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12期

吉姆·普瑞斯:克莱斯勒新生的“牺牲品”

作者:
张晶晶
时间:
2015-10-17 16:35:03

  

底特律最寂寞的人是谁?没有人会告诉你是克莱斯勒副总裁吉姆·普瑞斯(Jim Press)。因为,这个曾经在克莱斯勒台前大施拳脚、红极一时的热门人物随着老克莱斯勒的逝去早已销声匿迹,渐渐被人们淡忘。现在的吉姆·普瑞斯,正在克莱斯勒公司总部一间窄小的办公室内偏安一隅,没有了话筒前的风光,没有了指点江山的张狂。现在的他所要做的一切,不过是努力让个人的财务情况恢复正常,并在年底离职前尽快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英雄末路,不过如此。

37年光荣的剧变

      

  普瑞斯的“克莱斯勒之行”只能用命运多舛来形容。

  于他而言,2007年9月是一个转折点——挥别丰田,转投克莱斯勒。他的到来,坚定了赛伯乐资产管理公司救助克莱斯勒决心。赛伯乐资产管理公司斯蒂芬·费恩伯格对拯救“美国象征”克莱斯勒公司具有强烈的愿望,而普瑞斯是率领丰田公司在北美市场斩获骄人战绩的头号英雄,启用普瑞斯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丰田公司,普瑞斯已升至决策层,时任丰田公司北美区总裁。而在克莱斯勒公司任职,对普瑞斯而言则意味着承担更多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具体工作。好在普瑞斯对此乐此不疲,对担任要职举重若轻,言语间流露出了对事业的执着:“我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对汽车充满了爱意。”

  从一开始,普瑞斯就向公众申明,他将不会延续三大汽车巨头以往惯用的“大宗营销模式”——大量生产汽车、低利润批量销售产品。“制造汽车不是为了‘练手’,而是为了盈利。”普瑞斯上任不久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令人印象深刻。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破产。在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后不久,克莱斯勒便宣布在美国本土削减789家经销商,占旗下经销商总数的25%。虽然这项政策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却引发了经销商群体的强烈不满。今年6月,正式入主克莱斯勒的菲亚特汽车集团做出决定——委派克莱斯勒副总裁吉姆·普瑞斯赴华盛顿捍卫这一残酷却实有必要的政策。

  吉姆·普瑞斯的出马并未令人们感到意外。事实上,在公司公共事务上的频繁出招,早已令他成为公认的“克莱斯勒代言人”。不过,这次的麻烦似乎不小,吉姆·普瑞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虽然其要扮演企业政策捍卫者的角色,但就个人而言,吉姆·普瑞斯并不认同政策所涉及的经销商削减范围及期限。他认为,经销网络的收紧意味着汽车销量的大幅降低。

  尽管如此,普瑞斯还是出面与国会附属委员会进行斡旋,告诉这些对企业心怀敌意的立法者——削减部分经销商将对克莱斯勒能否走出破产、实现重组新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普瑞斯返回底特律后不久,便有克莱斯勒匿名高层向外界透露,普瑞斯将被解雇。人们也从种种迹象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普瑞斯不再像以前那样频频高调接受采访,这与他“克莱斯勒代言人”的形象颇有不符。更有传言称,普瑞斯将在年底前离职。

  63岁的普瑞斯没有料到,此前在丰田公司37年的职业生涯中所赢得的光荣与辉煌,会随着克莱斯勒的一夜剧变而灰飞烟灭。我们无需深究普瑞斯当初缘何与老东家丰田公司反目,但在此时,作为惟一一位尚在其位的“老克莱斯勒”高层,普瑞斯想必最能理解“唇亡齿寒”一词的内涵。

注定的失败

  从某种角度而言,普瑞斯初次踏入自己那间位于密歇根州奥本山克莱斯勒总部第十五层的办公室时,就已注定了这段职业里程的失败。

  业内人士称,在赴克莱斯勒就任之前,通用公司等车企曾向普瑞斯示好,但普瑞斯已经决定效力于鲍勃·纳德利(Bob Nardelli)——这个现任赛伯乐资产管理公司顾问、曾任克莱斯勒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汽车业“外行”。

  纳德利构建了一个“董事长办公室”。普瑞斯扮演“主外”角色,负责市场营销及产品规划工作。汤姆·拉索达(Tom LaSorda)扮演“主内”角色,负责企业运行及生产组织工作。二人联合担任克莱斯勒总裁职务。

  克莱斯勒前高管透露,公司内部决策层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尤其是普瑞斯与纳德利,普瑞斯赢得的良好公众形象招致了纳德利的怨恨。

  然而,决策层之间微妙的关系并未影响普瑞斯开拓克莱斯勒新局面的决心与干劲。他一度走访了多家经销商,并承诺克莱斯勒将在研发和生产新产品方面投入巨资,与公司的前任拥有者戴姆勒公司相比将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将有机会获得大笔拨款,用于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普瑞斯曾雄心勃勃地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克莱斯勒的员工们得知后欣喜若狂。这些曾经因为克莱斯勒前首席财务执行官沃尔夫冈·贝翰德(Wolfgang Bernhard)未能荣膺总裁一职而备感失落的“克莱斯勒人”,仿佛被注射了一剂强心针,普瑞斯成为他们希望的源泉。

