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4 > 2014年第6期

技术独行侠福兮?祸兮?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14-12-22 15:50:23

在日本汽车圈里,马自达被称为“日本宝马”。不可否认,虽然在品牌力上远不及宝马,特别在2003年放弃高档乘用车的研制以后。但是,马自达对技术的狂热情绪,丝毫不亚于后者。  马自达离开主流汽车制造企业的席位已经太久了,它很可能忘记了主流企业应该做什么。  主流企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储备都相对充裕,条件上允许它们在研发上多线作战。它们也许不缺乏拿出来“吓人一跳”的技术,但往往这样的“俏货”,都被锁到保险柜里。  马自达对技术的狂热,并非没有风险。必须清楚,动辄800万辆以上的产量,既代表巨大的影响力,也意味着沉重的负担。如果其中1/8的车型上应用某个新技术,市场反馈一旦糟糕,需要召回,甚至存在吃官司的风险,将在资金和品牌价值上,给制造商带来灾难性后果。  虽然马自达的研发实力不是最强的,但在技术的商业应用上却是最大胆的厂商。为此,它们受到过奖励,也遭受过无情的惩罚。   崛起与衰落    马自达诞生在日本重工业相对发达的广岛地区。松田重次郎在1920年创办了东洋软木工业公司,生产葡萄酒瓶软木塞。1927年,公司名字中的“软木”字样消失。当时已经52岁的松田称,“不想一辈子做瓶塞儿。”  他打算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4年后,第一辆后三轮载重摩托车诞生。这辆现在看起来颇为简陋的货运三轮车被命名为“马自达号”(源于拜火教光明之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名字变体)  现在,有一辆几乎全新的“马自达号”,摆在马自达公司的陈列室里,车轮漆成明亮的黄色,象征马自达涉足汽车业的起点。  这位逐渐老去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马自达公司成为日本最大的汽车企业。  和广岛其他的日本工业企业一样,得益于二战,毁于二战。战时生产军事装备(九九坂式步枪),使马自达赚得大笔利润,不断扩张,郊区也建立了生产线。1945年8月6日,核爆几乎终结了一切。马自达在市区的生产线被摧毁,职工几乎死伤殆尽,而郊区厂则幸存。朝鲜战争令松田被免除“公职放逐”,为联合国军生产军需品而获得“再生”。  不过,此时松田重次郎已经去世。企业由其子松田恒次掌管。  松田恒次抓住了一次历史性机遇,那就是汪克尔发动机。60年代初,苦于缺乏核心技术的松田恒次,与汪克尔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打算量产转子发动机。这项新技术早被当时的通用和福特盯上,但经过试验大家发现,这种发动机虽然做功能力更强(普通四冲程发动机每往复两周才做功一次),但是,三角形转子的顶端和径向密封片磨损太严重,这种发动机容易面临油封磨损后的漏气问题,油耗和污染比较严重。  不过,这种发动机不需要精密的曲轴平衡就能达到较高的运转转速。整个发动机只有两个转动部件,发生故障概率低。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技术,一线厂选择将之束之高阁,而松田恒次则投入巨资将其买下。  他清楚地知道转子发动机的磨损严重影响,但马自达没有退路,必须以单薄的资金实力突破欧美的技术优势。他提出“技术永远是革新”,全力攻克转子技术,不成功则成仁。  马自达不是转子发动机的发明者,但它是惟一将之大规模商业化运用的企业。Cosmo Sports110S、Familia Rotary Coupe、RX-7(两代)和RX-8都搭载了转子发动机。  山本健一(马自达转子研究部部长、后来的第六任社长)带领“47转子勇士”近乎完美地解决了磨损问题。由4名车手接力驾驶,完成7800公里连续路试;1991年,马自达787B赛车(搭载R26B四转子发动机)夺得24小时勒芒耐力赛的冠军,这是亚洲车企惟一一次夺冠。勒芒的魔鬼赛程考验的,就是车辆整体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年(1992年)马自达就被国际汽联明令禁止参赛,其背后利益的关联可想而知。马自达的转子技术,遭到了往复式发动机厂家的联合打压。  其实在更早的1978年年底,两伊战争爆发引起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已经宣告转子发动机的末路。整个日本汽车界都在为节油技术殚精竭虑。谁还需要动力强劲但油耗大的转子发动机呢?  随着6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的马自达转子事业,在经历了世界能源供给格局的巨大变迁之后,不可遏制地衰落了。直到2012年6月28日,最后一辆转子发动机的RX-8在广岛宇品的马自达生产线上驶下,终结了马自达生产转子发动机的历史(氢转子发动机未投入商业运用)。  这中间的30年,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车型一直作为小众产品,艰难地生存。一个不流俗套的技术,迅速崛起之后,随之进入缓慢悠长的下降通道。  这项技术映射了马自达自身的历史:惊艳亮相之余,缺乏后劲。无独有偶,日本经济也迎来了又一个失去的10年。   小时代    日本进入泡沫经济顶峰的同时,马自达的扩张战略也达到疯狂的顶点。时任社长实行了5 Channel战略,以5个子品牌进行销售渠道的战略性布局,分别为“Mazda”,“Mazda εfini”,“Eunos”,“Autozam”及“Autorama”。  任何时候,马自达的实力都不足以承受5品牌所需的营销资源。