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者仓石诚司

汽车人传媒 2014-12-22 16:07:28 作者:卢山



仓石诚司

人物中国指数:☆☆☆中国元素:坚定本土化/直面现实企业中国指数:☆☆☆中国元素:入华较早/首个合资自主品牌

仓石之于本田,是缘分,或许也是宿命。

1982年,24岁的仓石诚司像所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怀揣对技术的崇拜与理想,推开了HONDA的玻璃大门,迈出了告别象牙塔的第一步。

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工做起,仓石诚司用20年时间做到了本田(马来西亚)社长之位,之后返回日本总部,2005年再度转战中国一直到今天。

在这段时光里,仓石既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本田超越日产,荣登日本第二大车企的荣耀,也不得不面对,20年后再度被日产反超的严峻局面。

30年,弹指一挥间,已是沧海桑田。

非议下的执着

见过仓石诚司的人都觉得他很面善,中规中矩的发型、眼镜,以及温和的说话口吻,都流露出一股传统技术派的内敛气质。这种风格,并不仅仅是在他的衣着上。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技术人的执着,更加显而易见。

有人说:“本田太按部就班了,包括仓石在内。”

这种声音,针对的正是近几年来,本田缺乏亮点的中国战略。面对2011年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双重下滑,仓石诚司或许正面临着他职业生涯中最难捱的时段。这其中既有客观存在的外部原因,同样也有着本田内部的原因。本土化的不足,以及对整个市场大环境变化的失察,都让本田在这几年中损失重大。

外界似乎都期望着,一向按照自己节奏前进的本田,能够换一种心跳。但从一些案例来看,过激的改革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对于仓石自己来说呢?究竟是保持传统,还是冒险的革新,到底怎样才能把愈发边缘化的本田重新拉回中国汽车发展的快行道上?

新思域上市、推出改款CR-V、小排量歌诗图、引进混合动力、为中国市场开发全新的中级车型、2013年同步引进第九代雅阁……

本田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快速反应过。尽管本田中国中期计划发布会还没有召开,但从目前已有的规划来看,本田正在努力跟上市场的速度。执着的仓石,对质疑缺乏回应,仅以实际行动证明。

新时代的开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本田想要重演历史的成功,首先需要重建成功的模式。对于技术型的本田来说,这种改变依然是从技术切入。而这面镜子,当然是美国。

本田在美国的成功,很大原因是本田贴近美国市场的研发中心,针对这一市场研发符合其需求的产品。这个很简单的逻辑,却由于过去多年来本田对市场判断的失误,而与中国市场绝缘。而这一切,从2012年开始,都将成为历史。

目前,本田在中国拥有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和本田中国3个研发中心,但坦率地讲,过去若干年来,这3个研发中心并未能发挥其全部的价值。在中国销售的车型,几乎全部是国外热卖车型的单纯引进。

按照仓石的思路,未来这三大研发中心将集中火力,从整车开发到零部件全面加大力度,彻底改变本土化不足的局面。“新成立研究开发与商品企划部门,以此进一步加强以中国为首要市场的车型开发工作,更好地满足中国顾客的需求;加强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功能,并活用至

全球其他区域,对于环保技术的核心零部件,努力实现采购与开发的一体化……”

理念,正是在这种转变之下诞生的。相同的平台,接近的品质,成本降低20%。这意味着,本田正在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本土探索和融合。

而在2012款雅阁上市之际,广汽本田高层已经透露,一款介于锋范与雅阁之间的中国首发车型将在明年露面。这也将是本田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开发的首款产品。对于本田在市场的最大武器——雅阁,明年上市的第九代产品也将彻底改变过去的拿来主义,重新以中国市场需求为主导进行改良。

这一切,都是本田进入中国以来不曾有过的战术革命。尽管有些迟,但仍不算太晚。

面对历史的担当

除了汽车和摩托车之外,本田还有一个著名的机器人——ASIMO,如今更多了Honda Jet,一种7座的小型喷气式飞机。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本田创始人、狂热的技术派——本田宗一郎就曾经常对其下属说:“我希望制造一架容易操作且价格便宜的飞机。”如今他的这个梦想已经被实现,但本田的主业,汽车却正陷入僵局。

之所以从机器人和喷气机来评价本田,一个重要原因是,从这两者身上,可以折射出本田深入骨髓的“市场之外,技术为王”的生存理念。不能说这是一种错误,但随着汽车市场愈发朝着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几天,醉心于技术而无意高速扩张的本田,正逐渐演变成市场上的一个另类。

不得不说,最近关于敦促本田反思中国战略的文章实在很多。近两年来,本田在中国的平淡表现,是这类文章的重要论据。迟缓的中国举措、单薄的产品线以及流年不利的召回等等。

种种观点,皆是当下本田在中国发展所急需突破的桎梏。但从更深层次去看,整个大本田的明天,并不能寄托于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本田需要的,是一次更为深刻的内在变革。而对于仓石诚司来说,他和他所带领的本田中国,必然将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改变,向来都不容易。特别是当这种改变不仅针对一个中国事业部、一届领导者,更是对本田奉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经营准则的修正。这需要更多的智慧,更需要领导者有一份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担当。

所幸,本田和仓石,都有这个决心。

自上任以来,仓石诚司经历了工厂罢工、日本地震、销量下滑和大规模召回的等等事件。有人说他是运气不佳,或许也可以说,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到底该如何演绎,就看仓石诚司在未来两年的表现如何了。

(作者/卢山)【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