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深陷“内卷”泥潭,监管范围从价格战本身,逐步扩展至产品质量、品牌诚信和供应链稳定性,整顿正在全面展开。
文 / 张恒
面对汽车行业乱象,监管层三天内接连重拳出击,“内卷”式竞争正在被政策规范与调整。
7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提出加强成本调查与价格监测、强化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账期承诺三项重点举措,并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
7月17日,中央第四指导组赴中汽协调研,与北汽、比亚迪等企业座谈,进一步强调“整治非理性竞争”的必要性。
7月18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召开新能源汽车行业座谈会,核心议题是治理无序竞争,明确产业导向。这已是短短三天内的第三项与新能源汽车行业规范相关的重大动作。
“内卷”治理提速
政策所以密集出台,根源在于整个行业的经营逻辑已被“价格战”所扭曲。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上继续攀高,但多数企业的利润水平却难言理想。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从3年前的7%降至当下的4%左右,如果除去头部企业,绝大多数车企都处于亏损的边缘,有的甚至卖一辆亏一辆。
“价格战”引发的不只是车企的内耗,更已蔓延至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环节。随着竞争压力不断向上传导,车企开始延长货款账期,部分供应商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影响研发投入和正常运营。
这种模式不仅透支了产品价值,也拖累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正常运转。
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反对“无底线价格战”的公开倡议;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呼吁抵制“内卷式竞争”;随后工信部也明确回应,将加强监管执法、整顿行业秩序。从行业呼声到政策落地,整治信号前所未有地强烈。
6月起,包括一汽、东风、广汽、赛力斯、吉利等17家车企公开承诺,将供应商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7月9日,工信部上线“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馈窗口”,受理中小企业投诉,显示出监管层对产业链稳定性的重视。
有行业专家表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是一种基础治理手段,既能揭示低于成本价销售的倾销行为,也有助于实时掌握市场波动,引导企业理性定价。与此同时,加强产品一致性检查、开展缺陷调查、打击虚假宣传,也是治理竞争失序的重要补充。
6月以来,工信部相继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并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召开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会议,要求车企守住安全底线、禁止偷工减料。
监管范围从价格战本身,逐步扩展至产品质量、品牌诚信和供应链稳定性,整顿正在全面展开。
价值竞争成共识
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正被两股力量推动:一边是传统车企试图在新能源浪潮中转型求生;另一边是新势力为代表,以互联网打法和极致营销将汽车打造成电子快消品。在这股新旧碰撞中,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最基本的产品逻辑——安全、品质和工程积淀,正在被忽视。
无法否认,新势力在营销节奏和用户触达上的确抢得先机,它们利用模块化平台和产业链成熟的便利,大幅简化研发路径,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智能配置和发布会制造爆点,把汽车变成了“带轮子的数码产品”。
但问题是,汽车不是手机,失败的迭代可能意味着生命的代价。普通消费者在广告轰炸和社交平台中,被裹挟着关注“冰箱彩电大沙发”,反而忽略了车身结构、电池安全、操控稳定性等核心指标。这种畸形偏好,正在反噬整个行业生态。
传统车企则在焦虑中被迫跟进,不得不压低价格、拼配置、追短期销量,在内卷的漩涡中失去了技术自信和长期耐心。
汽车产业正在滑向一个危险的境地:过度消费审美与创意,稀释了技术门槛,掩盖了品质差距,消费者也被教育得越来越不在乎“车的本质”。
小米YU7上市时的大定狂潮,就是这一情况的极致体现。各种营销手段刺激消费情绪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两极化舆论。舆论场的噪音甚至迫使监管部门再次表态,强调规范竞争、保障质量。这并不单是对某一家企业的针对,实际是对整个行业“产品快消化”倾向的群体提醒。
面对新一轮整治和监管导向,部分整车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发展策略,逐渐从“价格主导”向“价值主导”过渡。
广汽集团近期将自主品牌研发、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整合,推动“大研发体系”落地,希望在组织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上取得突破。内部多个技术研究院被重组,统一纳入品牌资源的集中调度系统中,目标是实现全链条协同。
东风汽车有关负责人也强调,企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内卷困局”。只有在品质、安全和用户价值上下功夫,才能赢得未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表示,从固态电池到燃料电池,再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生态,整个行业还有很多技术空间未被充分挖掘。“不是没得卷,是过去太集中在低层次的竞争上。”
从监管部门到行业协会、从整车企业到零部件供应商,一个共识正在逐步形成:短期的市场份额无法替代长期的竞争力。以创新为导向,以高品质为目标,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重构竞争逻辑,正在成为新一阶段发展的主线。【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