有成熟的汽车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