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中旬,已经请辞雷克萨斯中国的曾林堂,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的“5年企划”, 类似的企划,他在2003年雷克萨斯项目筹划时也做过。只是内容已经大不相同,现在的曾林堂,将精力放在了位于深圳即将开业的雷克萨斯经销店上。
“什么事情会让我觉得快乐、满足?这个问题10年前、5年前问我和现在的答案都不一样,在这一刻,我回到香港和家人在一起的两个星期感到很开心。”曾林堂笑着在电话中对《汽车人》说道,不远处听到孩子快乐的笑声。
他的淡然与外界的争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曾林堂的离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将这件事情形容为一场风波并不过分,但是再大的风波总会过去,值得深思的是背后雷克萨斯和丰田的中国策略。
扩张隐忧提到雷克萨斯你想到的是什么?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服务,服务为雷克萨斯在中国初期的品牌积累赚取了不少的分数,现在这一独特卖点的光环也在逐步减弱。
选择服务为突破口,是曾林堂经过对中国市场实地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他游说丰田总部率先推出了4年10万公里的保修政策,这样的举措对于品牌力根基不足的雷克萨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可是高端的服务标准很难维持,这也与雷克萨斯目前激进的销售网络计划相冲突。今年年初,雷克萨斯提出了一个3年规划,其中今年的销售目标为6.3万辆,2012年的销售目标为7.5万辆,2013年争取实现年销售10万辆。
雷克萨斯认为,目前制约其增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网络,因此在这份规划之中明确提出雷克萨斯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快经销商网络建设,尤其是二三线市场网络的下沉。去年,雷克萨斯在华销售5.4万辆,经销商网络为60余家,按照2013年的销售目标,雷克萨斯的销售网络数量也几乎要实现翻番。
这样的网络发展速度,让人们担心雷克萨斯能否守住自己的看家本领——“高水准服务”。因为扩张速度与服务标准本身就在相互纠结。比如,风生水起的“海底捞”,最大的优势便是各种“夸张”的额外服务,他们的总经理表示,能够实现这一点关键是人,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方面下足了功夫,扩张方面也略显保守,就因为担心扩张导致服务质量会下降。同为服务业的汽车经销商,也需要面临这样的挑战,如何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标准流程是死的,是不是按照去做就可以?雷克萨斯是否已经在面临挑战的关口?
之前一直死卡雷克萨斯建店标准的曾林堂在接受采访时并不愿意过多评论,他说道:“你也知道,我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就已经不再负责经销商的业务,对于不能控制的事情,我不方便讲太多。”
这是一种淡然,还是一种无奈?
丰田影子能够在德系三大豪华品牌的重围中,撕开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一个裂口,雷克萨斯实属不易,但同时也更显脆弱。发展速度和服务质量的平衡,考验着这个尚未被中国人完全接受的日本“贵族”。
与之印证的,是当强势的竞争对手纷纷国产之时,雷克萨斯一直没有此种迹象,而这也是雷克萨斯在面对媒体时极力回避的一个问题。
实际上,雷克萨斯迟迟不国产也有隐忧,进口身份是雷克萨斯维持品牌高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国产后价格降低也难免会造成和丰田品牌相冲突的局面。雷克萨斯的背后,一直抹不去丰田的影子。
在目前雷克萨斯和丰田保持着明晰的从属关系的状态下,国产是丰田很难做出的决定。更何况,20多年没有实现本地化生产的雷克萨斯,仍然占据着美国高档品牌第一的位置,这让丰田高层相信,这样的做法在中国也是适用的。
