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瓦兰:白衣骑士的谢幕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5:50:30 作者:陈瑶

 

当一家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总是希望能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就像当年IBM的郭士纳,或者是苹果的乔布斯,当然,还有福特汽车的穆拉利。不过,菲利普·瓦兰似乎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作为救火队长,他努力让PSA集团能够在偏离的航道上回归正轨,但最终的结果,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意思。

“我个人的光芒与色彩,我想这个走到哪里都不会有所影响。”面对抵达巴黎的中国媒体团时,菲利普·瓦兰表达得很直白。显然,他希望为自己的离任背书。这当然在情理之中。

已经过去的3月31日,瓦兰正式卸下了战袍,转为所谓的“临时顾问”。以雷诺集团二号人物身份出走的CarlosTavares(唐唯实),将开启新的PSA时代。

  5年。谢幕的最后一站,瓦兰落点在中国。正如履新时,他将重生的希望,押宝在此地。颇有点宿命的意味。在中国,因为PSA集团的战略转向,中国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某种程度,这里是PSA的最后救赎之地),所以,中国舆论将瓦兰视为“聪明的CEO”,但在欧洲,自2009年正式掌舵PSA集团以来,已经数次传出瓦兰将下台的消息。因为,PSA在债务亏空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毫无汽车经验的背景下,瓦兰的命运,与福特穆拉利相比,乃至与菲亚特的马尔乔内相比,都更为逊色。他的声望,并未在PSA集团超越自己所能达到的顶峰,尽管他在法国普基集团、康力斯英国—荷兰钢铁冶金集团,都有力挽狂澜的点睛之笔。但好运气,应该是就此为止了。

擅长资本运作与项目并购的瓦兰,遇到了最不好的机遇。在他的主导下,PSA退出了大把烧钱的勒芒24小时拉力赛,变卖了香榭丽舍大街的总部大楼、出售了旗下两家汽车租赁公司,更提出了关闭法国境内多家工厂的计划。然而,欧洲汽车市场整体衰退,依然让瓦兰的努力显得成效不佳。

  PSA之路,即使再大刀阔斧,他都没有得到PSA股东们的满意,甚至在整个欧洲汽车行业,他所获得的质疑也是最多的。在香榭丽舍大街被出售的总部大楼,不能有效缓解停滞的资金流,范儿成为大家指指点点的敏感话题。至少对于标致家族而言,这是让族徽蒙羞的明证。

瓦兰的CEO之位,一直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最终的保住,还得靠标致家族的力挺。某种程度,标致家族实在也无人可选,在最危险的时刻,保证军心稳定,并确保此前所行决策的可持续性,才是当务之急。

“PSA集团正面临转折点,我们确实经历了历史最艰难的时期,但是,在一系列决策的推动下,我们将走出困境。”

在回应中国媒体团的疑问时,瓦兰用了“将来时态”的回答。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外交辞令,但是,这的确也是瓦兰为PSA集团留下的现状。至少,这位“白衣骑士”沿袭了他一直以来的管理风格和战略思维,只是PSA集团,未能让他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法国公司“自我”文化的强势下,以及接踵而来的危机面前,瓦兰的很多变革措施,也只能简化为“救火行为”。由于顽疾重重,简单的救火,尚不能给予PSA集团裂变的生命基因。“刮骨疗毒”的方子已开,中国市场将成为关键的药引。所幸,瓦兰让这味药引,逐渐渗入到了PSA集团,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吗?

  对中国市场庄重的承诺,能够概括瓦兰在PSA集团的管理主线。但是,在获得中国的肯定之后,他在法国是否能获得职业经理人应有的评价,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巴黎之行的一个细节是,一直以“严肃”面目示人的瓦兰,这一次却少有地露出了笑颜,以致让采访过他多次的中国记者们,感觉到些许不适应。

瓦兰谢幕的笑容,意味深长。是自我肯定,还是释然转身?无从而知。但至少,他在中国市场画出了PSA未来的蓝图,尽管这在欧洲依然还是一个有争议的决定。更乐观地来看,全球汽车合作模式的固态,或许已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