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1期

吉利技术大军

作者:
杨继伟
时间:
2014-12-22 16:55:03

 

盘点

吉利技术大军

引言:这些跳槽到吉利的技术精英,新加盟者无一例外的都是吉利控股集团经管委成员,这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管理者

来源《汽车人》杂志记者 杨继伟

2007年上半年,众多技术精英加盟吉利。

1月,原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祁国俊正式“转会”至吉利,出任上海华普汽车研究院院长,并进入吉利控股集团经管委员会。2月份,原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梁贺年投奔李书福。3月份,原力帆汽车研究院院长王德伦加盟吉利集团,担任吉利汽研院副院长,负责吉利的制造体系建设。 李书福近两年来四处招募技术高管,完全是从产业升级、迅速摆脱吉利汽车“低质低价”形象的角度来考虑的。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吉利2006年销售20.43万辆,在国内的轿车销量中排名第八,在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仅次于排名第四的奇瑞,但吉利的人才匮乏也日渐突出。 按照李书福的人事政策,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引进不同的人才,以实现汽车企业的阶段性目标。根据吉利副总裁杨健的说法,吉利自创立以来一共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低价取胜阶段;第二阶段为质量取胜阶段;标志性事件是2004年自由舰投产。从2005年开始吉利进入第三阶段,即全面创新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李书福在人才引进上故事很多。创业初期,李书福认为吉利从造轿车开始就要造发动机,于是请来了余挺,目前余挺仍任吉利发动机公司总裁。 2001年为了研发自动变速箱,李书福“三顾茅庐”,前后花了10个月的时间,请来了天津齿轮厂总工程师徐滨宽。同期又请来了华福林和原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智百年,担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随着吉利的发展,海外技术人才也陆续加入吉利。2004年,原韩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韩国大宇国际副总裁沈奉燮加盟吉利担任副总裁。

而2007年年初引进的技术精英,都是从竞争对手方投奔而来。 2005年3月,祁国俊加盟奇瑞,担任奇瑞汽研院副院长,负责奇瑞车身和结构、内外饰以及造型等研发工作。2006年8月初,奇瑞研发架构调整——奇瑞汽车研究院被调整分割成四大板块,由于权力被大大削弱,祁国俊与奇瑞汽研院院长许敏双双离开了奇瑞。 祁国俊到吉利赴任后,已被委派担任上海华普研发负责人,华普研究院主要针对吉利汽车集团下的中高端车型的开发及新能源车型的开发。此外吉利将英国黑色出租车引进到上海华普生产,祁国俊也将对此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负责研发中级、中高级轿车及新能源车型,职业空间得到进一步提升。 

梁贺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加盟长城股份,2006年9月突然辞职加盟吉利。梁贺年一直分管技术中心,随着长城的扩张,2004年和2005年,技术中心陆续从海内外引进了大批的人才,梁的发挥空间日渐缩小,并最终选择了离开。 当年由于奇瑞、华晨、长城等创业型企业生产规模高速增长,技术型高管纷纷放弃大企业稳定的收入,投奔这些新兴公司创业。如今随着赵福全、许敏、梁贺年等相继从华晨、奇瑞和长城出走,中国汽车业悄然涌起了新一轮技术高管跳槽潮。

而这些跳槽到吉利的技术精英,新加盟者无一例外的都是吉利控股集团经管委成员,这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管理者。李书福也一直敢于让合适的人来“挑大梁”,给新进入者一个信任的平台。 现实的情况是,以现有国内一些汽车企业的机制,多数领导者将这些技术精英仅仅定位于技术精英,而非技术管理者。而按照吉利副总裁王自亮说法,“他们来吉利,图的不是吉利的钱。”他认为,“在吉利,机制灵活,效率高,有自己的平台,能说了算。” 未来,这些人在吉利将承担更多经理人的角色。

(作者/杨继伟)【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