然而,过往的经验证明,哪个企业想要在中国套用国外的做法,基本上就决定了其很难成功,“中国这个市场太特别了。”即便是在中国市场打拼浸泡了8年之久的曾林堂,也表示很难将经验生搬硬套。
从筹备到现在占据着主流的地位,雷克萨斯用了8年时间,到现在也是丰田该总结的时候。在引入之初,丰田强大的品牌力对于雷克萨斯是一种支持,现在丰田却成为了雷克萨斯进一步腾飞的制约因素。
雷克萨斯是诞生于美国的高档品牌,研发、生产及营销都是自成一体,尽力避免与丰田品牌扯上任何关系,这是雷克萨斯在美国成功的原因,也从根本上决定着其在品牌上与丰田的距离,但是中国的雷克萨斯身上有着过于浓重的丰田色彩,甚至已经遮盖了这个独立豪华汽车品牌的光芒。
留意一段高档汽车市场的状态就会发现一个现象,高档品牌十分注重一些看起来有些“务虚”的品牌塑造活动,恰是这样看起来是“烧钱运动”的工作,支撑着一个高档品牌之所以高档的基础。在这方面,相比竞争对手如火如荼的态势,雷克萨斯已经被“边缘化”。
雷克萨斯内部人士告诉《汽车人》:“实际上我们并不是没有做宣传,而是很多时候不得不以丰田中国的名义去做,没有凸显出雷克萨斯的品牌形象。”
据了解,目前,雷克萨斯也已经在逐步调整,将计划从2011年开始向丰田中国申请经费,组织雷克萨斯品牌独立的社会活动,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如何做好雷克萨斯品牌本土化的工作,需要丰田中国费一番思量。
曾氏情结 “我希望在我退休之前,雷克萨斯就能够成为(中国市场)豪华车的冠军。”曾林堂在将雷克萨斯引入中国时,给自己定下了这样野心勃勃的目标,现在的曾林堂将目标设定为:“做全国第一的雷克萨斯4S店。”显然,他正以另外的一种身份继续着对雷克萨斯品牌的感情。
曾林堂并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作为一位成功的高管,他是众多竞争对手和猎头争抢的对象,据了解,同为日系高档车的某品牌就明确表露出对曾林堂的浓厚兴趣,但是曾依然选择继续留在雷克萨斯,留在丰田体系内。
他告诉《汽车人》:“我对雷克萨斯的感情是很深的,从筹备到建立,一路看着它走过来,将它形容为我的孩子一点也不过分。”
不知道与雷克萨斯结伴走过来的曾林堂经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但是现在至少可以确定,他意欲在经销店上实现自己对雷克萨斯品牌的理解并将其诠释出来。据了解,曾林堂的经销店将有望于明年6月份开业。
选择在日系品牌“流年不利”的时候开店,也表明了曾林堂自己对于汽车市场的判断:“我对丰田和雷克萨斯是很有信心的,否则我也不会选择做经销商,通过我与丰田高层的接触,我认为丰田新的高层团队是很实干的,对中国市场也很重视,虽然短期内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长期来看,丰田的竞争力仍然十分明显。”
雷克萨斯在继续着前行的节奏,据了解,雷克萨斯将引入更多小排量车型,在上海车展上,丰田就展出了最新的CT200h掀背油电混合动力车型,一旦引入中国这将是雷克萨斯最小排量的车型,它的竞争对手将锁定高档车的入门级车型。
在宏观环境方面,日系车在混合动力方面的优势也将再次得到重视。国家对新能源全方位的鼓励政策将正式公布,其中,对混合动力的鼓励加大了力度,对于日系车来说是一个利好。
客观的态度是:不能以一时的表现来断定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也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管怎样,对于雷克萨斯来说,已经结束了“个人英雄时代”,曾林堂的离开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在更长远的未来显现出来,或许,在现在的阶段,雷克萨斯已经不再需要“英雄”。
附:曾林堂履历
曾林堂
1980年,加入加拿大Bennett-Dunlop 福特销售公司工作14年,获升任总经理之职。
1994年,加入皇冠汽车有限公司(丰田、雷克萨斯在香港的经销商),为销售部总经理。2001年,由于出色的表现,他升任该公司销售部董事。
2003年,加入丰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筹备雷克萨斯中国。
2005年1月起,出任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面负责雷克萨斯在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