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杂志记者张敏报道) 这一次,任勇又下了一盘好棋。
10月18日,东风日产第四工厂大连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建成15万辆整车规模,投放的第一款车型为新奇骏,未来二期建成后将达到30万产能规模。大连工厂不仅是东风日产全国第四个生产基地,也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乘用车整车生产基地之一。
棋落局定。《汽车人》面前的任勇,看不出太多的兴奋。作为东风日产的掌舵人和精神领袖,早在很多年前,他或已经把这枚棋子摆放的位置思虑过千万遍。
从2003年6月16日东风日产成立,到2014年10月18日大连工厂投产,短短11年时间,东风日产不仅迅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以行业瞩目的发展速度实现了从自立到自主的蜕变,缔造了当前四大基地遍布全国的产能格局。旗下的产品品牌,也从最初的单一合资品牌,到日产与启辰双品牌比翼齐飞。每一步,都走的这么恰到好处。这很大程度依赖于任勇。身为东风日产副总经理和中方一把手,任勇的全局观和决策力,让东风日产受益匪浅。
▍东北跳板
寻找“在东北地区的存在感”是任勇带领东风日产布局大连的初衷。目前,东风日产在华南市场,尤其是广州大本营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4%—15%,但在哈尔滨却只有3%,长春则为4%。这当然不会让在市场中所向披靡的东风日产甘于现状。
在任勇看来,一个新工厂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会影响市场的开拓。“我们希望大连的存在能够是我们在北方市场取得更好的攻城略地的条件,也借助这里的影响力让我们在北方市场取得一个更高的战略地位。”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东风日产制定了“北上战略”。与一汽-大众“南下”,上海通用“西扩”相同,东风日产“北上战略”也是为了形成多区域生产布局,从而快速有效地覆盖全国市场。
任勇向《汽车人》介绍,目前,东风日产在大连的市占率占全东北最高,达到9%,在辽宁省的市场占有率如今已经提升至了7%,其区域影响力得到了初步体现。与此同时,大连也作为东风日产电动车试点的首批城市,目前启辰晨风供不应求,至今还有200多的订单没有交车。
未来随着大连工厂的投产,其在东北区域的影响力还将日益增强。依靠大连便利的地理优势,东风日产大连与花都工厂“南北呼应”的协同效应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而大大降低物流及运营成本,拓宽了东风日产在弱势区域提速的可能。
▍步步为进
早在今年3月,东风日产累计产销就已达到500万辆。同时,产能建设也在提速。截至目前,加上新增的大连工厂15万辆的生产规模,东风日产品牌年产能已经达到了135万辆,其中广州、郑州、襄阳工厂的产能分别为75万辆、20万辆、25万辆。未来,随着大连工厂二期工程和郑州工厂扩建工程的完工,东风日产年成能最终将扩展至150万辆。
2003年6月,东风日产成立。同时,东风日产第一款轿车“阳光”下线。任勇和他的团队凭借其对未来市场前瞻性的洞察,导入了全车系车型,形成东风日产强大的产品格局。
事实证明,正是在车型导入上的前瞻性格局观和大胆创新的突破,才能为东风日产2009年后的汽车市场大爆发奠定了产品基础,使其从众多车企中脱颖而出,快速跻身乘用车第一阵营。
任勇认为必须洞察先机和顺应潮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满足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需求:“要做到第一就不能只是继承。随着中国工业体系力和市场的成熟,利用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创立一个属于东风日产自己品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0年9月8日,就在东风日产第200万辆下线的同时,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震撼发布,东风日产进入“双品牌”运营阶段。
正是这种步步为进的精心布局,东风日产在产能、产品、品牌格局上总能领先半步。很多时候,一个企业的成功,快出的半步已经足够。
领先的背后,是东风日产强大自主研发实力和全价值链体系力的有力支撑。“做根植本土的国际化企业,就必须在产品核心技术的设计研发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任勇说。
做企业是立足长远,还是着眼当前?“冷风吹得热汗流。”在任勇看来,2014年对于东风日产来说不是一个大年,今年9月份东风日产的销量更是同比跌幅达到18.6%,这一方面是由于竞争所致,另一方便也有自身的规划所致。
“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经销商降低库存,让经销商轻装上阵,来迎接到春节前的销量考核,请大家关注东风日产这个月的销量。”任勇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连工厂的投产,东风日产产能已经达到135 万辆,跨越100万的产销规模后,东风日产如何在营销体系做更深层次的优化?
“数字营销部在两个月后会有新的消息宣布。”任勇透露,内容涉及与客户的沟通,如何看待公共平台的流量,实体店和虚拟店的关系⋯⋯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10年的微增长时代,有机遇,更有挑战。对于经历了中国汽车市场“黄金10年”的车企们,如何走过新10年,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格局观。 (来源:《汽车人》杂志记者张敏 本文系汽车人网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网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