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吉利卖领克销售公司,左手倒右手

汽车人传媒 2017-10-31 09:12:38 作者:黄耀鹏

对于“两者合体”,领克独立、权属归一的利益考虑,显然压过了销售公司独立带来的财务便利(主要是避税)。吉利对于未来的领克系列产品的利润率,具备相当的信心。领克01的市场反应,将检验目前一连串复杂财务动作的有效性。

◎ 《汽车人》记者  黄耀鹏

在领克01上市之前,吉利的资本运作异常忙碌。最新动作是,10月26日吉利宣布出售领克销售公司,后者于今年2月23日注册。而领克汽车合资公司则迟至8月份成立。

对于领克品牌来说,销售实体成立日期先于生产实体近半年。吉利控股如今筹划“完全卖掉”销售公司,这么做出于什么考量?或者,如此大费周章,合理性何在?

从吉利闪展腾挪之间看清路数,需要对吉利这些年相关资本运作有个大概了解。吉利成立30年来,不断垒砌资本金字塔。如今直接持股及间接控制的子公司、孙公司、重孙公司等多达上百家,它们彼此间交叉持股的关系连线密如蛛网。

对于沃尔沃落地的运作,李书福曾抱怨称,明明是“自主”,发改委仍认定沃尔沃为外资身份,迫使吉利“自己跟自己合资”。不过这次,吉利主动进行了“自己和自己合资”——8月4日,领克汽车投资公司由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和浙江豪情合资成立,三者持股比例50:30:20。

同时,吉利控股又是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和浙江豪情的母公司,是整个吉利集团顶端的金融投资公司,并无生产或销售实体。目前这种股权构造在工业-金融集团的财务结构设计上颇为流行。

听上去有点乱?别急,更乱的来了。更早成立的领克销售公司,由浙江吉润100%控股,而浙江吉润则由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百夫长实业有限公司)93%控股,而这个“百夫长”则由吉利汽车控股(该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在香港上市)。

梳理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表明,领克销售公司和领克汽车合资公司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双方是一棵大树上两支相距遥远的枝条,唯一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要素是“领克”品牌,这倒是汽车业界常见的做法。

现在的出售计划,两支并一支。吉利汽车称,将有条件出售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全部股权。当然,这是一次作价1亿元定向出售。具体而言,领克汽车销售公司的股权,将从浙江吉润转至“领克投资”。也就是说,领克销售公司和领克汽车投资公司,将重新融为一体。

领克销售公司转隶“领克投资”,并无财务并表的麻烦。因为领克还未正式卖车,所以销售公司尚无业绩可言。

如此复杂的内部股权转让,貌似兜了圈子。其实不然,领克品牌去年10月就已发布。领克01早就启动设计和生产,但领克生产实体尚未组建完成。吉利只好暂时在自己旗下成立销售实体,新公司拿着尚方宝剑招兵买马,寻找合作伙伴,在目标区域城市铺销售网点。这些渠道的筹备工作,如果等到领克生产实体在法律上成立再开始,就太迟了。

不过,领克品牌单独运营,销售渠道也独立于吉利、沃尔沃,这是既定方针。因此,领克销售公司暂时寄在吉利汽车旗下(尽管是间接持股),只是权宜之计。一旦领克公司法律手续完备,销售公司要划归到领克旗下。错综复杂的股权转让,只为了完成必要的财务交割。

据悉,领克被吉利集团定位为全球化品牌,面对可能的海外市场,领克还将成立海外销售实体,和主管国内销售的领克销售公司分立,这是后话。

对于“两者合体”,领克独立、权属归一的利益考虑,显然压过了销售公司独立带来的财务便利(主要是避税)。吉利对于未来的领克系列产品的利润率,具备相当的信心。领克01的市场反应,将检验目前一连串复杂财务动作的有效性。(《汽车人》记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阅读:

汽车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