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8期

铁矿石价格飙升 车企再临考

作者:
王政楠
时间:
2014-12-22 16:54:25

     

7月上旬,全球产量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合必拓表示,该公司向钢铁公司出售的铁矿石的平均价格将比去年提升85%。而产量位居全球第三的矿业公司力拓则在6月份宣布,铁矿石价格平均将会提高85%。

在中国,6月下旬,作为中国钢厂代表的宝钢集团与世界上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就2008年度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了一致。根据协议结果,粉矿和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在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于今年2月份达成65%和71%的涨价协议之后,澳矿企业此次在谈判中的强硬表现导致亚洲市场第一次出现了两种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至此,2008年铁矿石价格暴涨已成不争事实。

钢材市场及其下游产业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据有关机构的测算,此次铁矿石涨价将使中国钢厂的采购成本比去年增加41.8美元/吨,冶炼生铁的成本相应增加65美元/吨。宝钢透露,随着此次涨价,铁矿石已占到了宝钢原材料成本的65%,公司生产的钢铁价格必然会因此上涨,只是涨幅方面目前还无法预期。

中国首钢总公司计财部部长王保民近日表示,受2008年度铁矿石涨价的影响,首钢本年度的成本大约会增加27.7亿元,给生产带来巨大压力。首钢目前铁矿石进口的比例在50%左右。

联系到汽车,这个70%以上都是由钢铁构成的产物,钢铁价格一旦应声上涨,汽车行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吗?汽车价格涨或不涨,自然成为当下业界最关心的话题。同时,在如今这样一个各类原材料成本都在上涨、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年代,汽车行业如何承受如此的重担?

谈判僵局

最近,钢铁企业已经收到了首批来自汽车制造商关于抵制钢铁涨价的强硬信号——在美国,一些汽车制造厂家称它们不会接受现有钢铁供应合约基础上的额外加价,并威胁说将向法庭起诉钢铁加价问题,其理由是合约的财务条款是不能更改的。

美国汽车市场的大萧条造成了很多车商财务状况惨淡,这种情况下,钢铁价格的大幅上涨自然只会让那些受此影响最严重的汽车厂商的账面雪上加霜,忍无可忍之余,群起抵制钢铁价格上涨的行为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每年的这个时候,钢铁公司和汽车制造厂商都会就合约问题进行谈判。美国的大多数钢铁企业如安赛乐米塔尔、美国钢铁集团公司和AK钢铁集团公司等近日都在与福特汽车、通用汽车、丰田汽车等公司进行最新一轮的谈判,商谈购买钢铁的新价格和新条款,只是目前看来谈判进展不大,并且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的代表对目前的合约谈判都不做任何评价。而在中国,汽车制造厂家与钢铁厂商的价格谈判目前也处于僵持中。

目前,钢铁公司和汽车制造商都承认,由于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新一轮的合约价格将会大大高于此前的合约价格。

汽车制造商不愿意接受钢铁企业的加价。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公司安赛乐米塔尔已经开始对每短吨钢铁收取250美元的加价。根据该公司发给各大客户的信函,加价从今年5月5日就应该开始生效。但是到了7月份,一些汽车制造厂商仍在对此进行抵制。安赛乐米塔尔的首席财务官员阿迪蒂亚·米塔尔说,一些客户接受了加价,另一些则还没能接受,而对那些还没有接受的,公司方面仍在积极与其进行商谈。

也有一些钢铁公司没有进行单边加价,而是分别与各个汽车制造厂商就此问题进行磋商。AK钢铁集团公司发言人阿兰·迈考伊透露,公司目前正在根据各个公司不同的情况与其进行商谈。美国钢铁集团公司则对价格谈判问题不予置评。

在中国,据新日铁上海分公司的相关人员透露,为保证客户生产顺利进行,双方商定先以暂定价格生产,谈判结束后再多贴少补。目前,新日铁上海分公司正在和汽车制造厂商们谈判2008年下半年的钢铁价格,公司方面要求涨价,但作为客户方的汽车制造厂商不同意。

在日本,今年5月,汽车钢板价格每吨上涨2万至2.5万日元,涨幅创历史新高,涨价后的汽车钢板价格每吨将超过10万日元。就钢材涨价一事,日本汽车工业会会长张富士夫表示:“希望汽车业界协助钢铁厂商进行合理化的改革,以尽可能地减小钢铁涨价带来的影响。”张富士夫还表示,在日本国内新车销售严重缩水的当下,钢铁厂商不能再向汽车行业转嫁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钢铁加价不可避免

2008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协议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从根本上讲是由于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和商业建筑、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对钢铁的需求大增,导致了钢铁市场的供不应求,刺激了钢铁产能尤其是中国钢铁产能的膨胀,才导致了对铁矿石的高需求。  

