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现场】最后一辆凯越挥手说再见

汽车人传媒 2016-08-09 08:54:49 作者:吴毓

最后一辆凯越下线,不是一次仪式,更不是一次典礼。如果一定要有个名目,我更愿意称它为聚会,一次家庭聚会,一次关于送别的家庭聚会。

《汽车人》记者 吴毓

8月8日15点58分,一辆银色的凯越驶下了上汽通用金桥工厂的Care线。这条约50米长的Care线是总装车间的总检工位,新车驶过这里,意味着生产已经完成了99%。过去的十三年中,有268万辆别克凯越从金桥工厂下线。但这一次,这辆银色的凯越后面再无“跟随者”,Care线也完全停了下来。它,是最后一辆别克凯越。

上汽通用总经理王永清在最后一辆凯越下线仪式上市致辞

朴素的下线仪式很快结束,一直默默坐在前排的别克市场营销部部长包晔起身上台,轻轻抚摸凯越的车门、车身,那神情倒像是在扶摸囡囡的头顶。包晔随后穿过仍然停止的Care线,在整齐排列的黄色格栅中熟练地打开一段可以伸缩的栏杆,径直步出了总装车间。2003年4月,时任总装车间主任的包晔曾迎接第一辆别克凯越在金桥下线。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十三年后,他还会亲自送别凯越。

凯越国产,

上汽通用体系能力由此提升

对于上汽通用的“老人”而言,凯越早已不是一辆车,倒更像是家里的兄弟姐妹,见面可能没什么可聊的,但那浓于水、融于血的亲近与亲切,却是任何语言无法描述、任何人与事也无法替代。

2003年,别克凯越正式上市

1998年下线的别克新世纪轿车,奠定了别克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地位;2001年上市的别克赛欧,撩动千万个家庭的购车梦,奠定了别克品牌在中国的用户基础;而2003年出道的凯越,则是别克品牌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上汽通用体系能力的建设者。

2004年,别克凯越HRV活力登场

包晔仍然记得,别克新世纪下线时,从底特律沃伦、德国吕瑟斯海姆来的专家是拥有绝对权威的“教练”,从“怎样做”到“怎样做好”,从“为什么这么做”到“为什么不能那样做”……一招一式、毫无保留地传授。至别克君威下线,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已经初步拥有年度改款的能力;到别克凯越下线时,设计、工艺、质保、生产等各个环节的主管,都已经拥有“用户意识”、能够“独立思考”,可以与“教练”一事一议地讨论甚至是争论。

2005年,别克凯越旅行车丰富家族型谱

当年凯越项目的参与者,今天大多已成为上汽通用各基地、各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正是那些为凯越顺利下线而不眠不休、艰难困苦的日子,推动上汽通用的人员能力得到提升;也正是从凯越开始,上汽通用的体系能力逐步加强,奠定了今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

凯越停产,

别克品牌从此可以轻装前行

在外人看来,“停产凯越”绝对是一个纠结的选择。一方面,即使不做任何推广,凯越单月至少有万辆的销售,全年达到14万辆的成绩轻轻松松;另一方面,别克“品牌向上”的需求日趋迫切,终端交易价格6万至8万元的凯越已有“拖后腿”之嫌。

如果有人说,从2014年9月上任伊始,包晔就已经开始筹划“停产凯越”。我的态度是宁愿信其有,主动地调整总要好过被动地压缩。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豪华品牌入门车型的终端交易价格不断下探,携品牌之威不断拓展新的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借全球化之便,召集全球供应商、提升产品力,不断推动产品向上进军。上下挤压的结果是,中级车市场销量萎缩,紧凑型车市场份额虽然不断扩大,但经销商赢利能力却逐渐下降。

2013年,别克全新凯越上市展现了上汽通用强大的体系竞争力

至别克全新英朗、威朗以及威朗GS上市,别克已经逐渐在中级车市场构筑新的支点。数据显示,英朗的单月销量已超过3万辆,单一车型半年销量冲至中级车三甲;别克品牌今年前六个月累计销售56.9万辆,再次“跨越百万”已经不是问题。

包晔的逻辑足够清晰,未来的别克品牌会从高档SUV、高档轿跑、高档MPV以及新能源产品分别发力。现在,正是凯越停产的最好时机。别克品牌会“轻装前行”,以求更加卓越。

凯越回归,

会应用全新平台拥抱年轻用户

凯越“走了”,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

最后一辆凯越驶下生产线,但凯越品牌肯定不会消失。这个品牌拥有268万用户的信赖,即使上汽通用家大业大,即使别克品牌已拥有英朗、威朗,也不会轻易放弃“凯越”。除了全新英朗、威朗系列车型之外,别克一定会有重产品品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可以预计,使用全新平台、拥有全新设计、拥抱年轻用户的凯越已在路上,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一辆凯越驶下生产线,但留下的市场空白肯定不会交给雪佛兰。如果说,别克与雪佛兰的品牌定位、细分市场此前曾有“高下”之分,甚至引起了用户人群的混淆;未来的别克与雪佛兰一定会重新明确品牌文化、产品定位,就像踢足球还是打篮球、点一例腊味双拼煲仔饭还是来一份四喜披萨……只关于个人喜好,而无关年龄、财富、阅历甚至健康。

凯越停产的仪式简单而朴素。上汽通用的高管一个不落的全部到场,从总经理王永清到党委书记赵雪林,从执行副总经理柏历到副总经理施弘、贝鲁克、叶彪、马凯茂……都没有系领带。凯越要“走了”,他们来送一程。

最后一辆凯越下线,不是一次仪式,更不是一次典礼。如果一定要有个名目,我更愿意称它为聚会,一次家庭聚会,一次关于送别的家庭聚会。

送别,是为了他日的遇见。(《汽车人记者/吴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