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车市下,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猜测和过度解读。上半年,北京现代完成销售51万辆,不及全年116万辆目标的一半,尤其是7月份,5万多辆的销量引发了不少非议,不少人在观望:曾经以速度为特征的高速战车怎么慢了下来?
信息化社会带来了海量资讯,硬币的另一面是,很容易一叶遮目以偏概全。还是以7月份为例,殊不知,北京现代当月零售量超过8万辆,更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经过过去大半年时间持续降库存,目前北京现代经销商的库存指数已经降到1.5~1.8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车市骤然变冷的气候下,北京现代通过减库存促使库存负增长,不仅大幅改善了经销商利益,也保障了主机厂的经营质量,实现了本年度内“低库存、高质量”的良性循环。
大手笔削减库存当然需要勇气和魄力,特别是对执行副总刘智丰来说,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就在不久前全新胜达试驾会上,刘笑言,从热气蒸腾的北京到呼伦贝尔,多少就像是从烧烤模式进入了速冻模式。
这仿佛也是今年车市的隐喻。年初以来,国内车市遭遇了始料未及的寒流,前7个月新车销售同比仅微增1.58%,与以往近乎两位数的增长大相径庭。
对于上半年出现的波折,刘智丰异常坦诚,他直言,今年确实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我们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重新认识自己,找准定位,蓄势待发。”他认为,任何企业一点问题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大方向、主流一定要积极向上。“市场调整从战略上来看也是好事,能让我们认真总结和分析,过去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客观来说,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阶段是不争的事实,不少汽车人也由此表现得忧心忡忡,但刘却依然豁达超然。他认为,车市出现小拐点,从战略上是好事并不是坏事。他自信,在迎合大势的步伐上北京现代从来就没有落后,总能找准节奏,顺势而为,踏准发展历程上的每一个节拍。而近年来对自身体系力的打造也日趋完善。眼下出现的波折,更有利于北京现代“重新找准自己”——调整定位、认清自己、蓄势待发,找准节奏。正如他此前所说:不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吹冲锋号,不在高昂的时候退缩,该拼的时候全力拼搏,该收的时候收放自如。这样的表白放在波诡云谲的2015年读起来更具有启示意义。
重构优势
回顾前7个月车市,除了自主品牌SUV异军突起外,其他板块表现均不甚理想。实际上,对今年的汽车大势,刘智丰早有预期,今年年初,几乎所有的厂家和去年一样都希望大跃进。北京现代年初已经预判到市场不好,是所有企业里面计划销量提高最少的厂家,目标只是增长了3%左右。尽管有所预期,但车市发展还是出乎人们预期,整体轿车市场的负增长、一线车企率先发起的价格战,都让车市雪上加霜。
如今总结看来,刘智丰直呼,有“三个没想到”。首先是轿车负增长幅度之大超过预期,虽然预料到了SUV对轿车的冲击,但从中高级轿车直至经济型轿车的全区间,各个细分市场的轿车都几乎同比下滑;其次是3月份上海大众与上海通用先后启动的官方降价,对疲软的市场而言无疑是釜底抽薪;第三,在轿车领域,低端轿车的降幅尤其猛烈。
对北京现代来说,更猛烈的冲击来自于SUV。尽管小型SUV ix25仍然供不应求,稳居细分市场前两名,但另外两款主力SUV车型ix35与全新胜达销量均不能令人满意。这其中有着多种主客观原因,对ix35来说,产品老化以及竞品集中都是直接诱因;对新胜达来说,丰田新款汉兰达的低价上市将同样以7座为卖点的新胜达打了个措手不及,致使北京现代SUV板块出现了罕见的滑坡。
对于辛苦打下的SUV江山,北京现代当然不会拱手让人。进入8月份以来,北京现代正展开一系列组合拳,誓言夺回失地。
首先是放下身段,对ix35和新胜达的定位进行重新调整。日前,一波猛烈的“官降”潮重磅来袭。北京现代对2015款ix35与2015款全新胜达的官方售价进行全面下调,其中ix35全系车型降幅达2万,全新胜达全系车型最高降幅达3万元。以诚意十足的终端让利重新定位产品,相对于其他车企的“小打小闹”而言,ix35和全新胜达的本次调整,可谓亮出大招。
另一方面是推出新的杀手锏全新途胜。刘智丰相信,不久前上市的全新途胜,或将构筑起北京现代新的增长点。