不可否认,Eunos品牌下的Eunos Roadster(即第一代MX-5),刷新了消费者对于跑车的传统观感。  “人马一体”的设计理念,让MX-5成为新一代双座敞篷跑车标杆和领跑者。MX-5在美国大受欢迎之后,奔驰SLK、宝马Z3、保时捷Boxster、莲花Elise、本田Beat如雨后春笋。马自达领导了90年代开始的跑车研发潮流。更不用提,世界上第一台车载GPS导航的?Eunos Cosmo(真奇怪,不是美国车企首先运用美国卫星导航系统)。  有胆量尝试新技术的马自达,仍然难以抵御汹汹大势。泡沫经济的瓦解遇上过度铺张的5品牌战略,马自达陷入经营危机毫不奇怪。后泡沫时代,大多数企业效益不理想,马自达成了日企亏损第二名,令业界瞩目。马自达占据日本生产规模最大的王座,已经久远得像前尘往事。  在漫长的6年亏损期间,马自达几乎沦落到破产的境地。福特公司增加持股至33.4%,成为马自达的最大股东,而松田家族就此丧失了控制权。  以亨利·华莱士(Henry Wallace)开始,连续4任社长都来自福特,其中包括当前候任福特CEO马克·菲尔茨(Mark Fields)。这几位不约而同地彻底与马自达割裂马自达引以为豪的历史,实行毫不留情的收缩战略。  在美国人主政期间,马自达几乎从技术领先榜上消失了。公司再也没有发布过一鸣惊人的技术,达到震动汽车业界、令大厂纷纷跟进效仿的自豪局面。不过,好消息是公司“止血”成功,现金流慢慢改善。  在“技术控”风范消失殆尽之后,蛰伏的马自达只能靠一些A0级车销量勉强过活。有一段时期,Mazda2成为整个公司的救命稻草。即便对于规模大大缩减、裁员上万人的马自达来说,这根救命草还是太单薄。  2003年,即便马自达拔出陷在亏损泥潭里的脚,福特将经营权重新移交给日本本土高管之后,马自达仍然暂时未能走出收缩的思路。  这一年,井卷久一上任第十三任社长,他宣布马自达全面退出高级车的市场。以Mazda 2、Mazda 3、Mazda6、MX-5、RX-8作为主力,产品集中于各类型中、小型车市场。  其中Mazda6凭借当年超前的外形设计和性能(对于准商务乘用车而言),连续获得设计奖项,是这段时期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但是马自达引以为豪的技术力体现在哪里?很遗憾,乏善可陈。  从1991年开始的日本经济调整,同样漫长得看不到尽头。平均14个月的首相任职周期,外国政府还未习惯正确的名字拼读,永田町就已经新符换旧桃了。   新千年的回归    这其中也有例外。  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这两位首相都因为强硬的对华立场而不被中国人喜欢。但他们都因为在重整国内经济的成就而长久执政(安倍还在任上,看起来也会如此)。他们都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小泉经济学、安倍经济学。关键在于迫使日本经济重新焕发活力,回到增长的轨道。  就在小泉时期,马自达好像也复活了一样。马自达在井卷久一任上,提出了新千年计划,打算重拾“技术的马自达”。  利用新获得的资金力量,马自达践行“Zoom-Zoom可持续宣言”更有底气,作为一系列研发项目的“王牌”,“创驰蓝天”(SKYACTIV TECHNOLOGY)技术在2010年10月登场亮相。  该技术在传统动力乘用车上,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方案。业内人士第一次看到“创驰蓝天”发动机(SKYACTIV-G),都被其13.0的超高压缩比所震撼。更令人吃惊的是,这是一款自然吸气的汽油发动机。马自达的工程师通过采用4-2-1排气系统、凹顶活塞、多孔喷嘴等革新技术,攻克了高压缩状态下“爆震”难题,在量产车型上实现了媲美专业赛车的超高压缩比技术,这一突破全世界目前仅马自达一家而已。相比较为传统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创驰蓝天”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及扭矩均提升了15%。燃油效率大幅改善的情况下,不以牺牲整体舒适性和操控性为代价。  不仅如此,马自达还随之发布了独特的能量回收系统——i-eloop。与大众的蓝驱系统不同的是,马自达的i-eloop采用双层电容而非电池作为蓄能器,充放电速度快,避免电池多次充放电衰退的问题,该系统燃效提升10%。  马自达对待技术创新有特殊的执着,往往在主流技术路线之外另辟蹊径,甚至将来自赛车的技术运用到普通家用车上。在一线厂商的技术方案已经变成乘用车规范的情况下,仍然敢于打破常规。  独特技术大规模运用的风险,往往连带将企业命运作为赌注。只有马自达敢这么做。  数年的蛰伏,一飞冲天。“技术的马自达”重新回归。上一次马自达在关键的发动机技术上领先,马自达的生产规模还排在日本第一。如今的“创驰蓝天”技术虽然震惊了业界,但一线厂商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当前的日本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格局,已经不是凭借一两样新式武器就能轻易改变的了。  最关键的发展机会错过以后,马自达只能以特立独行的技术流,谋求稳固的二线地位。这是“回归”之后的马自达对自己的新认识。  无独有偶,即便实现安倍经济学所宣告的“日本回来了”,也要接受日本经济不再是亚洲领头羊的现实。马自达的技术冒险受到奖励之时,往往是在日本经济活力高涨的时期,而泡沫消散之际,马自达同样的做法就显得莽撞而悲情。  马自达的“回归”,只能以淡泊的心态去适应不那么辉煌的位置。这一宿命,是马自达和日本经济所共有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信息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