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事件的发生,其实并不偶然。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整个社会的正义感和公民意识才是杜绝恶性事件、改善冷漠环境的根本。
◎ 《汽车人》评论员 刘葳漪
6月28日11时,上海市徐汇区浦北路近桂林西街人行道附近,29岁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持刀砍伤3名男童及1名女性家长。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当场被捕。遗憾的是,2名受伤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件事在中外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引发了很多观点和探讨。
无辜的孩童被害,触动了社会心理最柔软的部分。每每恶性事件发生,面对灾难的能力以及社会修复的能力都取决于每个人心怀希望继续生活的勇气,取决于我们从悲伤与愤怒中寻找改善的途径。
无独有偶,在上海男童遇难之前,山东烟台芝罘区幸福中路8路车终点站附近,一男子驾驶叉车疯狂撞人,多方制止未果,事故造成1人被撞身亡,10余人受伤,多辆车受损;4月27日在米脂,米脂县第三中学的学生在放学途中被长期失业在家的凶手恶性袭击,19名学生受伤,9名学生死亡;6月22日15时,陕西西安西咸新区302路公交车发生持刀伤人案件,嫌疑人辛某将10名群众捅伤,据警方通报2名重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以上消息均来自当地公安部门的官方通告原文)
这些偶发事件,其实并不偶然。对生命的漠视,普遍的惊恐与悲凉在社会中有所蔓延。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杀人凶手如此绝望,案件伤亡如此惨重?
在这个社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是什么样,这个社会就是什么样。你若正直,社会必将公正;你若作恶,社会必将不义;你若麻木,社会必将冷漠;你若失去底线,崩塌的不止是你一个人。那些“天堂里没有XX”的屁话,以后不用再扯了,穷人没有出路,富人就没有安全,要想有一个安全的社会,必须特别重视穷人(也就是所谓底层人员)的生存问题和他们的基本权益。在欧美,在日本,恶性事件发生后,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再发防止”。日本的政府、大企业都有此文化,建立了严格的防止再发制度。不去追责,不去反思,永远没有什么天堂。
再发防止——即出现问题后,不是简单地描述错误,这样很难保证下次不发生类似错误,要有一系列保证不再发生同样错误的措施。责任部门应立即采取临时对策,使不良现象处于受控状态。然后认真查找产生不良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个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若干具体措施,逐条落实。
媒体们一年到头追逐着马化腾、马云、李彦宏这些财富新贵,他们和哪个女明星同台都是新闻。殊不知在四川省大凉山地区还有着“人畜同屋,一年只吃几次肉”的最贫困群体。起点、机会、资源、权益等等都会对财富的积累产生影响,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社会也有逃脱不了的责任。绝对公平的环境肯定不存在,但至少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是人人期盼的。
记得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说:中国的中产阶级还很幼稚,对自己根本利益在哪里不清楚。以为只要有一个房子,开豪车,老婆孩子怎么怎么样,就行了。实际上如果社会不完善的话,个人前途是没有保证的。
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有没有基本的正义感?有没有基本的公民意识?这才是杜绝恶性事件,改善冷漠环境的根本。正如甘地说的,我们要改变世界,应该先改变自己;我们盼望世界和平,不妨先和自己和解。
写到这儿,要隆重推荐查理·路易·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这本书1748年在日内瓦出版。它不仅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也是学术界最重要的书籍之一,2014年,《论法的精神》入选“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
孟德斯鸠最大的政治理论贡献在于它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即要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组成国家。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这也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
此外,《看懂中国贫富差距》是一本出版于2011年9月的书籍,由徐滇庆、李昕编写,今天读来仍有借鉴意义——贫富差距恶化有可能割裂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汽车人》评论员/刘葳漪,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