作为北京现代SUV车型的开山鼻祖,途胜凭借独特的“都市SUV”定位迅速取得成功,10年时间销量超过42万辆,刮起一股全新的风潮,开拓出北京现代SUV家族丰富的产品阵营,此后陆续推出的ix35、全新胜达、ix25都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全新途胜由现代汽车首席设计官彼得"希瑞尔亲自操刀设计,凸显了在设计水准上的又一次飞跃,体现出“流体雕塑2.0”的设计理念。在性能方面,接近一天时间、近300公里的驾驶体验让笔者对这款新产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搭载了车界领先的Gamma1.6T-GDi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7速DCT双离合变速器,让全新途胜在加速性、节油性上都居于同类产品前列;当然,更大的卖点一如既往,那就是丰富到令人咋舌的配置。在一款预计终端售价不过为25万元左右的新途胜车上,竟然密集排列着车道偏离系统、座椅通风加热等30万元以上车型都罕见的配置。
特别是在经历了包括城市拥堵、高速国道乃至off road路段的驾驶过后,新途胜的优势展示得更加丰富和全面。以至于在试驾过后的媒体沟通环节,即使是曾经试车无数的老记们也很难说出它的不足。
现场的反馈坚定了刘智丰的自信,他认为,凭借在科技性、安全性、舒适性等领域的全面提升,新途胜必将成为北京现代征战SUV市场的又一利器。
途胜仅是一个开始,以它为起点,北京现代拉开了下半年一系列强攻的大幕。刘智丰透露,下半年北京现代将在SUV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在已有的“组合拳”基础上,促使SUV产品矩阵更加密集、向心力更强,成为北京现代“D+S”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强大驱动力。通过对既有车型定位调整以及推出全新产品这样一套组合拳,北京现代有把握夺回失去的失地。
事实上,对市场有深入研究的人知道,虽然日系和德系为谁是紧凑型SUV市场冠军争得不可开交,但在覆盖全局更大的SUV范畴内,北京现代曾经是最大的赢家。凭借全新胜达、ix35、ix25和老途胜,高峰时期北京现代SUV总销量曾经逼近3万辆大关。
新途胜上市后,北京现代果断停掉老途胜,保持4款SUV的阵营。至于销量,刘智丰首次透露,他期望ix25与全新胜达能够达到月销售7000辆的水准,全新途胜与ix25达到月销万辆的水平。
在老产品定位调整到位、新产品上市发力后,刘智丰自信,北京现代将找回原有的优势,并在中国SUV市场继续保持领先。
双擎发力
对于SUV这类车型,刘智丰一直有着格外的偏爱。他认为,SUV提升的不仅是销量,更重要的是提振了企业的整个精神面貌乃至品牌形象。
早在5年前,北京现代提出了“D+S”战略,也就是通过大幅提升定位中高级车与SUV产品在整体销量中的比例,进而实现对品牌形象的改善和提升。
刘智丰透露,如果说上半年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小型车领域,那么下半年将尽全力提振D+S区间。“D+S战略从来就没有调整,提升品牌力是我们永恒的目标”。刘智丰的语气异常坚定,如何做强品牌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个方向上他从来就没有过犹豫。
对于当下车市困境,刘智丰早有预期。早在年初,北京现代就提出了“稳中图强、精益求进”的经营方针,在去年112万辆的基础上,将今年的销售目标“微增长”至116万辆。刘智丰认为,在市场过渡时期,汽车产业将呈现出结构转型、增速放缓、竞争升级的“新常态”。“从中国经济长期利好的趋势来看,短暂的经济调整,包括车市下滑都属于正常表现,是为了打破发展瓶颈,冲破经济下行压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刘智丰说。针对此“新常态”,汽车企业必须顺势而为,一方面从战略的角度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找准节奏,结合市场的发展迅速跟进反应。
更具体措施表现在,着力打造北京现代的“双引擎”。从“产能双引擎”到“产品双引擎”,北京现代在产能建设、产品规划、销售网络、品牌战略等方面,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方面,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上半年,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沧州工厂、第五工厂重庆工厂相继开工建设,为企业发展积蓄新的力量;另一方面,随着第九代索纳塔以及全新途胜亮相,为产品及市场竞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虽然刘智丰本人依然谦逊,对于上半年业绩他自我评价为:不好不坏。实际上,前6个月北京现代在各个细分市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其中,瑞纳销量荣登小型车榜首;名图同比增长17%,销量名列中高级车三甲;朗动同比增长16%,是为数不多没有改款且保持同比正增长车型;ix25仍然供不应求,稳居细分市场前两名;第九代索纳塔价格仍保持稳定…
更具说服力的是,北京现代销售排名继续稳居行业第4。前不久接连拿下两个行业大奖,继第九代索纳塔创C-NCAP有史以来最高得分后,凭借812分的高分,北京现代蝉联J.D. Power奖项SSI第一名。(作者/管宏业 节选,原文载于《汽车人》杂志9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