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6分钟,行驶320公里”这句话是不是特别像那句耳熟能详的手机广告,说的却是东芝最新的快充技术。虽然这条信息已经不新了,但能够登上微博热搜足以证明大家对电动车充电的关注。
◎ 《汽车人》记者 邢秋鸿
电动车发展至今,最大的阻碍来自于电池技术。如何提高电动车行驶里程、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控制充电时间等等问题,成为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共同问题。谁能解决就意味着谁将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而近期的一条微博热搜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充电6分钟,行驶320公里”,被绯闻八卦充斥着的微博热搜竟然出现了类似那句耳熟能详的手机广告语,说的却是东芝新一代车用锂离子电池。
微博上说,最近外媒消息称,东芝已经成功研发新一代车用锂离子电池(SCiB),其具备能量密度高、充电效率快等优点。该电池技术只需充电6分钟就能达到90%的电量,基本与加油一样快。
事实上,这并不是近期的消息,该新闻可以追溯到2017年10月。彼时,东芝就已经宣布可以做到充电 6 分钟行驶 320 公里,并计划于2019年实现商用。时隔三个多月再次被提起,竟然已经上了热搜,这也足以证明电动车充电问题或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业内人士关注。
再将视线转回快充这件事本身,东芝最新的快充技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第一,充电 6 分钟就能达到90%的电量(约为 320 公里),几乎跟加油一样快,如果能够商业化,对于电动车的发展是巨大的推动;第二,新一代超级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5000次之后,依然能保持90%以上的电池容量,这就意味着质量和耐用性有所保证,毕竟很多时候,快充是以损耗电池使用寿命为代价的;第三,在零下10℃的低温环境中也能实现快充,在零下30℃仍可正常使用。换句话讲,除了在某些极端环境下,电池正常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从官方消息来看,东芝的新一代车用锂离子电池可以兼具快速充电、高能量密度、耐用这三种在电动车领域极为宝贵的性能。但实验室与商业化之间的距离就像理想与现实,美好的愿景也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
首先,实验数据能否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也达到相似的数值,还是问号。这就像车企们推出的概念车,很多时候,概念车很炫酷但实际的量产车型可能会相距甚远。
其次,商业化需要控制成本,看似完美的电池能否走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价格,也就是消费者愿意为该项技术所付出的价值。如果说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难以达到成本,或者有其他的方案能够解决如今电动车充电慢的问题,东芝的这一电池技术可能最后会止步于实验室。
再次,快充领域的竞争早就开始。以色列初创公司 StoreDot 2017年5月就展示了5分钟充满一辆电动车的技术,而且该电动车续航能力达到480公里。瑞士ABB集团研发的TOSA电动客车20秒就能完成充电。现在就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合理的价格抢占市场。
电动车充电问题和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趋势发展至今最令人头疼的两个问题,但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殊途同归。若快充能够在实践中与加油时间相差不多,那就相当于一次性解决了这两大问题,对于电动车而言将是质的飞跃。(《汽车人》记者/邢秋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