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共和国,听起来颇具欧洲的浪漫气息。但这个国家却并没有想象中“柔弱”,反而以“波罗的海之虎”的称号彰显国家实力。
爱沙尼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94年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2011年成为欧元区第17个国家。这一系列的动作,代表了国际社会对这一国家的认可。
但这份认可却来得并不容易。二战以前,爱沙尼亚只是个生产黄油、牛奶和奶酪的农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爱沙尼亚加速本国发展进程,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经济发展迅速。但爱沙尼亚的经济规模较小,对外依存度较高,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
外贸发展迅速的爱沙尼亚,与中国的往来十分密切。1992年,中国与爱沙尼亚签订了《经济贸易协定》,1993年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为两国“一带一路”条件下的经贸关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2年,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对欧盟贸易整体下降3.7%,但中爱双边贸易额却保持了3%的增长,双边贸易额约13.66亿美元。中国在爱沙尼亚外贸伙伴中排名第11位,在出口伙伴中排名第22位,进口伙伴中排名第8位,外贸往来频繁。
据2016年数据,交通运输行业是推动爱沙尼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作为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的国家,爱沙尼亚的汽车市场需要环保清洁的新能源车型,这也是中国车企出口海外需要认清的问题。
随着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车等车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能源车,将会成为中国车企走向海外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