以我国的情况为例,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2007年,我国进口铁矿石3.8亿吨,占到了全球海运总量的一半。尽管如此,我国国内的钢材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全球范围内钢铁产能的膨胀导致了对铁矿石的需求极度旺盛,并通过钢铁产品价格的屡创新高,将其涨价压力释放出去。在过去一年里,这种涨势尤为剧烈。这种情况甚至使得过去一直在合约谈判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议价能力也大为下降。几十年来,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一直是钢铁公司最为倚重的客户,而它们也常常逼迫后者以折扣价达成长期的钢铁买卖合约。

据了解,钢铁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谈判非常具体,通常都会包含双方签字后可能导致合约变化的条款。汽车制造商不会指控钢铁公司欺诈,但也有汽车厂家会质疑钢铁公司是否有权利改变现有合同。钢铁公司方面则坚称他们有这个权利,现有合约内达成的条款允许他们做出这些改变。

尽管汽车厂家未对目前的谈判做任何评价,但它们一度表示过,在如今这样一个困难时期,钢铁和其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以安赛乐米塔尔公司为代表的钢铁厂商则称,他们相信汽车制造厂商最终会接受钢铁加价的事实。

国内车价稳定

今年3月,有国内汽车制造商透露,铁矿石上涨65%传导到汽车成本终端的压力结果是削减大约3%~5%的整体利润。按照这种推算方法,而今铁矿石价格95%的上涨压力将进一步压缩汽车厂商的利润。但就目前看来,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厂商面临着钢材涨价的压力,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大都没有在短期内提高汽车售价的计划。广州丰田执行副总经理袁仲荣表示,最近已经有供应商提出对钢材每吨涨200美元,对于这种情况,广州丰田会通过内部成本的控制来缓解钢材价格上涨的压力,而不会把这种压力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吉利汽车副总裁王自亮也表示,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对吉利的影响很大,但目前吉利会通过节约物耗等措施进行内部成本控制,尽量将涨价带来的成本差价先行自我消化掉。另外他表示吉利不会因此改变原先的设计理念,而且吉利不会再降价了。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耀称,铁矿涨价对奇瑞产生的波动不会太大,因为奇瑞已经开始加强成本控制,增加高强度钢板的利用,减少钢铁的使用率,抵消由钢铁涨价造成的成本问题。尹同耀还表示,钢铁占整车成本的比重并不大,铁矿石以及最近油价的上涨,也是对奇瑞汽车技术能力的考验,很可能会成就奇瑞这样的企业。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内企业人力成本的日渐增加,每辆国产车的总成本已经增加了1500~3000元,但市场情况表明上半年国内的汽车价格依然在不断下降。

上海大众的相关部门也表示,近期没有调高汽车售价的计划。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很激烈,越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涨价的难度就越大,何况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降价。汽车市场目前是买方市场,车价很难由成本来决定,决定车价的是市场需求。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厂商面临着钢材涨价的压力,但汽车价格直接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汽车的原材料价格近年来一直在涨,而汽车交易价格却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成本的增加实际上只是挤压了单位整车的利润空间。”贾新光说,“持续多年的汽车降价潮,让汽车制造厂商只能采取压缩采购价格、本土化生产等节约成本的措施来消化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而不会轻易转嫁给消费者,因为销量才是缓解成本压力的关键。” 

北京博瑞祥泰汽车销售中心的一位销售经理告诉《汽车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不提高汽车售价的做法不仅可以稳定市场,还能在无形中提升产品性价比。另外厂商还可以通过增加销售服务网点、扩大销售规模等办法来分担成本的上涨压力。

本土企业压力增大

一直以来,本土汽车企业以低价优势占领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中低端市场。由于价格是其惟一的优势,因此一旦成本上涨,其利润空间将受到严重冲击。加之自2006年起国内各大企业都开始进行大手笔的成本控制,在经过几年的激烈价格战之后,汽车产业成本能够下降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必将使本土汽车企业再次陷入紧张的状态。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商务信息中心经理郭咏告诉《汽车人》,在今年年初,由于成本压力的上升,一些自主品牌企业的车型上调了价格,虽涨幅不大,但还是影响了其汽车销量,陷入尴尬境地。郭咏认为,铁矿石涨价让本土汽车企业进退两难:如果提高汽车售价,结果会使其在与外资和合资品牌的竞争中失去价格方面的优势,从而市场份额出现滑坡,陷入困境;如果不提高汽车售价,企业独自承受成本费用上涨的压力,则有可能导致某些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铁矿石价格上涨,从根本上讲,不外是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生产管理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从这方面讲,目前,本土汽车企业和那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利润空间相对宽裕,合资、外资企业在成本上涨方面承受的压力也比本土企业小。

由此,铁矿石价格的再度上涨让本土汽车企业与外资品牌、合资企业提前短兵相接,自主汽车品牌的生存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者/王政楠)【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