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聚焦制造业绿色升级的大背景下,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制造支柱产业,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6月25日,中国生态汽车评价规程(C-ECAP)发布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作为C-NCAP的姐妹篇,C-ECAP针对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影响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健康、节能、环保三个方面对汽车产品进行标准严格、试验规划的生态性能评价。
车企自愿参加 获奖率仅2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汽车产业综合指标分为,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四个方面。而此次C-ECAP作为C-NCAP的汽车产品评价姊妹篇,将聚焦C-NCAP安全评价之外的健康、节能和环保三个领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表示:“C-NCAP我们准备了三年,C-ECAP我们准备了八年才推出来。”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零散指标进行系统整合,评价内容包括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有害物质、综合油耗、尾气排放五个基本指标和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以及零部件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这三个加分项。
基于全生命周期数据库数据缺失和汽车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C-ECAP提出“全生命周期评价、分阶段实施”原则,先进行传统能源乘用车产品评价,第二阶段纳入新能源乘用车及商用车产品评价,逐步扩大评价对象范围。
C-ECAP通过市场抽样、生产线末端抽样和成品库抽样三种方式,评价结果的等级分为白金、金、银、铜牌和无奖牌形式进行发布,获得奖牌的比例依次为0.46%、1.15%、5.75%、14.71%,最终大约77.93%的评价车型不会获得任何奖牌。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继虎介绍,C-ECAP每一个季度发布一次,而且是车企自愿参加。由于获奖率只有20%,所以其余车型也将面临无牌的尴尬境地。“生态汽车获牌比例为22.07%(塔尖产品),生态汽车将成为行业生态性能“领跑者”,引起媒体的重点关注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赵航表示。
构建汽车生态迫在眉睫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聚焦制造业绿色升级、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三大方向,并提出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而“中国制造2025”对汽车产业转型提出的明确要求。
从环保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中可以看出,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一些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阶级1.5亿辆,未来将很快突破2亿辆。而5-10年之后,这些汽车将陆续报废,这对环境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
为促进生态汽车理念能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实施生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