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接力 广本打造“感动”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2014-12-22 15:00:03 作者: 卢 山

9月销量同比增长160%的基础上,广汽本田10月继续高歌猛进,同比增长再达160%1-10月累计销售321507辆,同比增长达到23%,强势冲击40万辆年度销量。

从当年雅阁一车独大,到今天雅阁、凌派、歌诗图等车型全面开花。从最早引入四位一体模式,到今天成为售后服务金字招牌,广汽本田一路走来,历任4代中方领导者,其追求“令消费者感动”的品牌精神,与不断发展向上的决心一脉相承。

 

从曾庆洪到付守杰

曾庆洪是广汽本田的第一任中方代表,19997月开始担任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同年12月起,担任董事、执行副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广本产销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2000年广本取得产值超90亿元、利税超40亿元,同时因实现了年产超3万辆的起步纲领,使广本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销中高档轿车超3万辆的企业。2001年完成产销51058辆,产值121.8亿,利税超45亿,提前4年实现了中日双方当初谈判时制定的计划,也让广本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能力得到百分之百发挥的汽车生产企业。

曾庆洪是个强势的领导者,意见明确而态度坚决。在合资初期,可以想像,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日方会与中方存在多少矛盾和冲突,此时正需要一个像曾庆洪一样的领导者,敢于和日方拍桌子,强调中方的地位,争取中方的利益。

随着2005年曾庆洪出任广汽股份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广汽本田进入了付守杰时代。付守杰接盘的广汽本田,面临的是第二工厂即将投产,广汽本田如何在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之后,进一步在产品和销量进行突破。对于广汽集团来说,2006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广汽集团正式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成为中国最早建立的自主研发中心,广本的自主研发之路正式启动。

按照广本的规划,新研发公司总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所有设施中将包括耗资最大的风洞实验室。当时国内汽车企业还没有风洞实验室,广本一次性20亿的投资也创了当时合资企业研发单次投资额的纪录。

2007年,广汽本田的产销量达到29.5万辆,付守杰全力推进了广本的人才自立化战略与自主品牌战略,推出了广汽本田品牌“理念”,开启了广汽本田双品牌时代,为广汽本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姚一鸣5年练内功

200881,姚一鸣正式接棒付守杰,成为新一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在广汽集团工作多年,此前担任广州汽车集团商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十分熟悉广本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可以说,姚一鸣执掌广汽本田的5年,是非常艰苦的5年。在他任上的5年,碰上了本田零部件工厂罢工、日本地震、泰国水灾和钓鱼岛事件等很多不可测事件,其中零部件工厂罢工不是主机厂的事情,但影响到广本的供应体系。

与此同时,中国车市正在经历一波高速井喷时期,竞争对手纷纷崛起并赶超了广本。而失去了先发优势的广汽本田,则在日方僵硬迟缓的战略规划面前,努力寻找着自身发展的契机与途径。

因此,在这5年时间里,姚一鸣着力打造广汽本田的服务,并将服务提升到广汽本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位置。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广汽本田的服务品质大幅提升,从过去J.D. Power排名78位,一举提升到了前三甲,并多年获得第一的成绩。

不仅仅是第三方调研成绩,消费者也实在地感受到了广本服务的优质,更形成了“买日本车就是买好服务”的口碑传播。在当下服务被普遍看重的时代,不难看出当初姚一鸣坚持打造广本服务内功的前瞻性。

另一方面,在姚一鸣时期,广汽本田的合资自主品牌理念终于结出果实。作为中国第一款合资自主车型,理念S1上市之后饱受非议,姚一鸣也因此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时至今日回头再看,合资自主并非“换个壳子糊弄消费者”的产品,反而是合资品牌在夹缝中谋求自主研发的一条可行之路。

今年6月,广汽本田全新中级车凌派正式上市,这也成为姚一鸣在广汽本田的谢幕之作。这款为中国市场专属定制的新车,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引进模式,为广汽本田未来的产品路线定下了新的基调。凌派自上市以来,销量持续走高,上市仅4个月累计销量已破6万辆,成为1.8L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

从服务制胜,到改变游戏规则,姚一鸣在广汽本田的5年,为广本的“二次腾飞”开了一个好头。姚一鸣柔中带刚的处事风格,也获得了业界一致的好评。这位在困境中谋求突破的领导者,为广汽本田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郁俊“二次腾飞”梦

随着第九代雅阁正式上市,郁俊也正式成为了广汽本田新一任中方掌门人。郁俊是广汽本田的老将,一路从销售科长到销售本部长再到营销副总直至现在的执行副总经理,郁俊不仅懂广本,更有着广本情结。

2013年正值广汽本田“二次腾飞”的元年。郁俊上任的最大目标,就是将广汽本田带出过去缓慢增长的困局,走上品牌、销量双重提升的快速道,重新回归中国车企第一阵营。

对郁俊而言,摆在他面前的形势十分光明。凌派与第九代雅阁的成功上市,不仅填补了产品线上的空缺,同时与锋范和歌诗图形成互补,以组合拳的形式在主力的A级和B级车市场开疆拓土。

另一方面,广本第三工厂也正式开建,预计2015年投产,未来广汽本田的产能将达到72万辆的规模,为实现最终100万辆的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第三工厂的动工也意味着广汽本田本地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广汽本田产能扩大的背后,是其即将迎来的密集产品导入,是双品牌战略稳健发展的成果,更是“二次腾飞”三大支撑——产品本地化、人才自立化和采购现地化目标的逐步达成。

产品结构完善、研发模式调整、产能不断充实,广汽本田全新的发展架构已经初见规模。对郁俊来说,未来的几年将是大展身手的时候。在不断提升的企业竞争力面前,郁俊将凭借多年的经验与实力,将广汽本田带向新的高峰。

无论是曾庆洪、付守杰、姚一鸣还是郁俊,过去18年来,这些为广汽本田付出了时间和汗水的领导者,一步步将一个产销不到5万辆的企业,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其中有过挫折也走过弯路,但作为中方领导人,借合资之术做大做强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之道从没有改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系电话010-63045013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