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赵英专栏】中国汽车市场将发生深刻变化

汽车人传媒 2020-10-17 10:20:44 作者:赵英

随着跨国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加速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将发生深刻变化。

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

最近,从笔者对中国汽车产业中跨国公司的观察看,跨国公司正在转变之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半信半疑、踌躇观望的态度,加速了进入这一领域的步伐。

在结束不久的北京汽车展上,笔者观察到,跨国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展位较历届均有较多增加;参展跨国公司均推出了新能源产品并且出现在重要展位;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多数是成熟产品,可以很快登场;参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

近来,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合资、合作及发展战略上,也一改雷声大雨点小的姿态,开始积极行动。一汽与奥迪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引入PPE平台,2024年投产首款车;奥迪制定了电动汽车在2025年达到在华总销量1/3的战略目标;奔驰E级新能源汽车已经于去年下半年上市;2020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了49%;特斯拉在华独资企业不仅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月产万辆,而且价格一降再降;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声称:“通用汽车对新能源的投资会反映到终端销量上。”

跨国汽车公司最近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跨国公司已迅速转变了过去在华半心半意参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度,态度鲜明地加入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其次,在华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角逐,在跨国公司战略中已经具有“战略优先权”,被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再次,跨国公司不再依赖过去那种主要依靠传统汽车优势获取利润的经营战略,新能源汽车已经让大鲨闻到了香味;最后,从战略时机把握看,此时再犹豫不决,任由中国本土汽车企业进一步做大,可能导致极大的战略失误。

观察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型,日本汽车企业的反应最具有代表性。在北京车展上,最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是,日本各大汽车企业均推出了自己的量产新能源汽车。

根据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历来表现,可见其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战略是建立在精算基础上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管理部门很希望日本汽车企业投资中国,发展轿车,但日本汽车企业不为所动。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后,日本汽车企业看到中国轿车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于是蜂拥而入。

日本汽车企业尚且如此,其他跨国公司更不会落后。最近,跨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变化,几乎是他们在本世纪初加速进入中国轿车市场那一幕的重演。在中国政府多方面政策培育下,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初步建立起相应的基础设施,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后,跨国公司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采取行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狼真的来了。

随着跨国公司加速战略转型,中国汽车市场将发生深刻变化。

跨国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后,在跨国公司“打瞌睡”时发展起来的产品(其中某些产品也是为获取政府补贴半心半意搞的)将面临压力;在技术开发、自主创新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压力逐步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将在技术、成本、营销方式等方面展开全面竞争;某些边缘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加速出局。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多年发奋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实力远非本世纪初在传统汽车领域的实力可比。跨国公司加速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将进一步激励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加振奋精神,迎接挑战。笔者不希望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文/《汽车人》特约撰稿人 赵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