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毛式策略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6:16:23 作者:马胜娟

近日,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名单,中国重汽名列其中。

作为中国重汽总裁的蔡东,荣光之外有了更重的责任。走近这位20岁进入汽车圈的“江南才子”,分明让人感到了从容的力量。

而在西方各派思想充斥中国车企战略决策层的当下,蔡东却坚持用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因为中国的,才是最合适的。

汕德卡问路

他提起毛泽东的迂回战略,觊觎全球市场的野心不是喊出来的;他提起中国商用车从大到强的艰难,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他自信满满,用一款中国重汽自主研发的重卡投石问路,“好玩的事情刚刚开始”,只要国家能规范竞争体系,中国汽车就能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发展,目前只是黎明前的必经阶段。

目前的中国商用车市场,正从传统的价格比拼逐步转向技术竞争。如蔡东这样具有决断力的技术型企业负责人,最先感受了这种转变带来的挑战,在他的主持领导下,“斯太尔王”系列、“金王子”系列、“HOWO”系列以及军用越野车等130多个新产品逐步开发;码头牵引车、三桥驱动自卸车一一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9年,与德国曼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预示着中国重汽的科技创新之路进入新轨道,曼的最大善意则表现在技术导入方式近乎“半卖半送”。两年后,两家公司联姻后推出首款卡车品牌——汕德卡。作为2011上海国际车展的“处女秀”,汕德卡吸引了诸多媒体的关注。

中国重汽与曼公司共同将汕德卡T7H定位为中国制造的全球版重卡。它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曼D20-430PS发动机,匹配中国重汽16挡铝合金壳变速箱。国产化曼单级减速桥速比3.08,采用SKF轮毂单元轴承、盘式制动器、奥利康制锥齿轮、桥内齿轮油过滤装置,结构和配置上保证了150万公里无大修。

作为100%的“中国制造”,蔡东对这款汕德卡自信满满:“我希望汕德卡能成为当今中国最优秀的重卡,其品质、配置、性能能够适应全球的需要。”蔡东表示,他对国际化这样的字眼谨慎而自信,做好当前的事情是他的做事原则。

据蔡东介绍,汕德卡T7H将于今年12月在济南投产,2012年起分别于国内和海外进行销售。预计到2018年汕德卡年销量将可以达到20万辆,其中在中国销售16万辆。销量和利润大幅增长是一个企业兴奋的指标,而代表着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的汕德卡只是蔡东以及中国重汽投石问路的第一步。

出口渐进路

近期,中国重汽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际化营销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今年一季度实现重卡销售3039辆,继续稳居国内重卡行业的第一位。2007年至2010年,仅中国重汽自营出口就达5.1万辆。今年一季度,中国重汽国际市场开发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各出口部人员扎实开展区域性国际营销工作,国际市场定单不断;二是新产品赢得国际市场认可,HOWO-A7产品实现大批量出口;三是国际市场板块细分策略效果显著,产品定单实现了点多面广的良好区域市场互补局面;四是高度重视系统用户,重点用户服务工作扎实到位,也因此赢得了非洲客户一次性1500辆的大单。

滤去国际市场上传来的不断令人惊喜的销售数字,蔡东微笑,他的睿智隐藏于不见声色的低调中。“没做到的事情最好先不要说。”他深谙中国要把车卖到世界去并不会朝夕见分晓。海外市场的开拓需要服务和配件体系的恒久支撑。而中国重汽需要和正在做的就是一步步建立健全自己的管理体系。“现在整个行业的短板在管理”。蔡东认为,整个行业在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上与欧美先进企业差距甚远,曼集团在品质管理体系上的严谨给中国重汽上了重要的一课。

他借用毛泽东主席的军事攻略来说明中国重汽的立场:“长沙是目标,并不一定要先打长沙。”和曼的合作是增长实力的契机,当有了足够的技术、产品支撑,把车卖到世界去就顺其自然了。一个摩洛哥只有1000辆的销量,但是可以保证稳定的销量。蔡东相信,这样的摩洛哥模式复制到全球的时候,中国商用车的销售网络、服务体系已经铺设妥当。

2009年蔡东被评为“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在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对技术进步的不懈追求,使他成为中国高端重卡的技术领军人物。”这样的赞誉对一名汽车人来说,已奉为经典,而蔡东追求的其实更多。

(作者/马胜娟)【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