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7 > 2007年第8期

本土研发 华晨:凤凰涅磐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4-12-22 17:06:56

谈到汽车企业自主,就不能不提到华晨汽车。知道华晨历程的人大多会感慨:华晨自主之路不容易。这个国内最早一批打出自主旗号的先锋,经历了许多企业从未有过的辉煌、曲折、沉沦和困惑。

可喜的是,如今华晨已经走过了困顿,从去年开始,随着骏捷高调上市、具有象征意义的1.8T涡轮增压发动机问世、大批量轿车出口发达国家等,此前还处于生死存亡间的华晨已经焕然一新,正在沿着复兴的道路疾驰。

也正因如此,华晨的自主之路才格外引人注目,具有借鉴意义。

宽门和窄门

华晨坚持自主之路并不容易。在2003年出人意料摘得与宝马的合资资格后,许多人认为:守着宝马这棵摇钱树,还需要搞什么自主?

但事情往往是这样,从狭窄的地方可走出宽广,而从宽广开始反而会越来越狭窄。就像人生,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涯。

正因如此,即使揽上宝马这棵摇钱树,华晨也依然选择自主不放弃。正像宽门和窄门,依靠合资外来品牌,看似宽门,路只会越走越窄;坚持开发自主品牌,起点艰辛,路途曲折,但却会越走越宽广。与宝马合资,绝不是归宿,只不过是获得了发展自主品牌的一个借鉴。

此前,华晨发展自主品牌的思路是:委托国外开发,花钱买自主。不同于奇瑞、吉利先模仿、再提高的发展模式,也不同于通过合资,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华晨选择的是整合国外资源,通过买技术而发展自主。

然而,买来的技术不仅成本高,匹配兼容性差,而且还存在售后服务问题,这导致华晨开发的第一代自主轿车中华不尽如人意。最关键的是,华晨仍然没有长期发展自主品牌的底气和能力,中华轿车所采用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别人手里。

从前年开始,华晨进行战略调整,从“买技术”变成“自主开发为主、外部资源为辅”。而在这一思路指导开发下的骏捷轿车,已彻底扭转了华晨之前“有产权,没知识”的窘境。

“以前中华轿车的开发是‘交钥匙工程’,华晨做的只是外围工作;到了骏捷,就是联合开发了,华晨有个几十人的团队在斯图加特参与开发;最新款的M3,也是联合开发,但开发的地点已经从国外移到了沈阳,是国外技术人员到我们这里来‘打工’。”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华晨是既有产权也有知识。”

开拓自己的同时,华晨还善于应用合资伙伴的资源,与宝马在生产上形成良性互动。其中,尊驰、骏捷与宝马在涂装工艺中不仅实现了共线生产,检测线、试车跑道也是共同的。

与世界顶尖企业的“亲密接触”为华晨提供了学习成长的机会,同时能参照国际大品牌的技术、管理和标准,提升自己的水平。

骏捷持续热销,大批量出口发达国家,所有这些都表明华晨的自主复兴路渐行渐宽。对此,祁玉民此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单纯是某一款车型设计的成功,也不是市场炒作的结果,而是华晨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华晨已逐渐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高端”自主

一段时间以来,谈到发展自主品牌,人们言必称低价、低端战略,似乎不从低端产品做起,就搞不成自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自主品牌汽车几乎等同于技术含量低的小型车的代名词。

从一开始,华晨就决心打破这条似是而非的定律,走出一条具有华晨特色的“高起点自主创新”之路。虽然,第一代中华轿车受挫的事实证明,走自主创新的自主品牌之路并不轻松,但华晨仍然坚持走高起点路线,而这也是华晨深谋远虑的结果。

在祁玉民看来,华晨之前的国内汽车企业自主主要是低起点模式为主,即初期依靠模仿国外技术,然后再逐渐消化提高。虽然近年来部分自主品牌销量看涨,但这种模式存经常会存在车型陈旧、品质不过关等各种问题,最终给消费者落下“有品牌、无品质”的印象。

