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清单上的终极能源车正在步入现实,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的乌托邦不再遥远。在日语里,Mirai的含义就是“未来”。
◎ 《汽车人》记者 管宏业
在追逐终极能源汽车的梦想旅途上,丰田汽车总是别出一格,却又富有相当预见性。
10月30日,丰田汽车正式启动氢燃料电池车“MIRAI”在中国的实证实验。同时,为氢燃料电池车配套的加氢站也于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内建成。
首先做个小科普,之所以将氢燃料电池车而不是纯电动车视为终极能源车,是因为一方面,地球上含有几近无限的氢元素,氢燃烧后只会排放水;另一方面,氢能源车续航里程比电动车更远,且加注仅需几分钟。正因为具有不改变现有使用习惯+可循环的零排放等优点,因此被视为终极能源。
丰田计划,从2017开始至2020年的3年时间里,利用MIRAI针对中国使用环境下的车辆行驶、氢燃料品质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实验。通过道路试驾、品质耐久性测试等实证实验,丰田期望与政府以及相关合作方共同摸索,构建“氢能源社会”的各种可能性。
最先导入中国的将不只限于乘用车,丰田中国董事长大西弘致介绍,将参考一系列实证实验的成果,将可行性研究对象扩大到巴士等商用车,加速向中国引进的可能。
当然,难度或许会比预想更大。丰田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中尾清哉表示,作为氢燃料电池车最核心的部件,氢燃料电器反应堆的研发和生产“难度非常大”,目前这个部件还只是在日本生产。此外,氢能源基础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都是系统性工程,而这已远远超出了一家汽车公司能力所及的范畴。
尽管难度很大,但方法总是比困难多。丰田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导入氢燃料电池车实证实验,在《汽车人》看来是因为它已摸清了市场需求,具备了量产前最基础的天时地利。
首先,国家政策呈现更多利好。在汽车产业政策将电动车作为新能源车主攻方向的同时,国家战略也在加速氢能源布局,多部门已出台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措施。
2016年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将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今年6月,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氢具有来源广泛、持续供应、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实际上,在丰田加氢站之前,国内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建有6座加氢站;今年9月,我国第一个氢能示范小镇落户台州,意图打造国内首个完整的氢能源产业生态体系。
其次,技术难题取得实质突破。以全球第一款量产型氢燃料电池车Mirai为例,它在行驶过程中只排放水,充氢3分钟可行驶500公里。更让人心动的是,Mirai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普及的成本优越性。据了解,在日本销售Mirai含税价格为723万日元。由于日本政府将提供购车补贴(202万日元),购车者实际支出金额约为52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0万元),这已与一辆皇冠价格相差无几。
并不意外的是,Mirai正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在日本,Mirai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年后。
在位于丰田元町工厂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线,Mirai 总设计师田中义和告诉笔者,Mirai在发售的首年2015年产量为700辆,2016年产量为3000辆。丰田目标是,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Mirai产量能够达到3万辆。
令人印象更加深刻的是,在“皇冠”的基础上,丰田还要降低成本,十年内将氢燃料电池车价格做到与混合动力车相近的水平!
梦想清单上的终极能源车正在步入现实,打造绿色循环经济的乌托邦也不再遥远。在日语里,Mirai的含义就是“未来”。
丰田之所以有能力第一个商品化氢燃料电池车,敢于放言十年内将Mirai价格再降低二分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它已构建了种类最为丰富、技术最为成熟,矩阵式体系化的新能源布局。
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介绍,在丰田全方位环境技术中,包括混合动力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纯电动车EV以及氢燃料电池车FCEV。
“电动化”是如今汽车行业的发展大方向,而丰田在“电动化”的探索路程上走得比竞争对手更快、更远。从第一代混合动力车普锐斯上市至今,丰田HEV全球销售已超过1100万辆。在国内,2015年10月上市销售的国产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截至今年9月份累计销售已达到14.5万辆。
但如果就此认为混合动力是丰田的全部,那可真是低估了它。在面向未来的能源战略上,丰田表现得愈加大胆与放得开。大西弘致首次表态: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卡罗拉PHEV和雷凌PHEV将于明年导入国产;在丰田中国研发中心,面向本土市场的纯电动车相关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从HEV到PHEV,从EV到FCEV,丰田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已转向全方位布局。
至于未来会更偏重于何种能源形式?中尾清哉说,这将交由消费者选择,作为丰田要做的就是,给顾客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
过去4年里,每年秋天,丰田都会组织国内媒体和相关机构到位于常熟的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去检阅“收成”。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收成格外不一般。在国内实质性推动氢燃料电池车本土落地,不仅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更有可能以此为起点,加速推动社会经济向终极能源形式升级转型。(《汽车人》记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