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痛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6:08:45 作者:黄天鸿

金华一位小老板,开着一家标准件工厂,上下100多人,苦干一年,账面利润仅100多万。老板娘在上海炒房、出租,10年收益居然达到3000万。老板感叹,税太重,厂子快没法干了,幸好一直没出个工伤啥的。

小企业通行的规则是,大家都在拼命做账。压低营业额、账面利润,抬高流动成本、增加折旧,避税加逃税,这样才能挤出真正的利润来。

财会和审计制度更严格的大企业很难这么灵活。我国汽车企业的单车毛利润足以让老外眼红,但扣税之后,盈利就掉到个位数,变得不那么让人羡慕。

如果干实业的,远比不上当房东,这说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财富制度设计出了大问题。

去年下半年调查公布的税负痛苦指数,中国排名第二。国家税务总局发言人跳出来说不可能。因为我们国家征收的大部分都是流转税,即在商品流动过程中赋税。直接从百姓手中征的税仅占总征收额度的8%,百姓不可能觉得那么“痛苦”。

这位发言人大概痴迷于《大内密探零零发》中“要你命3000”/st1:chmetcnv,杀人于无形。如果老百姓认为商品价格中包含的税与自己无关,想来应该不“痛”。但了解到,如果5毛钱的馒头不包含17%增值税、25%的利税、5%的营业税、数目不详的教育附加费、城建费......馒头有可能才一两毛钱,他不“痛”才怪。

汽车作为生产链颇长的工业品,具有典型意义。其征税环节之多蔚为壮观。从生产到消费环节,重复征税、越权征税、跨界征税之不合理,媒体报章早就连篇累牍。流转税为主的体制就像击鼓传花,最后商品在谁手上消费,就由谁来买所有的单。

国税总局还企图将售车增配费、装饰美容费、加价费统一开发票纳入车辆购置税征收范围。也就是说,买了车之后做做美容、贴贴膜、装个喇叭,都要在5%营业税之外付出10%的购置税。

这种征税思路也说明,为什么GDP增长9.3%、CPI增长5.4%,而税收增长29%。如果CPI不是有意低估的话,就只能说明与民争利甚至盘剥民脂的宗旨主导了政府收税,才造成税收3倍于名义GDP的增幅。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不景气,促使我国由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型。其实,刺激消费并不难。民众买车时,并不需要政府帮助买单,只需要在车辆购置和使用中,减轻税负和各种收费。汽车下乡和购车补贴政策实行时车辆销售的火爆,就说明了这一点。

得到“必须减税”的结论似乎很容易。不过,知易行难。我们行政经费连年上涨,紧跟税收增幅的脚步,提到“减税”就触碰了某些人或团体的利益。

据说,新“车船税”按排量有减免、不变、增加的方案。茶杯里翻跟头,小家子气十足。加税时仅一纸通知;上下要求减税的大环境下,拿总额480元(5座)车船税反复折腾,又是征求意见,又是听证,架子拉得十足,显然避重就轻。

经是好经,就怕歪嘴和尚念。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