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理事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景光在做理事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协会以不断创新为工作思路,拓展服务内容,对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成为联系行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作为国内首个成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自2008年成立起,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并始终以资源互补、联合协作为基础,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目标,为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可持续性的新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协会成立7年以来,不仅改变了以往各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单打独斗的开发方式,提升了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竞争优势,而且提升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赵景光说。
实际上,随着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工作压力的加剧,各地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视。而北京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成就已然领跑全国。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全年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8050辆,其中纯电动小客车推广数量近7000辆;充电桩建设方面已完成近1500个公共领域快速充电桩建设,并建成了高安屯、航天桥、四惠等5个大中型充换电站,98个充电桩群。
“北京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已形成了包括充电桩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新能源汽车补贴及管理等方面的完整稳定的政策体系,这其中少不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发挥的平台作用。”赵景光说。
未来,北京市还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面对新的形势,赵景光表示,协会要更好地从三个方面发挥“服务支持”的作用:“首先,进一步完善协会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协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其次,进一步完善协会的外部会员管理机制,增强协会的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再则,进一步完善协会的信息沟通机制,增强协会服务的‘科学性’。”
赵景光还透露,协会重点规划了2015年的五个重点项目,包括办好“一个活动”,即“‘北京蓝我先行’——北京电动汽车进社区系列活动;举行“两个会议”,即本次大会和“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2015年年会”;做好“三个项目”,即继续做好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备案项目,北京市科委《新能源小客车全过程风险监测与评估-示范运行监管》项目的后期执行、验收、审计等系列工作,承接好北京市交通委《新能源营运客货车适用车型及运营模式研究》项目;完善四个渠道,即《北京新能源汽车》杂志、网站、微博、微信等四个沟通渠道;组织不少于五次调研活动。
业内专家指出,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作为北京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推动力量,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促进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还实现了商业化运作,今后也势必将成为全国范围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的排头兵,成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向雾霾宣战的急先锋。
此次大会得到了工信部、北京市政府及北京市各委办局等部门的全力支持,政府部门相关领导、新能源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