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7 > 2007年第7期

艺术地生活 ——读《生活的艺术》

作者:
姬康
时间:
2014-12-22 17:06:55

  

中国人喜欢用数字总结同一个时代拥有的成就,这样就造就了许多并列第一,如元曲四大家、扬州八怪等等。民国写手甚多,其中笔者最喜读鲁迅、林语堂、郁达夫、朱自清四人。此四人文章又要分时来读方能体会个中滋味:春读朱自清,和风拂面,新柳绕池,颐养脾肺;夏读鲁迅,荷戈而歌,大汗淋漓,颐养腠理;秋读郁达夫,天高云淡,物我两忘,颐养心脑;冬读林语堂,如寒日煮酒,温而不燥,通畅筋络。

少年时,粪土诸侯,壮怀激烈,初读《生活的艺术》甚是义愤填膺:1937年日寇犯我国土,戮我国民,生死存亡之际,却还有人在美国撰写此等荒唐文章,大是不以为然,草草读过,视如敝屣。然,日前酷暑难耐,夜不能寐,翻出《生活的艺术》,一气呵成,阅毕,已是日上三竿,如饮甘茗,周身通畅,各色人等均能在其中找到快乐和帮助。

《生活的艺术》的魅力首先体现在文字上。如今的读者吃惯了各式文化垃圾,甚至连读书的气力都没有了,想要笑一笑就到电影院看看冯小刚的电影;如果没时间,就在家听听赵本山的东北话,与这些坊间草根“笑话”相比,被誉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先生认为“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林先生耶(稣)佛(教)孔(子)老(子)兼容并蓄,杂糅了红花白藕青莲十字架,一本《生活的艺术》脱颖而出,以通俗文学之笔法,诉中华之文化,全文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博君莞尔一笑,林先生笔下的孔子、老子、庄子都是那么鲜活而具有幽默感,仿佛是一本文字版的蔡志忠漫画,让读者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其次,《生活的艺术》可以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小资生活指南,吃喝拉撒,应有尽有,甚至可以作为一本语录来读,充满了箴言警句。林先生暗示我们能读懂《尤利西斯》不一定就是后现代,因为艰深并不代表智慧;他不会劝说热爱大自然的人都要去西藏净化心灵,因为房间里的一株折枝和几方怪石一样能换取生命中的感动;更不会说喜欢看《教父》的男人就有品位,因为也许他们只是喜欢其中的硝化甘油味道。

书中没有说教式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林先生认为时刻发现自己的庄子失之于“忘形”;情智勇兼备的孟子活得太累;潜隐愚钝的老子有些“老滑”,而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才是其中上品。陶渊明采菊东篱,逃避的不是人生,而是肮脏的政治。一曲《归去来辞》之后,诗人仅仅是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其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

为人处事应该秉承入则孔孟、出则黄老的中庸之道,以此为前提,人们才能享受到家庭、事业、生活中的诸般乐趣。

这种几千年来被人们反复提倡的中庸之道被林先生“老生常谈”之后,总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似曾相识,而又豁然开朗。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尘世的热爱和对神的敬畏,用林先生自己的话就是“这是一种将生活的美,生活的伟大和生活的神秘简单化的感觉”,书中这种基督教式的终极关怀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所能全部涵盖的了。这种既标榜“中庸之道”又暗含宗教情结的思想看似矛盾,实则与林先生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

与鲁迅、朱自清相比,林先生少年就读教会学校,没有受过蒙学,笃信基督;青壮年游学欧美,反而背离《圣经》,恶补国学;晚年定居美国,重归少年时信仰。西方宗教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作用于林先生身上。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使人在阅读《生活的艺术》时产生一种喝一口咖啡,配一口清茶的感觉。

另外,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方并不再是宗教狂热般的顶礼膜拜--西方将中国人自强图存的旗帜,变成临摹的教科书,进而成为反思中国现状的模板,尤其五四退潮之后,出现了一批从西方看中国的思潮,林先生一生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况,《吾国吾民》与《生活的艺术》就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一种尝试,两书都是看似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实则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反思孕育其中。

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深入探讨书中的思想体系,林先生自己曾说过:“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树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一言以蔽之,林先生所谓“生活的艺术”是如此简单--“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先生也只是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做一个无忧无虑、心地坦白、谦逊简朴、智慧而快乐的老人。

《生活的艺术》不仅帮助外国人认识中国,更能够帮助现在的中国人认识自己--原来自己能够这么可爱、可敬!

(本文作者系美国社会经济史美国城市史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

《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著

华艺出版社

(作者/姬康)【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