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心知肚明,美国发动贸易战有长远的战略考量,着眼点并非单纯的贸易问题。即便短期内偃旗息鼓,长期则可能由于某种因素重新激化,并可能持久化、复杂化。
文/《汽车人》黄耀鹏
北京时间12月13日23:00,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发布会上,参加谈判的几位副部长回答了记者提问。
两年多以来,尽管舆论已经习惯于中美在贸易问题上打打谈谈,但这是20个月以来中美达成的第一个协议。尽管只是“第一阶段”,只是“文本一致”,但仍不失为重要进展。
在发布会进行途中,特朗普的推特连续更新两条。其中之一是:“原定于12月15日的关税不会收取,因为我们做了交易。我们将立即开始第二阶段交易的谈判,而不是等到2020年选举之后。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惊人的交易,谢谢!”
其二是:“我们已经同意与中国达成一项非常大的第一阶段协议。他们已经同意进行许多结构性改革,购买农产品、能源、制成品等。25%的关税将维持原样,其余将减为7.5%。”
特朗普提到的最后两个数字,一个是对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25%关税在“当前阶段”照旧;而此前对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15%关税则减为7.5%。分阶段调降关税这一点,中美表述一致。
三个细节
两方面消息联合起来看,再加上后续的系列反应,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首先,是协议表述。双方对协议的事后表述,存在温度差很正常。以往都是美方先发布,中方随后,或者双方约定同时发布;但这次不一样,中方在不同寻常的时候(接近午夜)召开发布会,却又因某种原因推迟了半小时(原定22:30),而美方直到北京时间14日中午,都没有正式的发布会。特朗普的推特算是一个回应。
双方都表述协议中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是常见的。双方可能约定不对外公布文本细节,这说明谈判本身是艰难的,双方都面临国内要求“赢得谈判”的压力。
其次,是市场层面的反应。A50和离岸人民币快速拉升后又跌急速跌下来了。有意思的是,获知双方达成协议的消息后,美股迅速拉涨,然后很快回吐,收盘几乎没有变化。
有舆论解读称,中美投资者“都有些失望”。因为两边投资者都认为,减半是所有关税的减半,而非只针对其中的一部分。中方也没有像上次一样,承诺购买500亿美元农产品。双方这一阶段协议,仍须行动对行动。如果美国再度掀桌,双方又将回到原点。双方对对方的期待,已经变低。这是好现象,和西方经济学界认为的、中美贸易争端将“趋于缓和”的调子一致。
再次,谈判的几个方面,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绝大多数都是针对中国这边的义务,而美方则只需要调降关税。不过,中方守住了“自主改革”和制订制造业战略规划的底线,这涉及到国家主权。
问题是,关税作为美国强有力的筹码,是美方生造出来的,再作为交换条件,这本身就立于不败之地了;而中国的筹码是扩大进口,特别是农产品、航空产品和汽车及零部件。
汽车产品贸易的地位
这几样东西里面有区别。譬如,大豆对中国来说不可或缺,每年进口9000万吨。如果我们自己种,就算产量高的转基因大豆,也需要6亿亩耕地。我们耕地总盘子不过20亿亩,需要确保口粮种植面积的情况下,进口是最佳选择。
而整车及零部件这一块,中美贸易额大致为1000亿美元,中国享有顺差。不过,中方认为,美国向中国出口整车130亿美元和零部件240亿美元(2018年)并不包含复杂的转口贸易,就像美国对华贸易数据失真一样。对美国而言,中国是第二大零部件出口地,仅次于拥有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的墨西哥(实际上不到墨西哥的一半),而美国对华出口汽车产品则被低估了。
汽车产品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筹码,相当于大宗农产品贸易额的1/5左右。因此,在中美贸易的谈判桌上,从总额上来说,汽车产品显然不是最大的,却是显眼的筹码之一。相对农产品来说,美国更乐意卖给中国汽车和航空产品。毕竟这是美国去工业化之后,仅剩的两个有竞争力的工业领域(美国当然不愿意开放对华高科技贸易)。
受中美贸易战和国内经济减速的双重影响,201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汽车和零部件,减少6.4%,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惟一减少的。
中美都希望缓和
大选在即,特朗普亟须拿到一项过得去的协议,去中部锈带州演讲时表功。近期共和党输掉了肯塔基州州长选举,对特朗普构成重大打击。2016年大选时,在该州特朗普比希拉里多赢得30%的选票。这意味着农民开始用选票惩罚迟迟无法达成“好交易”的共和党人。特朗普不希望中部州也出同样的问题。
因此,如果协议执行不出大乱子,美方“掀桌”概率大为降低。特朗普也热切希望马上开始第二阶段谈判。
同样在12月13日,美国众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了特朗普弹劾条款。共和党人提出的5项修正案都被否决。虽然共和党控制的参院不大可能最终弹劾总统(需要达到2/3赞成票),但后者声望受到打击,是不可避免的。这才是特朗普需要全力对付的危机。对白宫而言,中美贸易争执,紧迫性和关注度都在下降。
同一天,中央经济会议指出,我国目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的影响和世界经济放缓,都可能造成未来的“风险点”。因此,必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国一直希望结束贸易争端的态度,没有改变。
不过,也有人悲观地认为,当前协议仅是为期3个月的“临时停战协议”。明年春季,只要特朗普在参院弹劾案中过关,可能要重燃与中国的贸易战火。所有人心知肚明,美国发动贸易战有长远的战略考量,着眼点并非单纯的贸易问题。即便短期内偃旗息鼓,长期则可能由于某种因素重新激化,并可能持久化、复杂化。(文/《汽车人》黄耀鹏,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