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应善用资本去“自主”

2015-06-12 22:51:08 作者:张恒


曾庆洪的发言不单是对企业说的,也是对媒体对政府说的,过于看重国家和民族是一种狭义的心理。而正是这种心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的步伐。而破除这一障碍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资本市场,做股权合作和兼并重组。


《汽车人》记者/张恒

“我们是自主品牌,人家是国际品牌,走出去把产品卖到国外时候,你对别人说这是自主品牌吗?”在全球汽车论坛(
GAF2015)上,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演讲时说道,或许是血清素水平较高,他的声音高亢有力。随即,他又对着台上的李书福讲:“吉利,哪是什么自主品牌,国际品牌嘛。”顿时,台下一片笑声和掌声。


虽然都是在谈转变,谈新思维,和其他嘉宾不同的是,曾庆洪的视野不仅在技术,在产品,而是在思考一些人们头脑中更为根深蒂固的东西。


他上来就聚焦在整车企业股比开放的问题,坦言股比开放是趋势,只是时间问题。但当下合资双方都赚钱,日子还好过,所以问题并不严重,但随着市场的逐步饱和,洗牌加剧,“一夫两妻”(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等)的问题终究会暴露的。但更重要的是法律的完善,让游戏规则更公平合理。


思维转变上,曾庆洪考虑更多的是资本市场。“刚才看,广汽的股价是151,年初是7块多钱,已经涨了一倍了。”他的思维不但符合国改的思潮,还更为大胆。他提出,北汽和戴姆勒可以相互参股,为什么都是我们的企业和外国企业参股,上汽和一汽就不能互相参股吗?


如果想让资源整合更为密切,换股、参股,交叉持股可以让大家在血缘上更亲近。实际上,日本的大型商社交叉持股已经从所周知的事,甚至是跨行业的。而中国的车企、汽车产能,比较国际发达国家来说,中国显然太多。昨天,北汽集团的徐和谊预计,到了2020年至少有20%以上的车企会出局。如果说得激进点,可能达到1/3


互参股的重要原因是:以市场换技术完全失败,人家根本就不把技术给你。全球现在有那么多国家、民族、宗教,很难相互融合。可不难看到,全球商业一体化却是大势所趋。商业品牌已经越来越淡化国籍了,这才是国际品牌。要技术,为何不能参股,甚至是收购国际品牌?吉利和沃尔沃就是个好的例子,要整合资源,国内的几大车企集团为何不能互相参股?“你也可是我的股东,你也可以是,为什么不行?”曾庆洪指着台下的观众说道。


曾庆洪的核心观点是: 企业应以资本为纽带,应该淡化国籍,淡化地域身份,这才符合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中国车企与外国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要以资本为纽带,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实现共赢,包括互相参股、战略联盟、资本合作等,除了生产、经营、技术的合作,还需要大规模的兼并重组。


这些话不单是对企业说的,也是对媒体对政府说的,过于看重国家和民族是一种狭义的心理。而正是这种心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的步伐。而破除这一障碍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资本市场,做股权合作和兼并重组。那么除了资本之外呢?另一个障碍是文化,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就是李书福与会发言的重点,请见明日汽车人微信。(作者/张恒【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汽车人》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