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记者|卢山
今年3·15的大棒打在汽车售后上算是打在了痛点上。
虽然说,汽车售后乱象不是经销商的单方面原因,但多收费乱收费,过度保养维修确确实实已经成为中国人用车的一个顽疾。这次3·15集中曝光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消费者对汽车技术的不了解,是支持经销商能够一直这么干的重要原因。但更核心的,是竞争的缺乏。没有竞争的核心原因,则是由主机厂主导的技术封闭和产品封闭。
过去主机厂的维修技术资料是核心机密,也是支撑经销店维修立命的本钱。那些第三方维修点身怀绝技的“主厨”,往往也是4S的技术高手出身。产品封闭则决定了被授权的原厂零部件无法进入第三方市场。尽管拜各种汽配城和某宝所赐,从机油到空调滤芯到轮胎,汽车几乎所有的零配件都可以在这些地方买到,但质量如何,是真是假,这水太深,谁也不敢打包票。
所以,除了少数比较懂车的用户敢于在便宜的第三方维修点保养维修,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不管是在保内还是保外,即使明明知道价格贵,但出于破财免灾的心态,仍然会老老实实的选择去4S店。
这种消费习惯的养成,也让经销商形成了“卖车不赚钱,维修赚大钱”的固定经营思维。一辆差不多100万的奥迪Q7,现在经销商可以直接让利25%,明摆着赔本赚吆喝的生意,支撑经销商做下去的理由就在后市场里。
不过,这种销售维修倒挂赚钱的日子就要到头了。去年年底,10部门联合发文《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关键就两点,第一,要求主机厂向第三方维修点公开维修资料。第二,允许原厂配件进入非授权流通领域。
这个《意见》的出台,彻底打破了原来主机厂所打造的封闭生态环境,也几乎断了4S店的命脉。由此可以预见,一直蠢蠢欲动的第三方服务市场,将很快迎来一大波机会。几年前一汽马自达销售副总辞职下海开办好快省,投入后市场蓝海。如今来看,不得不佩服当初他的超前眼光。
高品质第三方服务商的出现,对车主来说无疑成为了一个巨大利好。原来4S店的优势正在消失,而第三方的服务创新,加上有保障的技术和配件,已经足以驱动他们用脚投票。如果这些经销商不能用服务留住客人,未来你也几乎找不到理由再买车之后重回4S店了。
同时,这次3·15的揭伤疤行动,即是对传统4S店又是一次重击,但或许也能够成为一个契机。
随着节目的播出,几家被点名的企业都快速发布了彻查公告,要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而销商的利益也同样需要保护,这次3·15的曝光或许将加速倒逼车企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重塑,也让原来倒挂的盈利模式回归正常。
而垄断打破的汽车后市场,将是一个近2亿用户,每年还在以千万量级递增的高达数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回归到各自正确位置的主谓宾,也该把心思用回正道,在各自的领域里搞搞新意思了。(作者/卢山 责编/吉盼丽)【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