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7 > 2007年第11期

自主品牌须超越合资时代

作者:
付守杰
时间:
2014-12-22 17:06:36

【编者按】2007年10月18日,由《财经》杂志主办的“中国企业之路:超越合资时代”论坛在万达广场索菲特大酒店召开,来自政府、业界和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讨论。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作为参会嘉宾,就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的全新模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必须突破固有的理论盲区,而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也认为,广州本田以合资企业身份进行自主研发的模式,实际是对现有自主模式的一种全新突破。

合资企业能不能搞自主创新?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超越合资时代--自主创新打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提法,已经表明现在的合资企业肩负的责任与以前不一样了。

事实上,合资企业能否进行自主研发、市场究竟能否换来技术……这些一直都是汽车界争论了多年的焦点,而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所幸的是,广州本田并没有参与到这种争论之中,正如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不争论”,而我们也坚信,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以广东人特有的务实精神,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提高水平,埋头苦干,终于摸索出一条合资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全新道路。

2007年7月19日,由广州本田独立出资建设的广州本田研究开发公司(GHRD)正式挂牌成立,它也是国内第一个由合资企业独立投资、以独立法人模式运作的汽车研发机构,以拥有包括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整车试作、实车测试、零部件开发等在内的整车独立开发能力为目标。最令我们骄傲的是,以后研发公司设计投产的新车,都将挂上全新的自主品牌标识,它的全部知识产权属于广州本田所有。也就是说,广州本田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自主品牌的汽车合资企业。

回顾广州本田的历史,我们曾在中国汽车行业创下了无数次的“第一”,比如率先引入全球同步的车型、率先建立4S专卖模式、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召回等等,这些都是令我们感到十分骄傲的历史,但是,成立研究开发公司、创立自主品牌这个“第一”,却更令我们振奋。因为前面那些“第一”,都是一些战术层面的问题,而自主品牌却从战略层面上解决了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

当然,合资企业要搞自主品牌,说起来容易,要落到实处还是很难的。作为亲身参与谈判、制定广州本田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的中方主要人员,我对这一过程的艰辛有着深刻的体会。由于商业秘密的原因,无法一一还原谈判的场景和其中的细节,但我对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这一话题总结起来就是三个词:“必为”、“可为”、“敢为”。所谓“必为”,就是汽车合资企业必须要发展自主品牌;所谓“可为”,就是汽车合资企业可以发展自主品牌;所谓“敢为”,就是合资企业必须敢为天下先,广州本田走在了这条道路的前面,率先启动了自主品牌战略,这是我们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情。                  

合资企业必须发展自主品牌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比如红旗轿车。当然,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成本的因素,红旗轿车一直没进行大规模的量产,但这也是自主研发的宝贵探索。

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国家开始允许外资进入汽车行业,从而出现了第一次合资的高潮。当年合资的政策基本导向是,通过合资,国内汽车企业能学习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成为汽车制造强国。这个政策后来被称为“市场换技术”策略,用现在的语言表达,这个策略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说,从当年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合资与自主创新并不矛盾,好比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但后来的发展却证明,合资与自主创新是存在着矛盾,因为“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并没有如期实现。一方面,合资企业占领了中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有专家说,我们让出了市场,却并没有换回来技术,这也是近年来汽车行业一直被外界所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认为,这种指责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这种说法抹杀了合资企业的历史贡献,说合资企业没有带来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那是不准确、不客观的。对比20年前后的变化,我们就会发现,如今中国汽车行业的制造水平、自有装备水平、零部件配套水平、售后服务水平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如果没有合资,这些方面有可能也会发展,但绝对达不到现在的水平,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合资企业的历史贡献,不能因为合资企业生产的是别人品牌,就把它当做外来者,至少合资企业对中国的税收和就业问题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企业本身来说,如果不搞自主品牌,就意味着每年都要花费巨额的费用购买国外汽车公司的技术和品牌使用权,不仅生产成本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也会持续下降;而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合资企业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主体,如果在自主研发上没有突破,那么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之路将会变得缓慢而且漫长,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合资企业能够搞自主品牌

虽然道理很简单,但这么多年来,合资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尽管也有企业在跨国公司的汽车平台基础上,提高了产品改款改型的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只能算是小改小闹,毕竟,核心知识产权还是掌握在外方手里。

合资企业为何难搞自主品牌?总结起来不外乎三点:一是外方不愿意因为中方的成长而危及自身利益;二是中方不愿意承担自主品牌建设的风险,宁愿直接引进外方的技术和产品,这也是一条比较省事、获利较快的路子;三是国内研发人才有限,汽车研发是一个高技术系统工程,投入巨大,研发周期长。

虽然这些都是存在的现实问题,但如果因为有困难而不去克服,恐怕合资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梦想将会永远成为空谈。广州本田为何能做到这一点?在广州本田的研发公司成立后,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在别人的眼里,也许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却很好回答。 

从必要性来讲,广州本田开发自主品牌,是企业基于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形势的判断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中国的消费者因地区、收入、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所表现出来的汽车消费习惯、审美情趣的巨大差异性,却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广州本田要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开发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习惯、更能贴近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牌、新车型。在这一点上,广州本田的股东广州汽车集团和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都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大家认识到,只有发展自主品牌,才能给双方股东带来长远的利益。

从可能性来看,广州本田发展自主品牌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基础的。经过9年的高速发展,广州本田已经实现了年产36万辆的产能,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企业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口碑;广州本田在国产化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目前产品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85%,并帮助大批零部件供应商提升了生产管理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自成立之日起,广州本田就十分重视汽车制造、研发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大力推行“人才自立化”,初步建立了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的研发队伍,成为广州本田最可宝贵的财富;广州本田一直是业内盈利水平最好的汽车企业之一,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从而可以放开手脚发展自主品牌;更重要的是,国家主管部门、广东省、广州市各级政府对于广州本田发展自主品牌的战略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也大幅提升。

可以说,广州本田发展自主品牌,是“天时、地利、人和”,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节点。

自主品牌须冲破理论盲区

很多人都认为,在广州本田的股本结构中,由于本田公司占有50%,我们推出的这个新品牌,本田公司自然也就拥有50%的股份,所以这个新的品牌不能算是纯粹的自主品牌。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所谓的自主品牌,就是要100%归中国人所有,但这是一种用政治眼光来看待经济现象的典型观点,企图按照所有制的标准来给自主品牌“划成份”。

以吉利为例,大家都会认为吉利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但吉利控股在香港上市了,许多外国的基金、股民都买了吉利的股票,换言之,吉利也不能完全算是100%属于中国人了,按此观点,吉利也就不应该算是纯粹的自主品牌。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凡是自己拥有知识产权、能够自行决定发展战略的品牌,都是自主品牌。广州本田即将推出的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全部属于广州本田所有,如果本田汽车公司要在海外生产这个品牌的车型,也必须向广州本田支付品牌转让费和技术转让费。更何况,广州本田属于在中国成立的公司,在中国采购绝大部分的零部件,为当地解决大量的就业,并在中国缴纳税收,因此它应该享受与其他国有汽车企业、民营汽车企业的同等待遇。

现在大家所公认的自主品牌有三条路径:一是不借外力,完全独立发展;二是购买知识产权和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合资双方共同打造自主品牌。广州本田正是走的第三条路,与前两条路径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因此,合资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应该冲破自主品牌发展的理论盲区,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自主品牌寻找到了可行性道路。

(作者/付守杰)【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