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危机,欧元区的谎言?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6:24:23 作者:汽车人传媒

  一个小国的动荡居然引发全球反应,一切全乱套了。  去年年底开始,由希腊政府债台高筑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希腊国内政局不稳,民众不满政府的紧缩政策,大规模示威此起彼伏,暴力冲突不断。全球股市受此影响一度大幅下挫。  作弊的结局

  其实,对这场危机的起源并无太大争议。2001年,希腊谋求加入欧元区。根据1992年的稳定与增长公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一年的考察期内,候选国通货膨胀率不高于1.5%、财政赤字占GDP比率不超过3%、国债占GDP比率低于60%,而希腊的后两项经济指标不符合统一货币区的标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符合郎咸平教授鼓吹的帝国主义金融阴谋论。神秘的安提歌尼·劳迪亚蒂丝(投行女高管兼金融掮客)牵线,当时的希腊政府与高盛进行了一系列复杂的幕后交易——“货币掉期交易”,前者委托后者发行美元国债,在未来某个时期换回欧元债务,相当于后者以优惠汇率长期借贷给前者欧元,但并不作为贷款记录在案,这样就掩盖了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使之符合欧元区入盟标准。

  但作弊只能修饰数字,不能消灭债务本身。金融危机爆发后,融资成本越来越高,拆东墙补西墙的债务链终于断裂。希腊不得不承认,2009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2.7%和113%,远超公约规定上限。眼看5月份到期的59亿欧元债务无法偿还,希腊陷入了债务危机,导致政府信用垃圾化。

  高盛“准确地”预见到希腊交叉掉期交易的风险,向德意志银行购买了20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保险。如果希腊赖账,德意志银行将付给高盛高额保险金。手握CDS的高盛适时唱衰希腊的支付能力,等着墙倒众人推的那一刻,在CDS涨到高点时抛出。

  希腊的幸与不幸  

  高盛固然“缺德”,但事实上并未违规。希腊危机显然暴露了欧元区根深蒂固的三大毛病:一、成员国经济实力差距过大,无法实际趋同;二、拥有共同货币的成员国之间没有建立共同的财政政策;三、欧洲产业经济一体化迟迟没有进展。

  面对债务,希腊比拉美国家幸运的是处于实力强大的欧元经济体中。以法德为首的联盟,尽管是否以IMF贷款为主的问题上争吵不休,但对希腊援助确凿无疑,只是比例分摊的问题。而其不幸也在于此,希腊无法通过货币贬值来应付危机,实际上,希腊对欧元的货币政策影响能力近乎为零。

  欧元区的入盟条件与其说是货币和财政要求,不如说是经济和产业健康度要求。希腊作为中小经济体,一直没有发展出富于竞争力的实体经济。在东南欧区域内,除了旅游和航运业,希腊的竞争力乏善可陈。

  法德作为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对待边缘国家的态度一直都很矛盾。欧盟穷兄弟一方面过着向发达国家看齐的高福利生活,一方面总是手心朝上要求帮助,对待援助理所当然的态度着实让德国人不爽。

  过去的20年,德国人一直在消化两德统一带来巨额财政支出。东西德社会鸿沟尚未填平的情况下,到底有多少余力和意愿帮助希腊等东南欧国家提升产业实力?

  汽车产业是德国人的优势所在。事实上,欧盟内部有为数众多的汽车生产销售大国,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以及全球诸多著名汽车制造商和品牌。它们均将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但希腊没有自己独立的汽车生产系统,绝大多数汽车依赖进口;仅有很小部分自己组装的车型,但车型比较单一,主要生产公共汽车。因此,众多国外品牌的汽车占据了希腊的汽车市场。

  法德意英汽车企业只简单地将希腊作为整车销售地,由于希腊的市场容量不大,劳动力成本较高,零部件配套能力低下,建立合资汽车企业明显划不来。

  更明显的理由则是希腊早在2002年年底汽车保有量就超过500万辆,平均每两人拥有一辆车。中国式公车消费在希腊并不多见,公车(含政府及社会服务车辆)拥有车辆占比只有2%,所以,这些车辆大多由私人拥有。汽车市场增长余地不大。受益于欧盟内部关税优惠政策,上述欧洲汽车业发达国家的整车出口到希腊不会遭遇各种贸易壁垒。这种情况下,建立合资企业完全多此一举。

  必需的自助  

  德国人一直喊着产业经济一体化,至少从汽车业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来看,对希腊根本没付诸实施,欧元区各国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希腊危机的爆发,体现了欧盟实体经济政策的失败。

  希腊自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加入欧元区后,希腊经济在2002-2003年昙花一现地改善(参见A股某些上市公司),雅典奥运会之后每况愈下。也许是温暖的爱琴海造就了希腊人的懒散,从雅典城邦时期继承的只有帕特农神庙的废墟,而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般的性格已经从希腊人的血液中消失。

  跨国企业在希腊设立合资公司的兴趣厥无,但日本是个例外,日本品牌汽车在希腊市场占有率最高。根据欧盟法律,非欧盟成员国的汽车生产厂家必须取得欧盟的许可证后方可向欧盟国家出口车辆。许可证制度并没有羁绊日本在希腊的市场开拓,这点值得中国厂商借鉴。以小排量汽车销售为主的希腊市场,日本品牌的竞争力具备优势。超过六成的消费者选择信贷购车方式,具备资金雄厚的汽车金融业务,自然能够促进销售。特别是目前希腊银行紧缩银根的情况下,厂商严重依赖汽车金融业务。而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普遍弱小,这与我国消费者很少采用信贷方式有关。但开拓类似希腊的市场,汽车厂商则应依赖消费信贷服务增强竞争力,反过来也能促进汽车金融业务的成长。

  但对于希腊来说,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寅吃卯粮的财政风格早晚酿成大祸。民众并不体恤政府痛苦的财政收缩政策,收入和福利的减少让他们怨恨政府,走向街头。他们丝毫没有考虑到,如果该政策无法推行,希腊有从欧元区被开除的可能。到那时,IMF就会成为惟一的救世主,他们提出的条件一定会更苛刻。当初的泰国、韩国、阿根廷都尝过IMF版紧缩条款的厉害。到那时,希腊人如何自处?

  尽管欧盟和IMF联手施以空前力度的金援,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但这些援助只能暂时解决流动性问题,迟早会退出,希腊仍然有滑入拉美化债务深渊的风险。天助自助者,恢复希腊自身的财务自给能力,是阻止危机蔓延的惟一希望。否则,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遭受重大打击。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