  “普瑞斯的上任曾令我备感激动。”克莱斯勒前部门经理说,“我想,我们迎来了创造奇迹的迈克尔·乔丹。” “他具有无与伦比的公信力。”克莱斯勒道奇吉普经销商杰弗瑞·杜瓦尔(Jeffrey Duvall)这样评价普瑞斯,“克莱斯勒正需要这样一名对外发言人。”

  普瑞斯的到来也标志着“戴姆勒-克莱斯勒时代”的结束,这令经销商们感到鼓舞。普瑞斯上任的第一年,库存量的大幅下降使经销商的士气倍增。令经销商们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克莱斯勒在那一年首次开始认真对待削减经销商库存量这一问题,决定旗下5个汽车装配厂停产,终止利润微薄的大宗销售业务。

  初涉险情的克莱斯勒最为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角色稳定大局,普瑞斯适时地站了出来。他大胆地批评相关机构错误地预测了克莱斯勒的状况,并强调:“我们更希望外界更多地关注重重压力之下的克莱斯勒公司努力自救的决心。百炼才能成钢,克莱斯勒正在考验中进步。”

  在凉风萧瑟的秋季,美国金融市场全面崩盘,普瑞斯希望以新产品扭转克莱斯勒销售不景气局面的计划濒临破产。随着克莱斯勒资金周转的日益艰难,克莱斯勒开始寻求联邦政府的救助,并逐步陷入破产的泥沼。

  尽管如此,普瑞斯仍未放弃鼓舞经销商士气,并利用其与经销商构建的良好关系努力扭转局面。得益于良好的记忆力,普瑞斯的演讲通常张口即来,极富感染力,总会赢得听众的热烈掌声。2009年1月,普瑞斯在全美汽车经销商协会大会上向与会经销商发出拯救克莱斯勒公司的讯号,赢得了众人的响应。在经销商的支持下,克莱斯勒暂渡难关。

  然而蜜月期并不长久。到2008年春末,节节攀升的油价开始对克莱斯勒重型卡车生产线产生打击。局面变得有些尴尬——赛伯乐背弃了承诺,收回了原本用于扩大产品生产的投资款,这令一心想要丰富产品线、以产品销售“打天下”的普瑞斯大为沮丧。

  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走低,克莱斯勒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岌岌可危。整个2008年夏季,情况不断恶化。

  当年8月,由于克莱斯勒无法在外部投资者面前恢复信誉,克莱斯勒金融公司被迫停止了对零售租赁业务进行资金援助。

交恶经销商

  全美汽车经销商协会大会后,普瑞斯开始催促经销商加大汽车订购量。2月5日的一次电话会议上,普瑞斯恳求经销商的话语似乎多了些威胁的味道:“你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帮助克莱斯勒,要么与克莱斯勒同归于尽。”普瑞斯同时声明,拒绝订购汽车的经销商将会遭到公司的“另眼相看”,这令很多经销商心存恐惧。

  普瑞斯虽然在此后就此事进行了道歉,但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不可挽回。很多经销商认为普瑞斯的言论乃是赤裸裸的恐吓。特别是对于那些被迫购入过多库存车辆、最后却被克莱斯勒一关了之的经销商而言,普瑞斯已然成为“不可原谅”的代名词。

  尼古拉斯·帕克(Nicholas Parks),这位前克莱斯勒道奇经销商表示,2月5日的一番言论彻底改变了他对普瑞斯的看法:“就在那一次,经销商与吉姆·普瑞斯之间长久建立起来的信任荡然无存。”

  事实上,普瑞斯的过激言行与其复杂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佝偻的肩膀和耳语般的声音令普瑞斯总给人留下谦卑的印象。在丰田公司,很多人将他形容为“牧师”。他的好脾气尽人皆知,甚至对“无事生非”的记者和“吹毛求疵”的评论者依然能够保持友好真诚的态度。

  普瑞斯朴实无华的气质曾为底特律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使他特立独行于那些强势跋扈、自信心爆棚的底特律车业大佬们。但是普瑞斯的个性具有着多重性,公众视野外的他则是另一副面孔。他的同事评价说:“普瑞斯对克莱斯勒约定俗成的传统毫无耐心。”

  克莱斯勒前部门经理则认为:“他的行为举止有时会显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傲慢,这令我始料未及。他曾经多次令员工无地自容。”

  可以说,普瑞斯在同事的眼中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谦逊的外表下隐藏的是咄咄逼人、锐意进取的决策者的灵魂。

  作为克莱斯勒公司应对破产法庭和国会的公众人物,普瑞斯成为了克莱斯勒免遭舆论攻击的避雷针,这个曾经以销售制胜的决策者,一度成为克莱斯勒紧急关闭789家经销商政策的传达人。

  普瑞斯无疑是最为痛苦的当事人。一方面,所有来自于经销商的指责和愤恨铺天盖地地向他袭来,普瑞斯俨然扮演了向经销商挥舞砍刀的刽子手角色。另一方面,为了顾全克莱斯勒的重组大局,以剥离亏损资产换取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普瑞斯不得不腰斩自己一直苦心经营的经销商网络,并时刻挑战自己“营销为王”的原有观念。

克莱斯勒重组事宜尘埃落定,普瑞斯的历史使命也已履行殆尽。伴随新克莱斯勒的崛起,作为最后一名尚未离职的老克莱斯勒高层,普瑞斯的处境颇为尴尬。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近日已发出了“逐客令”,单方面确认普瑞斯将在年底前离职。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作者/张晶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