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很多像赵凤龙一样的基层干部,他们就像一束光,即使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成千上万束光就会驱散黑暗,让这个冬天尽快过去。
文/《汽车人》邢秋鸿
疫情将人们分割成“两极”:一边是“享受”无限延长假期的大多数,一边是像赵凤龙这样的基层领导干部,自春节以来奔波至今。1月26日,大年初二,是赵凤龙从北汽越野调任为北汽集团派驻顺义区木林镇蒋各庄村第一书记的第16天,也是他在新岗位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原本七天的春节假期,赵凤龙休息了一天,大年初二就返回村里,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起研究、指导工作。初四,区组织部要求第一书记初五开始上班,那时他已经开展工作三天了。“我是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第一个上。”
即使一个村子的行政级别并不高,却是防疫的第一线,所要做的工作十分繁杂,从交通管控、检查过往车辆,到宣传防疫知识、控制人员流动,事无巨细。
蒋各庄村共有756户人家,加上外来人口共有2000余人,人口数量多。同时,该村有14个进出路口,通往四面八方,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小的挑战。
他同两委班子第一时间制定了防疫计划,安排村镇防疫检查工作,封锁村子的12个出入口,仅留两个,并且设置检查站。
2020年初的北京与往年有些不同,几场大雪令气温忽高忽低,有时晚间的最低气温接近零下十度。工作人员在寒风中坚持工作的身影一直看在赵凤龙的眼里,他便二话不说,自己掏钱买了27件防寒衣,给执勤的工作人员使用。
每天给公共区域消毒,是基层防疫的重点工作之一。拥有七百多户人家的村子占地面积可想而知,消毒也成为一大难题。如果使用人工消毒,则要占用很多人力,这也是赵凤龙手里最为紧缺的。一边是有限的资源,一边是必须做的工作,赵凤龙思考后,将目光瞄向了村里仅有的一台消防车。
洒水的消防车并不能直接投入喷洒消毒水的工作中,他将消防车的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而后快速投入到消毒工作。这样执行消毒工作省出了不少时间和人力。
困难的不只是资源少、事情多,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对村里的人口流动进行控制。疫情开始时,村委会就了解了每家每户的情况,对在京人员、外来人员登记,返京人员要自主隔离,还要安排人员每天给隔离期间群众送菜,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这些都牢记在赵凤龙的心里。
蒋各庄村有这样一户人家,最近家里只有老人在,年前儿子一家回到儿媳妇位于湖北省的老家,后因疫情原因,暂时无法回到北京。老人自己在家,儿女不在身边,这样的情况引起了赵凤龙的重视。他一边跟老人及其家人做思想工作,告诉老人疫情期间儿女不能按时返回的原因,让老人安心在家;一边组织人员对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
比保证这些老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的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村里的很多老人从不接触互联网,甚至很少看电视,消息闭塞。赵凤龙回忆疫情开始之初的情况时说:“最初,还有很多老人不带口罩,就出门买菜。”
他立即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将防疫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为老人们一遍遍讲解病毒的传染性和居家隔离减少外出的必要性。如果仍然无法让老人们建立起防范意识,就联系他们的家人,说服子女来做老人们的工作。村里的广播每天都会宣传防控知识,呼吁大家减少外出。
这些工作做起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有人不相信,觉得是在耸人听闻;有人觉得广播打扰自己休息,直接投诉到12345市长热线……赵凤龙有些无奈,但他知道即使落得埋怨,也要将工作做到位。
令赵凤龙感动的是,第一时间北汽越野车党群部领导就给他打电话询问情况:身体如何?基层情况怎样?需要公司给予什么支持?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尤其是在防疫、消毒物资紧缺的时候。他与公司领导沟通了一线情况之后,获得了很多物资的支援,防寒服、大量一次性手套、免洗洗手液等物资被拉回村里,分发给工作人员。赵凤龙感慨地说道:“果然还是家里人好!”
虽然家就在北京,但赵凤龙就住在木林镇政府,他说那里离村子近。从大年初二到现在,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现在一线是最缺不得人的。”赵凤龙说。家人也知道,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赵凤龙身上担着重大的责任,他是这个村子的守护者。
一天夜晚,赵凤龙终于忙完工作,能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当他进小区时,看到仍有值班的人员顶着寒风,在小区进出口检查每一辆车、每一个人,就如同他和他的同事平时那样。回家后,他跟家人说,这些基层值守的工作人员太不容易了,应该捐点儿什么。19岁儿子的回答让他十分惊讶:“这个时候必须捐,把我的压岁钱拿去。”
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赵凤龙印象深刻,不只是欣慰于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更是因为自己也是万千防疫基层工作者中的一个,这些话让他感受到一种支持,一份力量。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有很多像赵凤龙一样的基层工作者,他们就像一束光,即使每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成千上万束光就会驱散黑暗,让这个冬天尽快过去。待摘下口罩之时,请给予这些默默付出者一份微笑、一声感激、一些掌声。(文/《汽车人》邢秋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