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正向开发,已经成为今天自主品牌的共识,但并不代表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和魄力身体力行。
正向开发背后,应该有什么观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体系支撑?这是现任奇瑞汽车副总经理、汽车研究总院院长陈安宁已经致力和正在致力的事情。
打造通用平台
正向产品开发。这个在西方是顺理成章的事,在中国自主品牌则比较困难。大都走一条逆向开发之路。有着丰富经验的陈安宁在奇瑞转型期的加盟,显然被奇瑞寄予厚望。
“过去5年前和10年前,那个时候做车就是简单的复制,我也出不了什么力,因为我做的事情就是开发最新的产品,是市场上没有的产品,在创造和创新产品。所以就没有过来。”他解释道。
这也代表了奇瑞研发“梦之队”大多数人的心声。“我们要按照国际标准和行情打造机制流程,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我们可以花钱买一个设计公司,但如果这个公司没有正确的机制和流程,那么它是没有用的,所以梦之队也要和流程机制以及组织机构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梦之队就是一个装饰。”陈安宁说。
但是正向研发能力的建立与支持,不仅需要体系的确立、随后更需要研发流程再造和庞大的人才与基础数据库支持,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工程。当然,能够将一个本土化的企业快速统一,并结合国际的先进体系来发展,这个过程本身也需要科学体系来支撑。
在陈安宁的理念里,做产品,做好产品,必须是一个从源头上就要认真的事情,只有在每一个过程中都坚持科学开发、正向开发,才能真正把握未来。正向开发,为企业全面把控产品、升级换代做足了基础,通过共用平台,衍生产品,也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创造附加值。
前瞻性的眼光,这在某种程度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命运。
着重长久发展
但是,与正向开发相比,汽车研发的逆向工程最大的特点是“研发”速度快,出产品更快。这一过程,是每一个进入汽车行业的新晋者都无法绕开的阶段。
而正向开发需要庞大的人、财、物支持,并且研发周期长、出成果慢,包括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等立志要构建正向研发体系的本土企业,从一开始,就注定面向市场短期诱惑的销售体系与着眼于长期规划的研发部门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那么,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状况下,会不会有一个更现实的路径,正向开发和逆向开发并举,等正向开发达到一个成熟阶段的时候再完全摒弃逆向开发,这样是否能够不失掉市场的一些份额和机会,会不会更加现实呢?
在陈安宁看来,逆向开发更实惠,更容易见效,这是现实。正逆向并举的方法奇瑞已经用过了,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但是至少不能说是成功。现在的竞争比较充分了,没有一个企业有这样的实力长期生存,而且市场也不会给这样的机会。现在要往后发展的话,这种模式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企业走两条路的模式是非常愚蠢的办法。
自3年前加盟奇瑞,分管整个研发工作,陈安宁将在海外多年积累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运用到奇瑞的产品研发和研发体系建设中,近几年他带领团队着重对奇瑞的研发体系和组织进行整合,优化了研发体系、完善了设计开发流程,致力于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提高竞争力之中。现在一切都已经渐入佳境。
艾瑞泽7便是正向研发的果实。在陈安宁看来,艾瑞泽7对奇瑞的意义,不止是一款车型,更是一个平台、一个体系、一套流程。艾瑞泽7不仅是奇瑞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将是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产品。
“我说真话,不是跟你们开玩笑,这几年我非常快乐,我们享受这个过程:把一个中国的企业变成一个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企业,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陈安宁笑着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