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百万,辆辆百万。这不仅仅是重汽的一句口号,更在一步步成为现实。150万公里无大修只是一个开始,伴随着更多百万公里英雄俱乐部会员入会,更多优秀的重汽产品将会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引领作用,为中国民族重卡的发展添砖加瓦!
◎ 《汽车人》记者 魏帅
12月12日的济南,室外气温已经飙至零下,而会场内却一派热闹的场景。所有的人都在热烈地谈论着同一个话题:一辆行驶42个月150万公里无大修的中国重汽汕德卡!
42个月,150万公里。两个简单的数字,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刷新了中国重卡行业内的新高度。15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37.5圈。42个月连续不中断地长途奔波,平均日行驶里程长达1100多公里。日复一日地积累,成就了中国重汽的优异产品,同样创造了中国重卡行业的新纪录。
中国重汽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于有德在会上表示:“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达成150万公里,在行业内树立了标杆。对于中国重汽来说,这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更是对企业的鞭策。更多达到或超过百万公里行使里程的车辆,将充分地展示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的高可靠性、出色的经济型和舒适性。”
“提心吊胆”的挑战
没有人比付忠艳更了解纪录创造过程的艰难。担任无锡鸿运物流总经理的付忠艳也正是这项纪录的达成者。2016年7月,付忠艳名下的这辆汕德卡用时26个月,完成实车运行100万公里的突破;2017年11月,同样是这辆汕德卡,成为中国重汽曼技术产品首辆突破150万公里无大修的车辆。
选车之初,付忠艳和很多第一次从事物流行业的司机一样,认为进口车可靠性更好,跑物流更放心。就在他准备选择进口品牌的时候,朋友突然建议他看看汕德卡。“我对汕德卡本身并没有什么了解,真正让我决定买这个车是因为他们给了我承诺:‘两年不限里程免费保养维修,坏了你找我!’”正是因为这句承诺,让付忠艳当即决定买下了这辆汕德卡。重汽对客户衷心服务的态度也让付忠艳始终铭记在心。
但车好不好还是要用实力来说话。“对于车辆是否能完成150万公里无大修的挑战,我心里面也没底,也害怕车子一不小心就坏掉。”付忠艳向《汽车人》吐露心声。虽然重汽的承诺让付忠艳车买得更踏实,但能不能够兑现承诺,还是要跑一跑才知道。
与此同时,重汽的工作人员同样关注着这辆车。自100万公里纪录达成后,中国重汽更是密切关注,不断与付忠艳沟通车辆状况,了解车辆保养情况。当车辆最终顺利完成这次“提心吊胆”的挑战时,数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在了肚子里。
不少人认为,这辆汕德卡能在短短42个月实现行驶150万公里主要是由于付忠艳会用车、敢用车。而付忠艳却认为,成绩的取得固然有人的驾驶因素,但更多的则得益于车辆本身和后期细致的保养。在高负荷的运转下,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后果。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之下,记录诞生。
虽然长时间、高强度的驾驶,让它的仪表盘、方向盘一些地方的边缘已被磨光、掉漆,轮胎纹路也不再凹凸有致,但它的发动机却依然强劲、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仍然正常运作,这些无不昭示着中国重汽的产品信心。
为产业发展助力
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重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忘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
商用车不同于乘用车,其作为生产资料创造效益的特征,让购买者对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效益,更加看重。因此,效率和效益成为重卡行业永远的话题。在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抓住“效率”和“效益”两大痛点的中国重汽,用自己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为物流产业的新发展提供了更多创造助力。
中国内燃机工程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坦言,中国重汽曼技术150万公里的突破,意味着中国重汽产品品质和质量控制,供给侧改革下的重汽专业服务以及现代物流业科学化运营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跨越,引领中国重型车产业的变革和改革升级。
自中国重汽在2013年正式推出曼技术产品以来,一直坚持通过产品质量的提升,最大程度服务客户,提出了三大总成B10寿命高达150万公里的承诺,和6万公里的长换油周期概念。短短四年多时间,首辆突破150万公里的曼技术卡车已经诞生,而突破100万公里的曼技术卡车更是达到了13辆。
一辆百万,辆辆百万。这不仅仅是重汽的一句口号,更在一步步成为现实。借助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实力,重汽的产品销量迎来的最真实有效的反馈。2017年1-11月,中国重汽重卡销量达125411辆,同比增长75.90%,大幅超出了2017年的销量目标。重汽产品的品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好评与关注。
用42个月的时间,跑完150万公里,这是国内物流行业变革升级的最真实写照。150万公里无大修只是一个开始,伴随着更多百万公里英雄俱乐部会员入会,更多优秀的重汽产品将会为行业带来更多大的引领作用,为中国民族重卡的发展添砖加瓦!(《汽车人》记者/魏帅)【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汽车人传媒”(邮箱:qcr007@126.com或电话:010-63135250)联系,获得同意取得转载授权,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关注“汽车人传媒”公众号(qcr0505)。