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总裁柳青:用管马车方式来管专车肯定不合理

2015-05-30 22:54:22 作者:

与“快的”联姻后,低调了近3个月的“滴滴”又开始频繁抢占公众视线。

5月22日,滴滴和快的合并后首次公开举办了发布会,发布会上,CEO程维宣布了“投入10亿邀请全民免费坐快车”、成立“机器学习研究院”、推出ACE增值服务等一系列新战略。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18日,滴滴与上海市交通委公布了双方合作的“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该项目将于6月1日上线运营。而与此同时,拼车类的新产品“顺风车”也在5月启动,已经开始招募车主。

在这样一个处在政策博弈中的行业,滴滴得以成功突围,与其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密不可分。滴滴如何理解政府公关的内涵,又是如果从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层面拓宽政策空间?《财经》杂志专访了滴滴公司总裁柳青,探究滴滴的政策博弈之道。

《财经》:滴滴如何看待现阶段各种政策对于专车的管制?

柳青:十年前交通部出了很多有关私家车运营的规章,那个时候连互联网都很少见,更不用说移动互联网,更不用说平台,所以我们认为现有的政策肯定会突破的,我自己个人认为这个突破是一个合理范畴内的突破。

科技在不断进步,就像十七十八世纪时候,管理的肯定是路上能够走几辆马车,这个马车应该是四轮的还是八轮的,谁能当马车的驾驶员——当我们今天还用管马车的方式来管汽车,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财经》:滴滴在发展过程中,与政府沟通的过程是怎样的?

柳青:我觉得对于一个企业,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最基础的地方可能是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那是我们企业最生根立命的东西。当我们有了一样好的产品以后,我们就面临着销售:销售其实是卖给两种人,一种客户是我们的司机和乘客,还有一种客户是所有媒体、政府、所有关心我们但还不了解我们的人——这个销售的是我们的理念,销售的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知识。

所以做“政府关系”,更多是和政府在做汇报、沟通,讲解我们在做什么,其实他们很多人经过我们沟通后都成为了我们的用户。比如在之前很多人是不理解我们在做什么的,很多人以为我们在电脑pc机器端有这么一个网站。

很多领导上来就问我们,“你们这是一个做网站的吧?”以为有一个网站,上了网站以后我们就能叫车,后来我们给他们演示,这其实是拿手机下载了一个app,或者从微信的渠道进去,然后再了解打车的功能。

在公共关系这块,我们有一个团队。我们会和政府的智囊部门去探讨,政府的痛点在哪里,我们会去了解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比如说深圳,深圳是一个带状型城市,这样的城市可能更适合去做公交,或者说智能拼车。那我们有很多数据,可能能够和政府一起探讨解决这个问题。

《财经》:对于一个涉及到政策边界的互联网产品,你认为和政府沟通重点在哪里?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