因此,华晨坚持高起点自主创新,即在开发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走自主创新的自主品牌之路。

祁玉民说,“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面临着底子薄、时间短、起点低等障碍,怎么跨越?高起点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从去年至今热销的骏捷正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产物。华晨通过利用国际技术资源,严格按照欧洲理念研发生产,从而保证了骏捷的高起点和高品质。

此外,今年年初,华晨推出国内首款1.8T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标志着华晨在发展整车自主品牌的同时,又开辟了发动机自主开发的第二战线。“得发动机者得天下”,从某种程度上说,华晨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占据了行业制高点,极大地提升了华晨自主品牌的形象。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华晨自主宣言》中,华晨将自主创新上升为企业的行动纲领。其中,“坚持高起点自主创新、自有技术、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更是被作为纲领的第一条着重提出。在经历了“是否自主”的试探阶段后,华晨由此明确了“如何自主”的战略方向,并在国内同类自主大军中划出了一条鲜明的华晨轨迹。

出口敢为天下先

自主品牌不仅要立足国内,同时也要面向海外,拓展两个市场,这是华晨自主道路中的又一特色。年初在华晨发布的《自主宣言》中,祁玉民提出,“坚持国内外两个市场并举,把国际高端市场作为检验自主品牌品质的试金石”。将欧美市场作为轿车目标市场,对于长期将第三世界国家作为出口市场的大部分国内自主品牌来说,确实是敢为天下先。

将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写进发展纲要,华晨的信心来自于去年在欧洲市场初步成功的事实。

去年年底,华晨与德国HSO公司签订了5年出口15.8万辆的中华轿车合同,使中华轿车成功登陆在排放、安全和法律条款等诸多方面要求最严格的德国。

今年3月份,华晨再次签署向俄罗斯出口8万辆金杯海狮的协议,稳固了华晨的出口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华晨在西南绵阳建设南方基地,很大一部分战略意图也是瞄准了海外市场。利用西南地区的地域优势,华晨将获得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跳板。  

至此,华晨“乘用车、商用车并举的3+1(欧洲板块、北美板块、俄罗斯板块+其他板块)海外布局”已逐渐呈现。

除了大力发展出口,华晨还在埃及、越南和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多家CKD出口基地。2007年,华晨预计将出口整车3.55万辆,出口创汇3.6亿美元。到2010年,华晨海外销量将占到整车销量的30%以上。

利润难题

仅是一年多时间,华晨就已经彻底从那个处于严重亏损、产品滞销、人心涣散的泥坑中脱离出来。骏捷热销、打造世界级先进发动机、巨额出口欧洲等一系列利好消息不断降临。对此,华晨已经定好了发展的基调,“2007年是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过渡的转型之年”。

根据华晨“两步走、翻两番”的“十一五”战略发展纲要,华晨计划今年实现销量30万辆,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完成第一个翻一番目标;到2010年,实现整车销售50万辆,销售收入800亿元,实现第二个翻一番目标。

在华晨集团产业布局中,华晨宝马、华晨金杯和沈阳金杯车辆制造3家整车厂构成主干,但这3家工厂布局都偏重北方。为此,祁玉民制定“南下战略”,在四川绵阳建立整车厂,形成“南有绵阳,北有沈阳”的双极战略架构。

然而,扩大产能、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项目都需要大笔资金支持,而这无疑给刚刚翻身一年的华晨出了难题。

虽然骏捷热销,但“华晨没有发财,仅仅是发展了,我们仍然缺钱” ,祁玉民日前坦言。正因为具有高性价比特性,骏捷才能够推动华晨跨越式发展,但另一方面,华晨从中得到的利润屈指可数,所以“仍然缺钱”。

同许多自主企业一样,资金成为制约华晨发展的一个重要缺口,而华晨面临的困难还不止于此:它不仅要保证自主品牌的发展,还需要与合资伙伴宝马保持对等投资,增加投资扩大华晨宝马的产能,毕竟,宝马的产能今年已经出现吃紧迹象。

如何实现利润和销售的双丰收,正是考验华晨的难题。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